APP下载

能不能好好吃顿饭

2016-10-27韩浩月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酒局竹林七贤射中

韩浩月

中国历代名士中,我最喜爱的一个群体是“竹林七贤”,喜爱的原因很简单,文人自古不爱抱团,多故作清高,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好基友,并不算多,况且“人多了乱,龙多了旱”,七个人能喝到一块去,堪称奇迹。

在北京我们有一个酒局,一共六个人,叫六根,酒局叫醉醒客。六人都是北漂,在城里漂来漂去不知怎么地就漂到了一起,酒局持续了九年之久,至今没有要散的迹象,反而一段时间不聚,就有人在微信群肉麻地说:“喝一下吧,想你们了?”于是约一地儿,不醉不归。

有人叫我总结六根酒局持久不散的秘诀,我想了,有三点:一是没有目的性,就是喝酒吃饭闲聊侃大山,随性而来尽兴而归,没有压力。二是彼此熟悉,十分了解,因此时常童心大发,不用戴着面具,时间长了,有了情感依赖。三是满足于食物的分享,以吃为中心话题,符合原始社会的社交初衷。

50万年前,一堆野人就是这么聚拢到一块的。一支箭射中了猎物,野人们心有灵犀地聚向前去,或生食,或火烤。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第一块肉敬给射中猎物的那位,等那位率先啃了第一口之后,其他人便甩开腮帮子大嚼起来。后赶来的人也不着急,在旁边围观一会,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邀请加入饭局,别看只有一道菜,多年之后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这样形容:“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

中国人喜欢扎堆吃饭,这事儿是从皇帝那儿开始的。无论是古代典籍,还是历史演义,包括那些烂大街的古装影视剧,无数皇帝动不动就要大宴群臣。能参加皇帝饭局的大臣们,自然开心得不得了,能享用到美酒佳肴倒是次要,和皇帝一起吃饭才是大事,饭都吃不到一块去,怎么能成为“心腹大人”

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任性,忽然没由来地开心了,想要“行礼”,于是便传旨下去,让家近的大臣们,先把手头的事情放放,陪皇帝喝上一杯。据《明史》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下个雪都能成为大吃一顿的理由,可见朱瞻基也算是性情中人。

皇帝请吃饭是顶层的聚会,竹林七贤的吃饭是古代中产阶层的抱团,其实在中国民间,集体吃饭更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久远的不说了,在我童年时,1980年代前后的农村,邻里之间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饭香,谁家蒸了白馒头,谁家包了韭菜鸡蛋馅的水饺,谁家炖了一锅令人馋掉牙的下水,在空气里随便闻一闻就知道。孩子们的鼻子最灵,发现空气里有不一样的香气,循着味儿就过去了,别人家的看家狗都撵不走。多数时候谁家饭好吃就在这家就地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少数时候,邻居们是会端着碗把好吃好喝的送过来的。要是平时在吃饭方面有迎来送往的交情突然中断了,那一定是两家发生了深仇大恨。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国的饭局,充满了仪式感,被提炼出来那么隽永的文化味道,也灌注了如此众多的情感元素。

互联网让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个孤独旋转的个体,饭局文化也变成了人手一个手机刷朋友圈、抢红包,好好地吃顿饭,居然变成了一件难事。有时候真想穿越到古代,或者回到三十多年前的童年,体会一下吃饭作为一个盛大节日的味道啊。

猜你喜欢

酒局竹林七贤射中
碰杯
我被时光的箭射中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绝版的竹林”之七
小小名侦探
“竹林七贤”
中国商业酒局全攻略
长安酒局,终将酿成珍贵回忆
你容易受伤吗?
竹林七贤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