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是一种病得治
2016-10-27任珊珊
文/任珊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风预防门诊 朱鑫璞
唱歌跑调是一种病得治
文/任珊珊
医学指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专科副主任刘军教授
症状:
不知唱跑调,表现常“呆萌”
近年来,“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具体来说,“失歌症”是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大脑内部对音高识别出现障碍,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
刘军表示,根据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的研究,“失歌症”患者主要有四种表现:
首先,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对于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会觉得刺耳。
其次,“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但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跑调了,甚至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再次,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有些患者却很享受音乐带来的韵律感。
最后,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少数患者觉得“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母猪的妊娠期为110~117天。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对受精卵授精、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产仔数多少、仔猪成活率、仔猪初生重、日增重、泌乳力和下一周期发情配种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为获得数量多、初生重和健壮的仔猪,防止母猪流产,必须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同类型、不同生产阶段的妊娠母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如初产的青年母猪要保证其本身的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于妊娠后期,为保证哺乳期的泌乳,应有良好的膘情。因此,掌握好饲养技术,运用得当,可节省饲料,又可满足营养需要。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用相应的饲养方式。
此外,研究还显示,部分患者经常显得很“呆萌”,因为可能存在一定沟通障碍。例如有些患者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的生气、害怕或讽刺意味,经常会遗漏对方语调的“弦外之音”。
解读:
音乐“模块”发育不全 空间感或受累
刘军指出,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失歌症”患者的大脑对音高识别出现认知障碍,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患者自身过强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对“失歌症”患者脑扫描发现,他们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目前,研究尚未准确定位可导致“失歌症”的基因。
较早进行“失歌症”研究的加拿大学者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其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影响。刘军说,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国外学者发现, “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发育有关。”刘军说,大脑的功能精细而复杂,一个脑区不会仅仅与音乐处理能力相关,例如额叶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还会伴随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因此,人们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失歌症”患者空间处理能力差的原因。
治疗:
发音训练可改善跑调 “弃疗”也无碍
唱歌不好,是不是必须治疗呢?
刘军指出,如果一个经过音乐训练的成人,经常不能唱准音,属于“失歌症”的范畴,因为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的能力。但如果小孩唱错音调,则不能被贴上疾病的标签,因为孩子还不曾“具有”歌唱的能力。
刘军指出,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唱不好歌并不是大问题。有些五音不全的人可以接受现实,放弃治疗,悦纳自己,要么大方地让出麦克风,投入地扮演“热情观众”的角色,要么在纵情歌唱的时候,不介意自己被别人称为“跑调王”。
如果得了“失歌症”,仍希望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用歌声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就应该正确看待病情,积极进行发音训练。
“‘失歌症’并非无法改善,国外研究显示,有些患者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刘军建议,也可以先从纠正过强的表现欲开始,例如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和原唱对比播放,请朋友在一旁提醒,找到自己容易在哪些地方“跑偏”。
在曲目选择上,“失歌症”患者不必贪多嚼不烂,可以精选若干曲目,反复练习,将其作为“不跑调”代表作。此外,由于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很强,从小进行音乐训练,有助于改善“失歌症”。
中风恢复,手比腿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风预防门诊朱鑫璞
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中风患者出现偏瘫时,上肢比较严重,下肢则较轻;康复过程中,往往也是上肢恢复得慢,下肢恢复相对较快,往往是下肢可以走路了,上肢(尤其是手)还不见明显恢复。
从中风的血管解剖分析,不管是缺血性中风(脑梗死),还是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其病变部位大多分布在大脑半球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这个区域的缺血容易造成对侧肢体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但是,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皮层及它们的一部分传导纤维比较靠近大脑的中线,此区域同时还接受了“大脑前动脉”的供血,故大脑中动脉系统的中风对下肢影响较小。也就是说,支配下肢运动和感觉的脑组织,能够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应,这部分脑组织生存机会较大,故下肢瘫痪会相对较轻。
此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精密仪器损坏的维修,往往比一般工具的维修要麻烦得多。从神经功能解剖分析,人类逐渐复杂的劳动使得支配上肢的神经中枢越来越发达,神经细胞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在大脑的神经功能解剖上,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比下肢区域要广,损伤的机会也越大。
一般来说,人类特有的生理功能,进化时间越晚、越复杂,一旦丧失,恢复起来就越不容易。因此,瘫痪一侧的手部精细动作恢复最慢。
所以,在中风后患者中,专科医生都会精准评估患者的“脑组织损害”及“脑血管病变”情况,帮助患者提前判断疾病的预后及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