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需求的变化看供给侧改革
2016-10-26赵连庆
赵连庆
摘要:现在无论是政府权威部门还是经济学人都在谈论供给侧改革,可见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共识。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在这些光环下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到了急迫解决的关键时刻。
关键词:市场需要;原料供给;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02
说到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生产要素配置的扭曲,考虑有效供给,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从片面的追求规模向重质重效转变,注重创新、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这些改革不是孤立的单从供给出发的,我认为供给是不能离开需求的,供给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满足需求,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包括为间接满足人民需求的生产和服务的需求。正是因为需求主体的不断变化导致需求发生变化,从而供给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这些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四十年。这期间中国在供给方面有了巨大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供给短缺,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情况发展到现在很多产品都过剩卖不出去的情况。中国的产品或者产能过剩其实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产品过剩还是不同的,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不是说供给大大超过了需求或者需求大大减少了。主要还是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供给没有跟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需求变化。
一、对基础原材料及能源的需求变化
目前中国的钢铁、石化、煤炭等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造成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首先,市场对普通钢材、石油化工产品及煤炭的需求量下降了,随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过去,市场对普通建筑用钢材的需求也会逐渐减少。随着大家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加,减少了有毒及不环保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比如像苯类、正己烷及氟氯烃等毒性较大及破坏臭氧层的化工品。随着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而推行的煤改气,使煤炭的用量也在逐渐减少。其次,市场的需求倾向于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及高性能的产品。随着我国航天军工的发展以及高档民用消费品的需要对特种用途及高性能的钢材需求增加,但目前我国钢铁产品还主要是中低端产品,可能只有宝钢等少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及钢材品质可以得到市场认可。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个下游企业的发展,导致下游企业要么生产的是低端的产品,要么只能采购进口钢材。我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很多企业的规模也很大,但是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加之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石化产品也一样,虽然我们的石化企业也很多,规模也很大,但是无论民用还是工业用的石化产品很多都是进口或者国外品牌,尤其在中高档市场更是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尽管我国基础化学及石化工业的规模很大,但大部分都是基础的化工原料产品而且品质一般。同时由于我国下游产品的技术研发、品牌建立及市场拓展方面落后很多,导致化工原料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畅的上下游工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有。造成基础化学工业只能在上游进行低水平的竞争,影响了对下游产业的供给,从而造成产能过剩。最简单的比如汽车用的机油大家使用的基本都是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国外品牌,还有工业大量使用的润滑油、塑料用高分子材料、胶粘剂大部分都是日本、韩国及美国的产品。更不用说芯片制造业、液晶显示器等高精尖产业使用的化学品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我们要么生产不了要么生产成本太高。因此针对这些基础原材料市场需求的变化,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必须要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技术革新及提升品质,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信贷和重复建设。
二、收入增长及消费群体变化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需求曲线会根据收入的变化发生移动,消费群体的变化也会使消费曲线的形状发生改变。如果供给曲线不变,那么需求曲线的变化会导致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发生变化。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收入1978年为190美元到2014年上升为7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另外占我国人口一半左右的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了11000元大关,达到11422元。与此同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地居民的收入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比如北上广深等地。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但对一些劣等品的需求会减少。收入提高后,提高了消费的档次,因此也就增加了对价格更高的优质商品的需求。比如高端手机、高档轿车、高端旅游在我国的市场就很好,尽管花费不菲,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很多人还是可以负担的。老百姓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不再把价格放在首要地位,而是更关注商品的品牌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不能再象以前那样通过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而要加强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塑造自己的在市场上有声誉的品牌形象。
三、教育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以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品质、提高管理水平,而这些对企业的用人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市场还远远不能很好满足这些需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普遍比较低而且整个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迟缓和不足。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其中高素养、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为什么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中脱颖而出,并以高品质和高性能享誉全球,其中一点就是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对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在德国,一个高级技工的工资并不比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低,因此德国的工人能够踏踏实实的从基础的工作做起,并安于专研技术。日本很早就制定了职业训练法,重视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教育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的日本企业里工作过的人都会知道“5S”、 “QC品管圈”、“精英生产”、“全员管理”及“研修制度”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工人的劳动素养和技术能力起了很大作用。在很多日本企业里,就是一线生产工人对直方图、柏拉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品管工具都能日日制作、运用自如。但是我国有多少企业的品质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这些品管工具,更别说一线的生产工人了。
高等教育对于培养高科技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向世界尖端化发展,急需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高校毕业生。虽然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比以前增长很多,但整体素质却有下降的趋势。还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为了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留学国外,其中很多人学成后没有回国,也造成了高级人才的流失。为了弥补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除了吸引留学人员外,还要进一步改革当前的高等教育制度,以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水平。
四、进出口市场需求的变化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的二、三十年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总值都是在不断增长的,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增长的幅度在趋缓。自2015进出口总值开始出现负增长,其中2015年的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出口总值下降1.8%,进口总值下降13.2%,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3%,出口总值下降2.1%,进口总值下降4.7%,2016年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以前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使得大量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另外国家在政策和税收上也大力扶持外贸企业,使得我国的出口总值不断增长,出口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外汇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样也促进了进口能力和进口需求的增长,造成进口总值也不断增加。但是近几年国内和国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了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时萎缩。其中国外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世界经济近几年持续不景气,欧美各国的失业率都在高位徘徊,导致出口需求不旺。美国自从发生金融海啸后经济一直没有完全恢复,欧洲经济由于债务危机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同时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企业的出口压力加大。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人口红利的消退,物价上涨等原因使得中国的劳动力的成本上升,此外企业的其他成本也在上升比如租金、环保支出等,同时对出口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在减少。国内环境另一个变化就是过去一些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过剩的产能和库存,而且各产业的结构层次普遍不高,现在正在进行压产能、将库存、去杠杆、调结构,所以国内的投资需求受到了抑制,整个经济的增速降低。
总之,需求和供给是国民经济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需求和供给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他们之间的差距或不匹配,直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目前需求侧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