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跃奎

2016-10-27王跃奎

艺术沙龙 2016年1期
关键词:时代性沙龙绘画

王跃奎

Wang Yuekui

1972年出生,四川泸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方向博士。

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鲜明的个性其实就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把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和审美取向在你的绘画中表达出来,观众才能在你的作品中读到你的信息、时代的信息而产生共鸣,才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大范围地产生影响,传递你所表达的美好思想和观点。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王跃奎:这是个老问题,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历来都备受争议。艺术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传承不是固步自封,创新不是凭空建楼。艺术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延续属性,承载文化的传播功能,沟通古今,对话彼此,使艺术的交流成为可能,所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有意义。继承前人的成就,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当前艺术的发展。因为任何一种艺术、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延续性的,所以说我们首先要继承、传承,在这个基础上,去进行更多的创新。传承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技法、材料、题材、风格等艺术样式的传承;另一个更核心的层次应该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就是艺术背后文化基因的传承。中国画的创新更多是在艺术技法、造型方式、艺术形式等这些看得见的、面上的方面进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在经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承载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所以当一种艺术形式不能承载新的思想的时候,就必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人类对于某种具体艺术技法的探索不是无止境的,就需要在别的方面或更大的领域中去开拓。一方面是技法本身的局限性,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有新颖性,再有就是由于人们对艺术形式挖掘和创造的欲望。这是人类思维的创造力,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关于时代性,我想就是要把这个时代的精神、审美趣味融入画中,一看作品就知道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当代人画古代画。如果在你的作品中看不到这种时代性,就说明你在艺术的表达、表现上还没有自我,还是古人的影子,没有自己的语言。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鲜明的个性其实就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把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和审美取向在你的绘画中表达出来,观众才能在你的作品中读到你的信息、时代的信息而产生共鸣,才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大范围地产生影响,传递你所表达的美好思想和观点。

《艺术沙龙》:对于中西界限、画种间的界限,你的态度是什么?

王跃奎:我认为中西界限、画种间的界限不要有过度的区别,画种间可以融合,可以相互借鉴。艺术不存在国界,风俗和思想才有国界。画种间也是相通的,不要人为地加以某种限定,这样你的思维、你的胸怀才会更加广阔,才能更好地发挥你的创造力,艺术才会有生命力。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就是中西融合的成果,让中国画又柳暗花明。

《艺术沙龙》:你认为“70后”“80后”画家的创作与前辈画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跃奎:当代“70后”“80后”的画家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更加在形式上区别于传统的绘画形式。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里,他们对于讯息的获得是前人无法比拟的,所以他们的思维、眼界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前人更广阔。因此他们的创作思维很宽广、很活跃,各种形式、技法都能大胆地尝试。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70后”“80后”的画家在艺术思想的高度上,或者说在艺术的品格、格调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不及前辈画家,这也是我们“70后”“80后”画家在今后的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艺术沙龙》:说起大学,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可否聊聊大学中最让你难忘的人或事?

王跃奎:说起大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同学间的真挚友谊,为了考试而熬夜,周六日跟上课似的全在画室里用功的场景。大学中最难忘的人是葛冰华老师。记得上大二的时候,跟葛老师学篆刻,为了参加一个国展, 我们几个同学是三天三宿没睡觉,葛老师也陪着我们熬了三夜。这几天的用功,我们进步特别大。这个经历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懂得奉献,并且使我对艺术和文化的痴迷、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和用功成为习惯,这种精神成为我无比珍贵的财富。我想,有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艺术沙龙》:身在学院时,你怎样看待学院外的美术潮流?走出学院后,你如何评价学院中的美术教育?

王跃奎:身在学院时,对于学院外的美术潮流我不太关心,因为我觉得上大学就应该一心学好基础,不赶潮流,不赶时髦。而走出学院后,我才开始关心美术潮流,这也就是时代性的问题。美术发展何去何从,我们是其中的一员,与这种潮流息息相关。要成为时代的参与者,而不应该袖手旁观。但是,我们要有主见,要看清方向,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被潮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认为合适的发展方向,去坚持,去弘扬。

走出学院后,来看学院中的美术教育,学院中那种严格、系统的训练还是很好的。有了严格、系统的训练,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学院教育中大多只重视专业训练,对于文化教育就相对薄弱。而畸形的外语教育又占据了大量时间,浪费了大量精力。

《艺术沙龙》:你有自己的独立画室吗?你理想的创作环境是怎样的?

王跃奎:我有自己的独立画室。今年春节期间我借回乡探亲之际,在家乡泸州画了许多写生,特别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一在沱江之畔的胡市镇写生,阳光明媚,波光粼粼,三五乌篷船静静地泊在岸边,沙滩晒出青苔的芳香,鱼儿不时地蹦跃,远山如黛,绿水如油。妻子陪着孩子在老桂树下的木桌边看书写作业,我和朋友在树荫下挥毫,微风习习,翠叶沙沙,仿佛整个世界只有我们的存在。这是理想中的创作环境。遥想多年以后,在长江或沱江之畔,有一片果林,春天桃李盛开,秋天果实累累,面对江水,看阳光沙滩、飞鸟远山。可以经常邀约一些朋友来聚会,共同探讨关于艺术的话题,还可以随时在附近写生。能有这种悠闲惬意的环境,那该多好!

《艺术沙龙》:你经常外出写生吗?你认为写生重要吗?

王跃奎:我喜欢外出写生。我认为写生是一个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艺术家要找到个性语言,要表达自我,首先就是要从写生开始,只有在写生中才能发现你的心性,发现你的个性语言,而且在写生中有很多的可能性。我近期在家乡泸州画了一批新颖的写生作品,坡地梯田、竹林民居,这些崭新的课题使我的作品有了独特的视角,是别人未曾表达的意境。我享用自然山川的恩典,沉浸在山水田园的美景里,与天地交融,与日月呼吸。这是写生给我带来的快乐。

《艺术沙龙》:你经常读哪些书?对绘画有影响吗?

王跃奎:我喜欢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以及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我觉得这些书对绘画特别重要,尤其是文学类的书籍,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气质灵魂的涵养,它会提升你艺术的品位、品格,使你成为一个有道德操守、有品位追求的思想者,只有这种精神品质你才能在作品中表达高尚的境界。平时也爱看《周易》,我觉得《周易》是对思维的训练,或者可以说是对思想、胸怀的扩大,能让你对绘画、对人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艺术沙龙》:绘画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爱好?痴迷到什么程度?

王跃奎:绘画之外,我的爱好太多了。我喜欢旅游,喜欢逛博物馆、书店、艺术品市场,喜欢收藏碑帖古玩等等。但也谈不上什么痴迷,因为工作、创作占据了太多的时间。

《艺术沙龙》:你怎样分配时间画画、写书法、读书、玩手机或其他业余爱好?

王跃奎:主要的工作是在单位里管理教学教务,其余的时间大部分用来画画,绘画占据了我工作之余最多的时间。另外会挤一些时间来写书法,但是时间比较少。觉得时间不够用,读书时间很少,我会尽可能挤时间读书,比如上下班途中,我会背背经典。我不玩手机,就是接打电话这样一些必要的联系。其实我的业余爱好很多,比如说打篮球、散步、逛老街、郊游等,但就是没有时间,去散步都是一种奢侈。

《艺术沙龙》:对你来说,绘画是种精神追求还是谋生手段?

王跃奎:对于我来说,绘画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我以前的职业不是绘画专业,我是从中文专业转到绘画上来的。当然谋生也是最基本的、必要的,只有你能生活、生存以后,才能坚持你的精神追求,安居才能乐业。这两者也不矛盾,我是把两者合二为一,既谋生了,也进行了精神追求,我想这应该是最快乐、最圆满的事情。

《艺术沙龙》: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王跃奎:我愿意生活在古代,比如说唐代、宋代,这是两个崇尚文化的时代。希望做一个读书人,去考秀才,考进士,考状元,去做官。一方面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人民、为国家出力,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东坡是我的偶像,韩愈、欧阳修、米芾等也是我仰慕的先贤。我也羡慕那些隐逸画家,比如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石涛、八大等,他们的生活和创作很洒脱,按照自我的个性生活,逍遥自由。我现在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就是在家乡种几亩地,空闲时读读书,写写字,画画画,如此而已。

鼓楼仙境写生 45cm × 68cm 2015年

守望故园 26cm × 67cm 2015年

二泉秋色 45cm × 68cm 2015年

夕照鼋头渚 45cm × 68cm 2015年

守望故园之一 26cm × 52cm 2015年

守望故园之二 26cm × 67cm 2015年

层林尽染 45cm × 276cm 2015年

扬州写生—片石山房之一 33cm × 65cm 2015年

梦里江南 34cm × 66cm 2014年

朱砂罗汉图 扇面 2016年

猜你喜欢

时代性沙龙绘画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MS·CHIC美发沙龙
诗词的时代性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