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箱声声

2016-10-26秦星梅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手把风箱拉杆

秦星梅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多少陈年旧事已鸟去无声,但留在记忆深处那呼嗒呼嗒的风箱声,却时不时在耳畔响起。

我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那时我们家一贫如洗,一间土屋,四面漏风,全家人挤在一个土炕上,一张被子又薄又小,这头拽,那头短,盖住胳膊,盖不住腿,数九寒天,全靠用牛粪烧炕取暖,半间土灶房,有门无扇,有窗无框,一块粗布作门帘,兼顾遮风挡雨,里面靠墙处支着一个驴脊背形案板,上面放着几个粗糙的瓷饭碗,案板右侧土台上,坐着一口上了补丁的大铁锅,锅项间连着烧火的老风箱,每顿饭母亲都要拉响老风箱,风箱鼓动着炉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那恓惶的汤水饭菜,就是在那呼嗒呼嗒的风箱声中烧出来的。

每当放学回家,若听不到风箱声,看不到炉膛冒烟火,我就撅起嘴巴使性子。那时年幼不懂事,不知大人们的难处,只管要着吃。母亲起早贪黑,一日三晌下地干活,一家人的口粮,一半在母亲的工分本上,一半在母亲的纺车上。生产队那时有些重体力活要按户头分摊,父亲在银川工作,远隔千里顾不上家,重活累活母亲只能一人扛。收工回家,母亲不但要带孩子、做家务,晚上还要熬夜纺线,整天忙得连轴转,有时母亲忙不过来,我也会被派上用场拉风箱。小屁孩不懂烧火技巧,风箱干拉不到位,推不到底,一根筋地添柴,心想柴多了火旺,一会儿炉里直冒黑烟,一会儿火苗又忽地一下子蹿出炉膛,我的眉毛、头发立时就烧出了狗毛的味道,灶房里烟雾弥漫,眼睛酸得睁不开。母亲见我捂出了满屋子的黑烟,又不见水开锅滚,心疼浪费了柴火,训斥我:“光能吃,帮倒忙,去去去,看书去。”我巴不得躲起来,肚子饿得猫抓猫捞地咕咕叫,哪有心思看书?靠在院子的椿树上,伸长脖子数着呼嗒呼嗒的风箱声,嗅着大铁锅里飘出的饭香,急得喉咙的手都快要伸出来了。

记得我家的风箱是从爷爷手里接过来的,老朽的风箱没用几年,拉杆就拉断了,父亲拆开风箱,换了拉杆,换了手把,挡风板也换合恰了。配件大更换,风箱立时拉起来紧凑多了,风力也大多了,声音听起来都带劲,烧火做饭一下快多了,母亲满心欢喜地说:“人快不如工具快!”

在那个食粮极其短缺的年代,母亲总是想着办法渡难关,尽可能地不让一家人挨饿受冻,她把粗粮细做,野菜巧蒸,榆钱、槐树叶、蔓菁、荠荠菜,煮熟凉调,既当菜吃,又当饭吃。把野小蒜剁碎,与杂粮搅拌,蒸成菜疙瘩,盐醋辣子汁调和,那确实是饥饿中的极品美食。母亲把玉米面、糜面发酵后蒸成可口的发糕和糜面杠子,那透心的甜点常常惹得小伙伴们围着我流口水,谁跟我玩得好,我就赏谁一口。母亲把带皮的包谷糁、扁豆、野蔓菁,加上零星的面条,合成一锅大杂烩,在呼嗒呼嗒的风箱声中,烧出了特殊年代中特殊的香味。

我家风箱日复一日拉了六十多个年头,母亲勤劳的双手终其一生都没有松开老风箱,风箱手把被母亲磨成了锥子形,上端擀杖粗,下端细如笔尖,整个手把油光闪亮,晶莹剔透,堪称一件举世无双的绝佳工艺品。

如今,那呼嗒呼嗒的风箱声已经远去,烟熏火燎做饭的日子已成为历史,厨房电器一应俱全,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电烤箱相继走进厨房,做饭快捷省时,干净卫生,但几次搬家,老风箱都没舍得丢弃,因为它是我家苦难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母亲留给我们的一份深深的记忆……

责任编辑:曹景峰

猜你喜欢

手把风箱拉杆
风箱
基于HYPERMESH某校车转向零部件强度分析
中速磨煤机拉杆密封技术
摇摇晃晃的鸟巢(外一首)
什么大
远去的风箱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沙发双人床
手把件鉴赏购买指南
关于手风琴风箱运用若干问题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