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更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2016-10-26洪明利
洪明利
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老师的指导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必须紧扣课程标准,以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任务的阅读。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侧重谈谈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做法。
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
该单元集中学习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教材共有五篇课文,其中《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孙权劝学》是精读课文,分别用1课时精读;《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略读课文,共用1课时泛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共有60篇课文,计划用6课时自主阅读和汇报交流;写作训练1课时。课型设计上,以教材课文为中心,向丛书课文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泛读,课内大量阅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沟通课堂内外,创立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教育目标是在落实三维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以人物主题为契机,感知伟大人物的情感世界,体会伟大人物的家国情怀,体验他们的人格魅力,渗透情感教育,以期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以教材为中心,精泛读结合,深刻体会主流正面情感
(一)从课文人物和课文作者两角度渗透情感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历史和世界的维度上都是了不起的。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邓稼先》时,就要抓住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和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儿女为国奉献的基本情调。情感教育要抓住两个体验点,一是邓稼先和闻一多的国家民族情怀;二是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臧克家对闻一多的赞颂和敬仰之情。
学习《邓稼先》时,首先要弄明白,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的生平经历,通过对百年中国落后大背景的描述,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现了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作为逐渐强大起来的新中国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成才时考虑的是国家、民族,还是自己,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体现。
杨振宁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对自己的同学邓稼先进行了毫不吝啬的赞扬,赞扬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刻苦精神。此处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的情感,在同学取得比自己好的成绩或成就时,是大方地祝贺他、赞扬他,向他学习,还是嫉妒他、孤立他?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该如何培养?
要求学生联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仰望星空》上读过的爱国篇目,如《天地苍茫一根骨》流放出生命的光彩》,体验更多的爱国情怀。
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要善于在课文中读懂人物的思想特点,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是因为他无暇顾及,为什么无暇?是因为他要为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在李公朴被暗杀后,形势紧张,为了民主,为了国家的未来,明知凶多吉少,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反动派,以至于骂完就被暗杀了。他为什么能这样?是因为他有信仰、有理想。他有着人民必胜的信仰,他有着人民共和的理想。此处可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体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面对危难时的勇气,思考人生的价值如何实现。
作者臧克家在写这篇文章时,充满了感情,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此处可引导学生体验写文章的真谛: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生活体验。
品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3·仰望星空》中的《最后一次讲演》《沉船——为邓世昌而作》《血祭——献给抗日战争的殉国者》,品味文章中人物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从对话双方的心理变化角度感知情感,培养学习热情
学习《孙权劝学》时,情感教育着眼点有两个,一是体验鲁肃“大惊”的情感变化;二是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所包含的情感意味。
在掌握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人物对话,体验人物情感。以“鲁肃、吕蒙的情感变化如何”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分角色演读,感受、体验并模仿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鲁肃是掌握吴国军政大权的重臣,一开始只认为吕蒙是一介武夫,没多少学识。经此次见面始知吕蒙才学进步神速,已非昔时可比。鲁肃因自己之前对人的武断看法而感到羞愧,对自己差点错看一位国中良才而感到不安,因此“大惊”而与吕蒙结为好友。吕蒙最终不负所望,接鲁肃之位,成一世功业。引导学生体验心理情感认同:错误理解他人时要勇于及时改正。吕蒙在听到鲁肃的感叹后,充满自信地请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表达了一种通过学习,学识增长后得到他人尊重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得出情感体验结论: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学习也可以做到像吕蒙那样,令人刮目相看,得到尊重。当然,学生只要说出有道理的情感体验,就应该得到肯定。
师生共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仰望星空》中的《任末好学》《邴原泣学》《司马光好学》,体会学习给人带来进步后的喜悦之情。
(三)从人物交往角度感知情感,培养善待知己的友情
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情感教育着眼点有两个,一是体验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和要把美好音乐留给世人的伟大情怀;二是福楼拜和知己朋友们惺惺相惜之情。
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但贝多芬没有将这样的悲剧传达给他人,而是将悲剧谱写成乐曲,提炼为艺术,凝结为震荡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系列。他非常珍惜时间,因为要创作,把自己关在家里,少与人交往,以至于大家误以为他是厌世者。但他在知道来访者理解自己是为了大众的美好心灵后,激动而热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自己聋了,听不到音乐了,还要创作音乐,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伟大人物的人生价值观。贝多芬再困难也要创作音乐的原动力,是音乐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呢?面对困难时是否却步了?遇到悲剧时是否只有唉声叹气?我们的生命力足够顽强吗?人生的价值在艰难困苦面前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每到星期天,福楼拜家里,一直都有客人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家,他们有着相近的思想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他们聚在一起,有人发表演说,有人进行辩论,有人静听并适时发表一两句评论,围绕着某种文学思潮或哲学问题、艺术问题,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擦出启蒙的火花,如同享受一顿美食。我们呢?我们是否有一帮志趣追求高雅的好友?或者是健康生活的伙伴,或者是共同喜欢某种运动的好友?人生应拥有朋友,可以在人生旅途中相互支持,彼此鼓励,分享快乐,共担忧愁。
自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仰望星空》中的《囚首垢面的鲁迅》《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金岳霖先生》,体会追求艺术造诣和人格修为的人物魅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课堂大量阅读,体验各类优秀人群情感世界
伟大人物按其从事的工作领域可分为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阅读《仰望星空》时按各种人物分类进行集中阅读,并设立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一)认识科学家的艰辛成长经历,培养学生向拥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科学家学习的激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仰望星空》中的“仰望科学之星”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二)了解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荣时刻,培养学生为了国家和民族宁愿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集中读《仰望星空》中的“最亮的星辰”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三)多角度认识鲁迅先生,培养学生为人民、为社会的情感;集中读《仰望星空》中的“印象鲁迅”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四)广泛认识中外文学大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人类的情感;集中读《仰望星空》中的“走近文学大师”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五)学习伟大人物坚持不懈做一件事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事专心致志的深情;集中读《仰望星空》中的“倾一生,做一事”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六)认识文学人物的成型过程,培养学生将对人的感情转化为作品的创新精神;集中读《仰望星空》中的“写出精彩人物”系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集中阅读《仰望星空》时,可让学生将答案写下来,做成读书笔记,与同学分享读书收获。同时,读书过程中摘抄好句好段,诵读美句美段。
在教材中挖掘情感体验点,在落实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落实情感教育,是有效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不容忽视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抓好的。
作者简介: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