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各国海军主力舰炮
2016-10-26杨雪丽倪明
杨雪丽+倪明
美国
Mk45型54/62倍径127毫米单装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应对迅速发展的喷气式飞机,美海军从1953年开始配备Mk42型54倍径127毫米单装炮,射速每分40发。虽说是高性能舰炮,但是该炮基础设计观念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就连轻型Mod10的重量也达64吨。
为了拥有可靠性和适装高的轻型舰炮,美国于1964年开发了Mk45型54倍径127毫米两用舰炮。虽说为减轻重量,牺牲了对空性能和射速,但由于当时对空武器开始转向以舰空导弹为主,最初也没想到要具备那些性能。该炮的构造是极其简单又有特色,各型共计生产200多门,搭载舰型遍及17个国家的17个级别战舰。
Mk45型的炮塔重量因型号不同有所不同,从24.1~24.3吨(没有下扬弹机的话是22.2吨),炮塔有普通型Mk6 3和隐身型Mk63 Mod1两种。炮塔旋转范围为340°(旋转速度30°/秒),俯仰范围为-15度~+65°(俯仰速度为20°/秒)。在弹库内通过人力在下扬弹机上安装炮弹,可上升到炮塔下面的弹鼓(备弹20发),但由于发射速度低,弹鼓只有1个,不能进行切换。
Mk45型的射速通常为16~20发/分,炮弹采用装药分离式,收藏在同一装填器内。装填器也能容纳比常规炮弹长的炮弹,但是装填筒由于尺寸限制,必须将炮弹和药筒分别从下扬弹机的两个装填口放入后自动上扬至弹鼓内,此时发射速度降至10发/分。
该炮使用的弹种主要是常规爆破弹,弹鼓内设置的引信测合机的引信有定时式、近炸式和触发式。1982年进行了白磷弹、照明弹、星弹等弹种的试验。现在除了上述弹种外,还试用了发烟弹、烟幕弹等各种各样的弹种。而且各炮弹的弹头部重量为31~31.8千克。
严格地说,Mk45是包含炮、炮塔、装填装置在内的名称,仅仅是炮的话应该是127毫米54倍径Mk19火炮。炮口初速在新炮管状态下是808米/秒,身管寿命(7000发)的中间时期是762米/秒,最大射程为23千米,最大射高为15千米。
从冷战结束后发生的战争中得到的经验看,Mk45虽说有用,但缺点是射程近,不能使用制导炮弹。为解决这个问题,美海军开发了62倍径的Mk45 Mod4,于2001年配备实战。
A-192型130毫米舰炮
除去身管延长了约1米外(62倍径Mk19 Mod2),90%的系统是通用的,85%的构造没有变化,炮塔的性能、旋转/俯仰范围及旋转/俯仰速度和射速等和54倍口径型没有区别,但新型炮弹将系统更新,装填动力由液压式改为电气式,炮塔重量增至28.9吨(没有下扬弹机是24.4吨)。
常规形式的炮弹和54倍径炮同样使用。此时炮口初速一样,射程、射高和54倍径炮一样。如果Mk45 Mod4发射开发中的GPS/惯性制导、火箭增程对陆攻击炮弹( LRLAP ),最大射程可延伸至91千米。
俄罗斯
AK-130型54倍径130毫米双联装炮(ZIF-94/A-218) 该炮自1967年开始研发,原本作为护卫舰的两用炮,但没有成功,后将130毫米单装炮(ZIF-92/A-217,炮塔重量37吨)再次设计为驱逐舰的主炮,同时改为双联装。
该炮最先装备在“现代”级驱逐舰,但没有赶上首舰“现代”号,自1982年竣工的2号舰“拼命”号开始装备(首舰后来装备了该炮)。钢制的大型AK-130炮塔在轻载状态下也达98吨,仅搭载在大型战舰上,现在使用该炮的仅有2个国家4个舰型,总生产数为50门。
AK-130炮塔的俯仰角度为-10°~+85°,旋转/俯仰速度为25°/秒。在炮塔正下方,每门炮配有2部(共计4部)圆形传送带式供弹起重机,分别供应防空炮弹和反水面战用炮弹。各传送带的定数为45发,每个炮塔的弹药数为180发。而且还有从下部的弹库直接给炮塔供弹的方式,扬弹器可同时运输2发。炮口初速为850米/秒,射击速度最大为90发/分(每座炮塔),但实际运用中射速为60~70发/分。
奥托·梅莱拉54倍径127毫米单装炮
《简氏年鉴》上的资料显示,该炮的射程为22千米,也有资料显示为23千米或29千米,反导时最大射高为8千米,反飞机时最大射高为15千米。该炮主要发射装备触发引信型、机械定时引信型和无线电近炸引信型的杀伤爆破榴弹(也有资料认为还有雷达制导炮弹),弹头重量为33.8千克(炮弹的总重为52.8千克)。
轻量型130毫米单装炮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开始开发A-192型130毫米炮。但是之后,其开发网站将相关资料删除了(最近又恢复了),可以看出其开发遇到了困难。此后,《俄罗斯日刊》报道了与轻量型130毫米单装炮特征相似的新闻。虽然报道的新型炮名称不详,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A-192型炮的改进型。
该新型炮原本计划搭载在22350型护卫舰“戈尔什科夫”号上,由于采取单管和自动化,重量减轻,只有AK-130的1/4,为24吨(轻载),这样的话还可搭载在2000吨级的水面舰艇上。
由于单管化,射速有所降低,但反应速度更快,采用全新的火控系统和炮弹,还具备防空能力。该火控系统是综合武器管制系统的一部分,统一管理舰上的各型舰炮,可减少硬件数量,还能降低成本。而且,SAP-192M自动供弹系统可随时切换防空、反舰和对地的各种弹种。
俄罗斯从现在开始制造综合各系统的样炮,预计不久之后将开始制式化。而且,A-192为辅助对地攻击,可在炮塔侧面安装200毫米口径、全长3米的对地火箭弹发射架,但最终是否采用尚未确定。
AK-100/ A-190E型70倍径100毫米单装炮(ZIF-91/A-214) 该炮作为新型反舰反潜两用炮,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开发,1980年搭载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上。现在包含其改进型A190E在内,共有3个国家11个舰级采用,生产总数2个型号共65门。
AK-100型采用钢制炮塔,重量约35吨(轻载),旋转速度30°/秒,俯仰范围-10°~+85°(俯仰速度20°/秒),射速为每分60发,初速为880米/秒,射程21.5千米,有效射高为8千米。
该炮的供弹构造详情不明,供弹数因炮塔正下方的旋翼式供弹器的数量而不同,据说为174~332发,射速可选15发、45发、60发/分。弹种包括1种训练弹以及触发引信型、机械定时引信型和电波近炸引信型3种形式的榴弹(炮弹重量为26.8千克,弹头重量为16.6千克)。对空射击时的杀伤半径为5米(反舰导弹)和10米(飞机、直升机)。
由于AK-100尺寸合适,可搭载在各种各样的舰上,有出口需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开发其改进型A-190。
A-190和AK-100相比,射击速度提高至80发/分,最大射高为12千米,其他性能没有太大变化,但和搭载在导弹艇上的76毫米单装炮AK-176M相比,射击精度倍增,有效性是其4倍,自动化程度更高,易于维护,各种运用能力都有所改善。
A-190炮塔的高度比AK-100低1米,弹库部分更加小型化,重量减轻一半多,仅为15吨。由于更加轻量化,能够搭载的舰船范围更广泛。该炮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供弹装置,供弹起重机有2部,可在选择其他种类炮弹的同时持续射击。除了AK-100使用的炮弹外,为强化对空、对地攻击能力,还在研发装备触发/近炸复合引信的制导和火箭增程炮弹。
AK-176型59倍径76毫米单装炮 该炮作为AK-725型80倍径57毫米单装炮的后继型,于70年代开始服役,仅搭载在小型舰艇上。80年代更新火控系统后发展出了AK-176M,当时还提出了目前尚未被采用的炮塔隐身化型号AK-176M1。由于其性能良好,有10多个国家采用,中国为其重新设计了炮塔,独立生产了复制版的H/PJ-26。
AK-176全重13.1吨,俯仰角范围为-15°~+85°,旋转速度为35°/秒(旋转范围为350°),俯仰速度为30°/秒。该炮还可进行无人操作射击,不过平时还需要在炮塔内配备人员。其发射的炮弹有触发引信型和近炸引信榴弹,重量均为12.4千克(也有资料说是16千克),近炸引信榴弹对直升机和巡航导弹的杀伤半径均为8米。炮弹通过2台链式起重机供弹,各台传送带装弹76发,共计152发。炮口初速为980米/秒,射击速度最大120~130发/分,和奥托·梅莱拉76毫米超速炮相当,射程最大17千米(有效射程11千米),最大射高12千米(有效射程6~7千米),这方面比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能力更强。
英国
Mk8型55倍径114毫米单装炮 该炮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发的114毫米双联装炮塔的后继型,于1966年开始开发,现在作为驱逐舰、护卫舰的主炮继续使用,作为出口炮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功,用于7个国家10个级别的战舰。采用隐身炮塔的最新型Mod1于2012年完成,计划中的26型护卫舰正在探索搭载127毫米炮。
Mk8型114毫米舰炮为减轻重量,炮塔采用玻璃钢纤维材料,初期型为26.4吨,2000年以后采用的隐身型Mod1减少至22.3吨(不含炮弹),俯仰范围-15°~+85°,旋转/俯仰速度为40°/秒。原型及Mod1的炮塔都是全自动化,从启动到进入射击状态仅需10秒。原型的装填装置都是采用液压式,Mod1为实现轻量化,系统的各个部位采取电动式。
该炮的炮口初速为868.7米/秒,最大射程22千米,初期型射速为25发/分,Mod1为24发/分,常规型为16发/分。弹丸重21千克,兼具防空、反舰、对地攻击能力,采用N97型多用途引信(触发、近炸、定时、短延期功能)。引信由装填时的测定仪根据不同任务进行设定。此外,还有照明弹和雷达回波弹、训练弹,Mod1还可运用高爆/增程(HE/ER)新型炮弹,射程可延长至27千米。
此外,英国还研制了TMF型155毫米舰炮,由英国陆军AS90式自行榴弹炮配用的39倍径155毫米炮和Mod1炮塔构成,最大射程40千米,于2000年启动研制,2007年进入开发第二阶段,目前没有2012年以后的详细情况。可能是由于达不到39倍口径所需射程,计划已经中止。
法国
55倍径100毫米单装炮 现在法国舰船和该国的多数出口舰船装备的100毫米单装炮,肚皮以1953年产的55倍径两用炮为原型。1953年式在1945年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最新型为1968年式Ⅱ型和100毫米紧凑舰炮。
1953年式和1968年式的生产数量为208门,现在有6个国家、12个舰型在使用。而为实现轻量化的紧凑炮仅制造了15门,现在搭载在2个国家的2个舰型上。
1968年式Ⅱ型自1970年以后开始服役,虽说已经有些老旧,但引进了最新型100毫米紧凑炮的装置改良后,有些方面甚至比100毫米紧凑炮还要先进。其炮口初速为870米/秒,最大射程17.4千米(水面目标),最大射高8千米,弹丸重13.5千克,使用多用途弹(炸药量为9.7千克)。
1968年式Ⅱ型炮塔有使用非隐身型的传统型和隐身型的TSE型两种形式,后者采取彻底的隐身设计,备受法国海军的关注,首次搭载在“拉斐特”级护卫舰上。前者炮塔重量为21吨,后者为22吨,旋转速度40°/秒,炮的俯仰角范围为-10°~+85°(俯仰角速度为25°/秒)。非隐身炮塔可储弹数为30发,扬弹鼓内10发,扬弹构造内18发,共计58发,隐身型炮塔计62发。原型炮的最大射速为60发/分,CADAM改装后最大射速为78发/分。射击方式除了1/2/3/6发外,还可选择爆发射击。
100毫米紧凑舰炮是在1968年式的基础上简化构造、轻量化的出口用炮,1983年制造了1型,而1990年登场的2型改进了火控系统。据说,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采用的56倍径H/PJ87型100毫米单装炮就是以1型为蓝本制造的。1型的炮塔重量为13.5吨,2型为13.7吨,旋转速度为50°/秒,1型的俯仰角速度为35°/秒,2型为30°/秒。
100毫米紧凑舰炮采用的炮弹与1968年型一样,炮本身的性能和1968年型也没有差别(也有说最大射高减至6千米)。射击速度可选90发、40发、20发(也有资料说是10发)/分。可储弹90发(正下面的弹仓)和2个再装填装置内各12发,共计114发,还有一种形式是42发+24发,共计66发。
意大利
奥托·梅莱拉54/64倍径127毫米单装炮 该炮和76毫米紧凑炮并行开发,是其放大版,首次搭载舰是1972年竣工的意大利海军“勇敢”级驱逐舰。原型炮是54倍口径,大小和重量是其薄弱环节,虽说用于10个国家、15个舰型,但仅制造了50门左右。近年开发的轻量型64倍口径炮,虽说现在只有3个国家的3个舰级采用,但英国22型护卫舰也计划搭载,想必其数量会逐渐扩大。
54倍径炮的炮塔有2种类型,一种是日本“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的原型紧凑型(重量37.5吨),另一种是轻量化的隐身型(重量27吨)。二者的旋转速度同为30°/秒,但前者的旋转范围为330°,后者为310°,前者俯仰范围为-15°~+83°,后者为-15°~+70°,前者的俯仰速度为40°/秒,后者为36°/秒。而且二者采取不同的供弹方式:前者由3个弹鼓(各容纳22发)和下扬弹机构成,后者废弃弹鼓,代之以储弹20发的自动供弹系统。因此,前者的发射速度为45发/分,后者为35发/分。自身性能方面,炮口初速为808米/秒,使用常规炮弹的射程为23千米,最大射高均为8.6千米。
最新的64倍口径轻量炮注重多用途,作为能够精密瞄准的中倍口径炮系统而开发。意大利海军“卡洛·伯伽米尼”号多功能护卫舰首次采用该型炮。该炮的俯仰范围为-10°~+65°,和54倍口径炮相比略窄,旋转、俯仰速度和紧凑型一样。炮塔虽说是轻量型,但也有30~34吨。扬弹机和紧凑型一样具有弹鼓,共有4个,每个存有14发弹(共计56发)。
奥托·梅莱拉62倍径76毫米紧凑炮 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62倍径76毫米单装炮(紧凑型),从1969年开始投产,其性能好、轻量小型,广受好评,现在已有56个国家的171个舰级采用,包含许可生产在内制造数已达约1100门,在各型舰炮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
76毫米原型炮有3个型号,分别为紧凑炮、提高射速的超速炮(下面简称为SR)以及炮塔下面没有弹库的AD炮(设置在甲板上)。其中,紧凑型炮塔的重量为7.5吨,SR炮塔的重量为7.9吨,AD炮塔的重量仅为5.5吨。
76毫米舰炮可发射包含HE-POFM在内的3种榴弹以及2种穿甲弹,重量在12.2~12.7千克之间。常规弹的射程为16千米,半穿甲增程弹(SAPOMER)可达20千米。AD炮采用较紧凑型炮和SR炮口初速慢的炮弹(相较于后者的925米/秒,仅为910米/秒),射程最大为15千米,而且不能使用半穿甲增程弹。
最新的76毫米舰炮型号是由SR发展而来的“斯特莱斯”舰炮,装备在意大利海军新型驱逐舰“安德里亚·多里亚”级上。该炮可发射“飞镖”(DART)高速防空炮弹,炮口初速可达1200米/秒(3.5马赫),可制导至目标10米以内,通过近炸引信破坏目标。“飞镖”(DART)炮弹可迎击的最低目标高度为2米,最大射程为8千米。
瑞典
SAK57型70倍径57毫米单装炮 该型炮原本作为瑞典本国轻型舰队小型舰的主炮,1964年开始研制,由于性能优良,别的国家也开始使用,现在有Mk1、Mk2、Mk3等各型炮,搭载在14个国家的35个舰级上。
美海军将Mk3按照本国需要进行改装,重新命名为Mk110,除作为濒海战斗舰的主炮使用外,前段时间还打算将其作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近防武器系统兼用的小倍口径炮。
具有隐身炮塔形状的Mk2自1981年开始制造,重量6.7吨,全自动化,共有3名操作人员。其旋转范围为360°(旋转速度40°/秒),俯仰范围-10°~+77°,俯仰速度为57°/秒。从弹库到炮塔的供弹扬弹机共有2部,各自顶部(炮塔内)有3个20发弹仓,共计120发。此外,根据扬弹机可放入不同的弹种,可快速切换2种弹进行发射,发射速度为220发/分。
其发射的炮弹有2种,分别是初速为1025米/秒(也有说是1200米/秒)、带有近炸引信的防空弹(PFHE)和初速为950米/秒、带有延时引信、炸药量更多的远程反水面目标攻击弹(HCER),重量均为6.1千克,最大射程为17千米。也有资料显示HE弹的最大射程为13.8千米,防空弹的有效射高为7.6千米。
1995年开始配备舰船的Mk3可发射编程引信预制破片弹(3P),并在Mk2的基础上进行整修,重量有所增加(轻载的情况下是7吨,Mk2是6.7吨)。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所需人员由3人减为1人,射击精度和实战能力有所提高。也有像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那样,由Mk2改装为Mk3型。Mk1的生产数量为80门, Mk2为45门, Mk3系列在20门以上。美海军Mk110的基本性能也差不多,重量更重,为7.5吨,搭载1000发炮弹时重量为13吨。
中国
中国海军舰艇近年开始搭载越来越多的国产舰炮,但多数是模仿或借鉴了其他国家产品的技术。PJ-26型59倍径76毫米单装炮由俄罗斯AK-176发展而来,210型和H/PJ-187型100毫米单装炮,前者借鉴了法国100毫米紧凑炮,后者在借鉴了该炮炮塔的基础上配备中国式56倍口径炮。不过,中国也有独立研制的火炮,比如“旅海”级驱逐舰搭载的56倍径100毫米双联装炮,采用俄罗斯100毫米炮和炮塔,与法国1968年式100毫米炮类似的自动装填、扬弹机的组合。其炮塔重量为15吨,有原型和2003年定型的隐身型(PJ-33A)两种,俯仰角度为-5°~+85°,作为两用炮角度足够,但是俯仰速度有些低,为25°/秒,旋转速度也不高,为25°/秒。炮弹的弹头重量和俄罗斯火炮相同,为15.6千克,只是炮口初速更高,为916米/秒,最大射程2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比AK-100要高。射速为单管25发/分(计50发/分),可储弹为52发。
此外,还有052D型驱逐舰首舰初次搭载的130毫米单装炮(H/PJ-38),据说是借鉴了俄罗斯AK-130独立研发的,具备炮口制退器,射击速度比AK-192要慢(据说是40发/分)。虽说受法国、俄罗斯技术影响较大,但该舰炮标志着中国国产舰炮的独立研发程度越来越高。
(编辑/笔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