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方文山歌词和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联系

2016-10-27蒋雪玲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方文山主题

摘要:在流行歌词领域的创作中,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的歌词既遵从大众审美习惯,又刻意向古典诗美回归,通过从艺术技巧方面以及思想观念和主题方面对古典诗词曲的继承,使流行乐与古诗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国古典诗词曲;艺术技巧;主题

中图分类号:I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8-01

近十年来,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中国风歌曲受到广大歌迷的欢迎,同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当代大陆的流行歌词创作状况一直不景气,尤其是一些趣味不高,内容尘下的网络歌曲的大行其道,更是使流行歌词的整体创作水平下降。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则使听众耳目一新,重新体会到古典意蕴的浸润。整体来看,它多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曲。它的继承有艺术技巧的传承,也有思想观念和主题的传承。

一、在艺术技巧的传承方面

第一、使事用典方面,他的中国风歌词善于通过使事用典融化古典诗词。有的是直用,有的是化用。直用的有《东风破》。方文山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几乎和苏轼的《东风破》一样,只是稍微变换了一点意象。化用的有很多。“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青花瓷》)化用宋徽宗为汝窑颜色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雨初落,风满楼”(《铜锈》)化用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语言的押韵方面。方文山的歌词象古代诗歌一样,都讲求押韵,只是对押韵的标准要宽泛得多。此外句式整齐,有节奏感。方文山称自己的歌词是“素颜韵脚诗”,古诗是双行押韵,方文山歌词基本上每句句末一字都押韵,有时句中节拍点的字也押韵。如《千年之恋》中茶、挂、差、打、发、化、下、刮、怕、沙、华都是押a韵。

第三、从意象的继承上看,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充满了古典的意象。月色婵娟、笛声遥远、荒烟蔓草、断壁残垣、篱笆、古道、烟雨、芭蕉、炊烟、苔藓、月色、江南小镇、青石板路、野村、红豆……这些意象是古诗词写作的常用意象。方文山将这些意象用在自己的歌词中,创造出浓浓的古典气息。

第四、从意境上对古诗词的承袭来看。因为他的歌词中的意象都是古典的,所以意境也是充满了浓郁的古典美。《东风破》中以花开、琵琶、漂泊、篱笆、月圆、烛火、枫叶、琴声、古道、荒烟蔓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苦孤独荒凉的意境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古代的游子漂泊、相思离别词中常见。

第五、比兴象征手法的继承方面。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在意境营构方式上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通过奇特的想象、超强的陌生化搭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来拆解语言的使用惯性,达到表现心理内情绪的目的。有人称之为“后现代词风”[1]。这种创作风格尤其和唐代的李贺、李商隐类似。李商隐其诗的意象组合错综跳跃,不受现实时空、因果顺序的限制[2]。“落叶堆积了好几层,而我踩过青春”“鲜血如红唇”“老树根,像回忆般蔓延”(《醉赤壁》)。

第六、元曲主趣化倾向的口语化特征方面。他的有些歌词语言上有時尚化、口语化的特点,这和元曲类似。元曲诙谐幽默,村俗滑稽,语言上以浅白通俗的口语为主。而方文山歌词也有这方面特点。“我呸!谁也不服谁,我是龟,你是鳖”有玩世不恭色彩。还有的是俗语化、民间化风格,“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我说店小二,三两银够不够。”(《娘子》)

二、在思想观念和主题的传承方面

他的歌词的主题可以概括进古诗词的主题中,古代诗词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六大类:时间生命主题、爱情主题、爱国主题、社会政治主题、乡愁主题、自然主题[3]。方文山歌词中就涉及其中主要的几大类。

第一,时间生命主题。自古及今,人们对时间都有一颗敬畏之心,因它的流逝匆匆,少年转眼白头,红颜刹那衰老,在浩瀚的时间之海中,沧海桑田也不过是转瞬,察觉到了生命的短暂,渺小,诗人们惜春悲秋,伤离恨别。这种时间生命意识在方文山歌词中的表现:“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东风破》)。

第二,爱情主题。爱情也是历代文学作品表现的主题之一。诗经中的“风”,很多都是爱情诗。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也不乏爱情诗,如《迢迢牵牛星》。至于在唐诗和唐宋婉约词中,表达爱情的更是不胜枚举。在方文山的歌词中,表现爱情的也很多。《东风破》是错过的爱,《发如雪》是沧桑的爱,《千里之外》是遥远的爱,《菊花台》是绝望的爱,《青花瓷》是等待的爱[4]。

第三、乡愁主题。乡愁是对故土家园的眷恋怀念,故土家园是人们的心灵栖息地,思乡和思亲经常是不分的。方文山歌词中也有对故园、亲人的眷恋。《上海1943》“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下一个满”那些老旧的岁月和爱情,营造出亲切温暖的家园感。这种家园,是传统道德和情感的家园,来自于古典文学的晕染。对家乡的思念在更深层次上是对故园文化的孺慕,文化制约着人类,一旦离开家乡,客居异地,人生地疏,满目异俗,便会从地狱乡愁中生出文化乡愁[5]。

第四、自然主题。对自然的向往、回归,在历代都不乏其人。古代文人遇到仕进无门或遭到仕途坎坷,便会转向自然寻求心灵慰藉。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人情世故反复无常,很多人便转向自然去找回失去的心灵家园。方文山的歌词也表现出对自然的回归。

从以上解读中可以看得方文山歌词在意象、意境、音韵上对古诗词的借鉴,诙谐幽默、浅白通俗的口语化表达和元曲的联系,意象之间的陌生化搭配和通感手法的运用与李贺、李商隐诗的联系以及主题上和古诗词作品的一致。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润泽了生活在焦虑中的心灵失根的现代人,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朱贤高,胡勃论方文《歌词“歌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第1期。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第6章第3节)“朦胧多义对心灵世界的开拓”(第11章第2节)。

[3][5]杨景龙《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主题篇.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

[4]《鄂州大学学报》第15卷第6期黄彩萍《返回古典与文化乡愁—方文山歌词的文化阐释》。

作者简介:蒋雪玲(1989-)女,汉族,河南省修武县,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文艺学方向。

猜你喜欢

方文山主题
爱尚传媒打造大型诗词音乐综艺 周杰伦方文山加盟
把镜头对准自己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我的人生数学题
方文山歌词与其诗歌艺术特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