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川的诗
2016-10-27李黑
李 黑
读刘川的诗
李 黑
一诗一闪电
人忙调低。收到诗人刘川寄赠的诗集《大街上》,总算升调了一番。
诗人在自序里说:“书题何谓之《大街上》?乃录下升斗小民之‘道听途说’,以己推人,现量境上,比量他人。当代公共话语,往往空泛虚浮,只提远大之蓝图,不言贴肤之冷暖”。
《大街上》这个集名录取于集里的一首诗题。原作里有诗句云:
街上满是大腿
也在疲惫地忙着把身子和脑袋
扛回家去
再累也要扛回亲人身边
整个原作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上班族的辛劳与衷情。他们再累也要把身子和脑袋扛回亲人身边。可见,诗之贴肤之冷暖是何等地催人下泪。从这个角度来看,该诗几乎就是集子的一个缩影。
走在刘川的《大街上》,使人身临一步一诗一闪电的胜景,而非是一步一店一招牌的市井。这闪电,便是打动人心的贴肤之冷暖。作为一个诗人,能以贴肤之冷暖的诗情画意代言空泛虚浮的公共话语,籍以警醒人性、良知、社会,不仅需要人品、诗才,还需要无私精神,不惧泼污水的硬骨头。
毋庸置疑,刘川是一位硬骨头诗人。他的诗作像闪电,划亮世人心空。我们与其用扭捏的眼光来量化他的傲姿,不如俯下身子细读他的作品,感受贴肤之冷暖,升华人生之正气。
《作证》一诗呐喊道,“我爱过的人/我骨头上/有你们的名字/我恨的人/我骨头上/也一定有/你们的名字”,“你们终于可以/这样说了/这里,一个真实的人能做证/人间,我真的来过了”。诗人以骨当碑,爱憎分明,告戒人怎样为人处世,知我知人知生活。良知灼灼,炙于人心。《心胸狭窄》一诗则逆向出之,“……本人心胸/空间过小/带着大量金钱/大量名声/大量奢侈品/和大量欲望的人/请不要进来”。两首佳构,正反互补,珠联壁合,使正义之声如雷灌耳,铭刻于心。
刘川的诗能像闪电一样触动人心灵,还在于他以鲜活的生活作云衬,以精到的技巧作光源。他的诗是伸手可及的金石,而不是埋在地下的矿物,需要寻觅开采,也不是裹在沙子里的金沫,需要淘滤冶炼。正如诗人所说: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文若无意生真意含,不止荒废自己光阴,更加害他人眼睛、害他人姓命。逐兽者目不见泰山,不可不慎也!
刘川的诗无不闪射着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逐兽者能目见泰山之禅机。诗人在《我已早早选好了归宿》里写道,“死后/我要把骨头/埋到天上/或者/那些/没有骨头软弱者的/身体里”。涅磐重生,去做日月星辰,让虚无的天空不再虚无,去做软弱者的骨头,让软弱者不再软弱。《驴记》则更加生真意含。拉了一辈子磨的驴,它在临终时对杀它的屠夫“索要那块,它拉了一辈子的/巨大磨盘——/当一生的丰碑”。读《驴记》不禁使人想起臧克家的《老马》来。不过“驴生观”却胜于“马生观”。马到死都只能低着头忍受着鞭子,驴则不同,“它虔诚、严肃、郑重地/索要那块”丰碑。什么叫尊严,这就叫尊严。
即使是理性之作,也不乏道之禅味。譬如《a、b 国纪要》一诗,在设计“远大蓝图”时没有空泛虚浮。人们为什么要恶战?为什么要无休无止地恶战下去?那些留下来的墓碑,“当a、b两国/和平统一成ab国后”,谁是英雄,谁是叛逆者?这种切肤之痛,有谁去体验它、思考它。又如诗作《3·15打假日》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千个和尚/之光头/与一千个秃子/之光头/与一千个劳改犯/之光头 /混杂在一起”,假就在其中,不“请佛祖帮忙”那才怪呢。一个重大的社会弊端,被诗人下笔戳破,且耐人惊余而太息。与这一首打假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集里的一首图案诗。原作如下:
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谁又能把藏在其中的那个坏人找出来呢?
《大街上》集萃的超短诗,也是一道道具有贴肤之冷暖的闪电。《坟》只有两行:“接生我们的盆/扣了过来”。自古以来,人生苦短。在诗人眼里,人生短如“一扣”。扣人醒悟,扣人自爱。“盆”与“坟”的形似,趣里有悲,悲里有趣。仿佛使人在胄叹中不绝望,而否极泰来。
而《天下第一虚伪物》只有一个字:“我”。使人一生忏悔。比北岛的《生活》:“网”。则更加接地气,少有无奈之虚浮。
一如本文前面所示,走在刘川的《大街上》,使人身临一步一诗一闪电的胜景。但是,这并非是说刘川的诗就没有挑剔之处了。既使是闪电,也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明有暗,俨然人的十指一样,不可能扯到一般齐。就笔者微言,刘川的个别诗作细节较繁,意象较俗,甚至雷同的痕迹也偶有存疑。但是,本文不属于文学批评范畴,也就不举例絮语了。
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
刚从刘川的诗集《大街上》走出来,又收到了他惠赠的新著《打狗棒》。
刘川的诗,在诗坛上树立起了一面别样的旗帜。人们对他的诗从误围到放行,又从接纳到推举,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这是刘川走向成功的捷径。虽内涵之辽阔,但不难探究之全貌。刘川的诗理念道出了真谛。刘川说诗人要做到“实话诗说”。特别是口语诗,这是致命的关键所在,若背离了这一点,就无从谈诗。又说“诗要接地气”。强调地气是具有对事物准确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在虚拟的审美领域自我陶醉与粉饰太平。还说,“诗要反思与批评”。对当代人文状态把脉。
经过梳理,了解了刘川的诗理基础,再来看他是怎样“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的,也就有的放矢了。换言之,刘川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就是用真而精粹的口语诗对生活、人性、时代把脉点滴。
他一来
人们马上就起来干活、工作
它转身一走
人们马上躺下睡觉
——《太阳是一个监工吗》
诗以神来之笔,使人过目难忘。活灵活现的具像下面,是触目惊心的现实内核。太阳是要天天转悠的,我们谁又能挣脱它的束缚呢。因此,我们也就有了自疗的神效药方——你来我马上干活,你走我马上睡觉。两个“马上”,精彩出了这一对台戏的焦点。诗短意长,针砭了现实生活的诟病,唤醒了人们的深刻思考——我们的体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不断腕刮骨恐怕后患无穷。
这种越来越对立的社会矛盾,在诗人的笔下不断的出现,拓展了反思与批评的深度。比如,在《我很愤怒》里,“我很愤怒/脑袋仿佛炸弹一般/装满了火药/我大骂,谁他妈也别惹我/谁惹我谁倒霉”。如此的“暴恐”分子,一旦看到上司,立马“把这颗脑袋/变成了/1支喜庆的爆竹”。在钱权当道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变态”谁又能幸免呢。《我们又如此这般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也很经典。其中“正值八月/太阳下火/人人炙热/大汗淋淋//即便如此/人人之间/依旧冰块一般,冷冷的/堪称奇迹”。下火的大气侯与冰块般对峙的人人自危,浮现出我们的生活在场。使人痛定思痛。
而诗作《灯》 是刘川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的又一磁场。 诗人给我们的身上安装了许多灯,见死不救,灯灭了一盏,事不关己,灯灭了一盏,同情心缺失,灯灭了一盏。直到身上的灯全灭了,人生也就呜呼哀哉了。对人性的反思与批评,抵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闻鸡起舞》也是抨击人性磨灭的可圈之作。“每天早上/肉食加工厂畜养待宰的活鸡/一叫/一群擦胭脂抹粉的老太太/便起来/扭大秧歌了”。待宰的鸡依旧闻鸡起舞,鼓动人们过乐园式的生活。人们却无恩于心,反目成仇,甚至于拖刀动斧弑杀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名尖子生的悲怆自述》:
幼儿园
我是尖子
小学
我是尖子
初中
我是尖子
高中
我是尖子
大学
我是尖子
毕业后,进入社会
人们异口同声,说我
傻子
诗没有大话套话,装腔作势,呼神弄鬼。就像一个被社会戏弄成了“傻子”的孩子给母校唠家常一样,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催人下泪。有人说老师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是不无道理的。诗,既达到了对人性的反思和批评,又上升到了对整个社会、国家机器的反思和批评。就是这样,刘川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实话诗说,达到了挖掘人物与社会命运、精神所向的高峰。
诚然,优秀的口语诗,也是与独特的意象密不可分的。在刘川的诗里,使人眼亮心动的意象信手可拾。譬如,“像只粽子/押出来游街”。“看见蚯蚓/我们大声喊://龙!龙!”“一个伟人的坟/岂不是等于一个/万人坑”。“人类洪水一样/从远古奔涌而来”等等。
诗人刘川把心拧到另一个频道,收获的不仅仅是真诗,而且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心,一个怎样做人为诗的伟大灵魂。
诗道漫漫,阴晴无常。在刘川的收获里,难免夹杂着少许杂粒。所谓的“下半身”之作偶有为之。这对名诗人来说,还是一道应该迈过去的坎。好在刘川曾经坦诚道:愤怒出诗人,此,正是杂毒根本也——不冷静、不客观、不思辨,甚至不人道。而今,知其非道,我也不再如此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