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80年的红军留言条
2016-10-26赵廷虎任晓川
赵廷虎+任晓川
沿彭水县黄家镇的入村便道一路前行,翻过一连串的坡坡坎坎,黄堂远家的院子才出现在眼前。
行至这座百年老宅门前,正门上的一张红色字条,很惹眼。
这并非一张普通字条。
82年前,一群特殊“客人”借宿黄家,留下了这张字条。
82年后,黄家人将字条复制出来,贴在门上,希望子子孙孙永为传承。
而透过这张字条,一种已渗入当地人灵魂的精神,同样历久弥新。
秘密守护
1934年5月10日下午。
红三军途经黄家坝,准备在此借宿。
由于当地反动派造谣,不少群众逃到外面躲了起来。
黄堂远的父亲黄学珍也是如此。
因此,当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进村时,连个买东西的地方都没有。
迫于无奈,红七师机炮连一排的一群战士推开黄学珍家大门,借宿下来。
三天后,战士们随大部队继续长征。
离开前,他们留下了一张字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
回家后,黄学珍捧着红军留下的黄豆,读着贴在门壁上的留言条,一股暖流涌向心间。
黄学珍当时就感觉:“他们和别的兵不一样。”
黄学珍决定留下这张字条。为此,他想尽了办法。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村里实行‘保甲制——与红军有关系的人会殃及邻里。”黄堂远说。
因为留言条的纸很薄,贴得又结实,不能硬撕,情急之下,黄学珍买回一幅年画贴在留言条上。
就这样年复一年,门壁上的年画始终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埋藏在年画下的秘密和涌动在黄家人心中的感动。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鞭炮声中,黄家留言条得以“重见天日”。
而留言条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发展之路
一转眼,2013年来了。
一个春雨飘飞的下午,王迎春吃完午饭,独自往先锋社区走去。
自去年当上镇长后,王迎春早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走在这条泥泞的小道上了。
“现在是镇里发展的困难时期,我们干部要更加努力。”王迎春说。
2011年,黄家镇迎来了新一轮行政区域调整,长岩、洋藿、大厂三个有工业企业入驻的村划归靛水街道,黄家镇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工业基础。
本来深处大山之中,黄家镇的农业产业基础就薄弱,工业实力再遭削弱,导致发展动力骤减。
来不及长吁短叹,接任镇长后,王迎春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下村调研上。
碰到雨天,王迎春还会领着满脚是泥的干部们出现在农户家中。
“人们都说我们干部当得苦,但是只要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就乐于吃这个苦。”王迎春说。
经过小半年的调研,王迎春和同事们明确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依托既有的农业基础,进行产业化拓展,带动农户致富。”
而王迎春的另一个想法,就隐藏在这条小道上。
大约半个小时后,卷着裤腿儿,满脚是泥的王迎春转到了黄堂远的宅子前。
“老街上有红三军司令部遗址,村子里有留言条故居,背靠摩围山、面向阿依河,景点、人气都不缺,红色旅游值得一试。”
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小径,一条发展经济、助民致富的的崭新大道就这样向前一路延伸。
共赴梦想
早在2008年,在外地发展辣椒产业的鞠晓容就回到先锋社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加工厂。
然而,在前些年持续遭遇“出货难”的困境后,不少农户不愿再种辣椒了。
为帮助农户克服畏难心理和技术上的困难,鞠晓容发起成立了“晓容辣椒专业合作社”,希望以市场运作突破难关。
然而,辣椒产业的推进依然十分缓慢。
但鞠晓容并未因此气馁,而是不断上门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同时和政府进行对接。
“打仗还有处于下风的时候,只要你肯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鞠晓容不断为自己打气。
此时,黄家镇正在寻求“经济作物产业化拓展”——在镇党委、政府看来,辣椒种植门槛低,增收效果明显,适合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政府出资为我们添置了新的烘烤设备,还大力动员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鞠晓容说。
而作为产业带头人,鞠晓容也没有闲下来。
农户缺钱,鞠晓容就免费发放种子,并承诺全部收购农户产出的辣椒。
农户缺技术,鞠晓容就办起了培训班,亲自传授种植技术,到田间地头上门指导。
辣椒“生病”了,鞠晓蓉则会带着配置的农药上门,亲自为辣椒“治病”。
在鞠晓容的努力下,黄家镇的辣椒产业焕发生机——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带动数百户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黄家镇已相继拓展中蜂、畜牧、苏麻等多个特色产业。
在这片曾经响彻红军冲锋号的热土上,发展致富的梦想号角日益嘹亮。
破而后立
“给我砸,不带这个头,‘改圈就搞不下去!”
黄庆华一声怒吼,抡起铁锤扬在空中,随后像雨点一般密集敲击在自家猪圈上。
“还真拆啊,看你们过年到哪儿弄肉吃。”
“你拆了,政府也未必兑现‘改圈费。”
2013年9月8日,黄家镇老街吊脚楼,村民黄庆华家里,一场“改圈”行动正在进行。
年初,镇政府提出了“开发老街、打造‘红军街红色旅游景点”的方案,黄庆华第一个响应。
“这个对乡亲们有好处,我是党员,当然要支持。”黄庆华说。
打造景区的第一步是要改善公共环境——“改圈”“改厕”“改灶”首当其冲。
对村民来说,“改圈”会影响一年的肉食供应,这让不少群众有抵触情绪。
作为党员,黄庆华主动上门给乡邻做思想工作,然而小半年过去了,却不见一点效果。
黄庆华明白,需要有人带个头,乡邻才会响应。于是,他拆掉了自家的猪圈,又率先完成了“改厕”“改灶”。
声声锤响中,老街居民加入了“三改”行列。
而在老街外,黄堂远也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红军街项目的建设——他主动捐出了自家的老宅,用以兴建景点“留言条故居”。
在不远的将来,两个景点一线贯通,在红军征战过的这片故土上,将燃起新的致富希望。
【后记】
在黄家镇党委书记王迎春和镇长冯佑峰的陪伴下,我在黄学珍的老宅子里坐了很久。
置身于这座百年宅院,一些画面开始在我眼前清晰——
半个多世纪前,红军就是沿着这些弯弯曲曲的山道,来到了这里。无论战斗如何激烈,生活如何艰辛,这支军队都从未放弃对信念的坚守,对梦想的渴望。
而这,正是他们强大战斗力的源泉。
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路上,红军的继承者们沿着当年先辈跋涉过的道路,一次次走进这里,组织群众向贫困发起挑战。
在他们身上,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比如,不论扶贫形势如何艰巨,他们都誓言要彻底将其战胜;比如,不论工作如何艰辛,他们都和乡亲们一道,上山下田、风餐露宿,谋划致富出路,寻找脱贫方法……
王书记说:“当年红军长征在我们这里奋斗过、拼搏过,他们的精神和遗物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想,这应该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