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寻访团来到“长征首次大捷之地”娄山关
2016-10-27李君
清晨的娄山关迎来了我们几位起得大早的访客。这里是遵义的北大门,也是通往遵义的重要关口。80年前那场著名的娄山关战斗正是在这里打响。
当我们沿着一路的静谧幽深,达到小尖山战斗遗址时,不断涌起的云雾正穿过层层叠嶂,由远及近,向我们扑来。被云雾包裹的刹那间,我们的鼻息充满硝烟的味道。放眼望去,四周崇山峻岭,陡崖峭壁,仅有一条盘山公路从群山间穿过。当年,红军夺关成功后,曾以此为阵地,据守险要,击溃敌军数次疯狂反扑。用毛石砌成的圆形堡垒,伫立至今。
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此战不仅大大鼓舞了士气,更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保驾护航。心潮澎湃的毛泽东为此在娄山关上吟出了传诵至今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如果我们从军事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娄山关战役无疑为后期成功“四渡赤水”奠定了基础。而“四渡赤水”正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灵活机动作战方针的“集大成者”。
9月7日夜,媒体寻访团围坐在一起,围绕长征途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于企业经营的启示展开讨论。
“长征途中,情况瞬息万变,没有知己知彼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不可能脱离险境胜利前进的。”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
在遵义,寻访团登上娄山关。望远山近黛,连绵起伏。心中默诵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说实话,娄山关战役广为人知,是因这首诗词而得名。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贵州军阀王家烈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娄山关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1962年5月,毛泽东回忆创作过程时说:“那天走了100多华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堪寒。”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长征途中,情况瞬息万变,没有知己知彼灵活机动战略战术,是不可能脱离险境胜利前进的。
金戈铁马,已被高速公路上疾驶的车流取代。战火硝烟,早被都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消融。沧海桑田,战争已过渡到和平与发展。战略战术,更多的见诸于企业竞争与商战。在纪念馆中,见到了许多当年的宣传印刷品,寻访团同胞如获至宝,纷纷拿手机拍摄记录。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专业方法,而不是硬拼实力,毕竟多数企业的可用资源都是有限的。" ——《印刷工业》杂志总编李君
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为红军四渡赤水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邓小平曾评价:“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这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范例,其战术方针即灵活机动,在运动中作战。利用围剿部队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灵活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于多路重兵的围追堵截中,穿插迂回,由被动应敌到主动调敌。而当发现敌人弱点时,立即抓住战机,集中兵力歼敌,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最终毛泽东指挥3万红军队伍“金蝉脱壳”,巧妙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粉碎了其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对于运动战的作战思路,《告指战员书》给予了明确解释:“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新路,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在这一基本思路和原则的指引下,红军将领们灵活运用腾挪躲闪、虚晃一枪、出其不意、围点打援等战术,从强敌环伺中成功突围。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想牵着强敌的鼻子走,除需要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外,还有一个前提条件,胆大心细,耳清目明,对敌人的动向大胆预测,准确判断,进而从不利中找到有利,扭转战局。毛泽东说,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行军要走捷径。但真正的捷径不是直线,是阻力最小的那条线,不管绕多少圈,都得找到阻力最小的那条线。
战场上的启示同样适用于商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专业方法,而不是硬拼实力,毕竟多数企业的可用资源都是有限的。时间变了,位置变了,环境变了,专业方法就得跟上变化。比如,公司小的时候,方法就是对标,发现短板就补上,业务很快就能上去。做大以后,方法则可能转变为抢占制高点,快对手一步。讲究策略,才能使企业跨越发展。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以大视角切入人生, 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做得更大。” ——必胜印刷网主编袁宇霞
1935年1月7日,长征开始近3个月,红军占领遵义。为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并保障遵义会议顺利安全召开,中央军委作出强攻娄山关的决定。
今天我们媒体寻访团一行登上娄山关,俯瞰山脚,层峦叠嶂,方知地势之险峻,山脚下川黔公路盘旋而过,难怪自古娄山关便被称为是黔北第一险隘。难以想象,当年长征路上兵疲马乏的中央红军与当地贵州军阀之间的那场恶战是怎样展开的?中央红军又是凭借怎样的力量和精神一举攻占娄山关的?总之这场被敌人称为“没见过红军这么不要命打法”的战役成为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提振了士气,坚定了信心,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保障。
长征期间,敌军军力数倍于红军、装备更是远远优于红军;红军一路长途跋涉、缺衣少粮,而敌军本地作战,供给丰厚,但红军总能在四面包围封锁之中,从敌军的眼皮底下逃脱,屡战屡胜。即使现在回看这些历史,仍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为红军捏一把汗、提起一颗心。诚然,中央红军的胜利与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有关;与战士们不怕牺牲、敢拼敢打的强硬作风有关;与团队之间的目标一致团队协作有关;但应该说更与领导者们内心的大格局、率领部队追求伟大理想的境界密切相关。相比之下,红军长征所到之处,与各路军阀相遇,军阀往往顾及的只是自己的小地盘、小利益不受侵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天高皇帝远,心不在一处自然不会往一处使力。谋小利而不足以成大业,发展自然受到局限,这也是蒋介石纵有千军万马的精锐部队,却无法打败一群在他眼中不过是“红匪”、然而也同样是一群有着大格局的淳朴部队。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做得更大。
“战略是企业的大脑,战术是神经末梢。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就像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需要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今日印刷》杂志执行主编薛金萍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描述的就是当年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如今来到娄山关陈列馆和红军战斗遗址,尤其是站在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大字的纪念碑前,所有思绪又瞬间被拉回到那场雄沉壮阔的战斗。
1935年2月25日,红军一、三军团在彭德怀军团长、杨尚昆政委前线统一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采取“正面仰攻、两翼迂回”的战略战术成功夺取了娄山关。然而,当我们站在云雾茫茫的山顶放眼远眺时,眼前所见是逶迤数百里的娄山山脉,群峰险峻,易守难攻。倘若当时没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遵义会议能否顺利召开恐怕还是未知数。
《孙子兵法》有句人尽皆知的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也是要求将帅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又如,“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以诈立。要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都是指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灵活机动地采取战略战术。
其实,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就像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同样需要制定灵活机动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采取这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导企业经营,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汲取制胜的教益。正如恒信钻石李厚霖所言:“战略是企业的大脑,战术是神经末梢。战略给出方向,战术则是市场的试探针,这个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针对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因此,恒信钻石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在此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当前印刷市场的竞争环境下,印刷行业的企业是否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采取一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呢?
“继承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遇到困难、遭受挑战时,发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迎难而上,或许会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源点。” ——《印刷经理人》杂志编辑刘荣珍
曲径通幽,晨雾弥漫,清早登上娄山关,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镌刻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碑,读着“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词句,仿佛感受到当年娄山关战斗为红军带来的喜悦与信心。
1935年2月,娄山关战斗正式打响,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红军一、三军团采取正面仰攻、两翼迂回的战术夺取娄山关。然而,娄山关为战略重地,蒋介石命其部队死守3天,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仍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抢占娄山关制高点——点灯山,与敌展开拉锯战,在红军大、小迂回截断后路,敌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敌军逐渐撤出阵地,抄小路逃逸。红军终于夺取娄山关,彻底打破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压迫至娄山关以北、长江以南狭窄地带而消灭的美梦。当时战争十分惨烈,不少红军因此失去生命,在娄山关战斗遗址看到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再次感叹没有红军的顽强拼搏和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一是取决于灵活的战略战术;二要得益于红军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在当前的企业经营过程中,经理人们要根据政策环境、行业态势,以更为灵活的眼光为企业谋取更大的成功。此外,继承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遇到困难、遭受挑战时,发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迎难而上,或许会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源点。
“红军领导人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也需要一场胜利鼓舞战士们,困难是暂时的,未来的胜利一定属于红军。娄山关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摄像编辑中心主任赵俊武
今日登上娄山关,白雾缠绕在半山腰,晨雨过后,青松翠柏,空气清新。1935年,娄山关战役中牺牲的800余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的牺牲换回长征出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确保遵义会议顺利召开,为后期成功四渡赤水、甩掉敌人的围追堵截奠定了基础,为顺利长征西进做好了铺垫。我想在战争中最难的一件事是,因为打了败仗,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牺牲离自己而去,指挥员不仅要强忍失去战友的哀伤,还要安抚剩下战士的心灵。1934年,开始大规模战略转移时,不乏战士认为红军是打了败仗而抛弃了中央苏区,后期湘江战役红军死伤惨重,再一次使领导力遭到质疑。红军领导人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也需要一场胜利鼓舞战士们,困难是暂时的,未来的胜利一定属于红军。娄山关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极为重要的战役。我想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是永远的失败者,在看似迷茫的境地,也许一个小小的胜利、一个小小的成绩,都会让我们的心境有极大的改观,成为一次人生重要的转折。
“在长征中,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与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密不可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海外出展部项目经理刘雪飞
“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的娄山关,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继“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追寻红色印刷足迹”印刷媒体寻访团又来到了娄山关,参观完娄山关陈列馆之后,大家徒步穿越山间,沿着狭窄陡峭的石阶,前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感受当年红军不畏艰险取得胜利的雄心壮志。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轻伤不下火线”,其实在娄山关战斗中也有这样的标语——“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坚持挺住”,此外还有“不占领娄山关非好汉”等,这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们不断前进。在现代社会中,也有无数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延续了这种精神,他们秉承“轻伤不下火线,带伤坚持工作”的信念,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想,身为一个印刷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学习这种不畏困难、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