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的择业时代

2016-10-26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6期
关键词:铁饭碗观念时代

文本刊记者 张璐

90后的择业时代

文本刊记者张璐

择业观总是随着时代而变化。如今已经进入90后的时代,对于择业,90后和父母辈的选择相去甚远。企业是否够大?薪酬福利好不好?是否稳定?这些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在90后眼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父母辈:工作稳定 心就踏实了

60岁的张嘉慧回忆说,她们那个年代可选择的路子基本上有三条:考大学等国家分配、接父母的班顶岗,还有就是自谋出路。

张嘉慧高中毕业后就上山下乡当知青、务农插队,直到1978年回城,被分配到一家皮件厂工作。“当时各地的经济生产都热火朝天,岗位多得很,只要你愿意干,各种工作在等着你,不像现在还有待业一说,”张嘉慧告诉记者,“和我在一个生产队的知青有200多人,回来后大多数人都是服从安排,也省去了自己谋工作的麻烦。有机会安排工作的单位很多,像酒厂、针织厂、皮件厂等等,而我选择了皮件厂。”之后,皮件厂改制分流,张嘉慧又进入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会计,捧上了“铁饭碗”。

张嘉慧说,当时的青年人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缺少把握自己命运的自主权。普通待业青年也以上班为第一考虑,实在没有出路才会走向个体户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多数人偏重于传统诉求,多以稳定为追求目标,对工作是否快乐考虑得不太多。”

张嘉慧的择业观折射出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普遍就业现象。1984年“中国青年的就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时青年人在择业时首先看重的是社会地位,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次之。

事实上,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择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张嘉慧们活跃的时代,年轻人们虽有择业意识,但大多数人在找工作时仍然是服从国家分配。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年轻人自主择业,经济收入成为了年轻人择业的首选标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多数年轻人的就业则走向了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甚至自己创业,就业呈现自主化、务实化、多元化的趋势。

90后:做喜欢的工作最重要

以往,60后、70后在择业时看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在职业选定后就“活到老,做到老,靠到老”,把自己的职业看成终身制。而现在,90后的择业观又有哪些不同?据智联招聘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

90后女生钟茜是朋友眼中的“考霸”,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公务员考试,都逢考必过。毕业时,她手握两家单位的工作机会,一个是到某机关单位做公务员,一个是进入一家外企做策划工作。但她二者均未选择。

“他们觉得我丢掉了进外企的好机会,甚至是公务员的‘铁饭碗’,很不值。”对于钟茜的选择,父母十分不理解。“但对我自己而言,没有什么‘铁饭碗’的观念,如果没有真本事,什么饭碗也没用。”

大学期间,钟茜曾到政府机关实习过,但她觉得那种按部就班、谨慎行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于是,她决定趁着年轻多去几个城市转转,每到一个城市就去投投简历,有合适的工作就待个一年半载,既感受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份薪水做保障。“反正还没结婚,哪里都是家,工作上也没太多的地域概念、户籍概念。如果我当时抱着‘铁饭碗’的观念不放,那么我极有可能现在还在办公室里写材料。”

目前,钟茜已走过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距离毕业已有快三年时间,但她的心似乎还没有“定”下来。“如果把父母那一代人比喻成鞭炮,能炸响却不一定璀璨,那我们90后则更像是烟花,自由绽放。我认为要趁着年轻多出去锻炼锻炼,不用急着求安稳。”

很多像钟茜一样的90后都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他们对人生和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别于70后、60后,甚至80后。比如相比父母们最看重的“五险一金”,弹性工作制、年假等“软福利”更受90后关注。而对于工作,他们不挤北上广,不抱“铁饭碗”,而是更重视工作的环境自由度、轻松度、快乐感,择业的灵活性也变得更强。

新时代下,择业观的进步

大部分90后的择业观不再追求“保守的稳定”,不再屈从父母的意见,而是听从兴趣的召唤,顺着自己的心意与爱好择业,更加追求活出个性、活出自我、活出价值。

有专家表示,90后的择业观大多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大都是独生子女,一直成长在较为温馨的环境下,生活压力较小。他们的生活条件和70后、80后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相较于80后的父母,90后的父母大多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经济实力雄厚,不仅免除了他们的养老负担,而且还能为他们提供资金、人脉等全方面的帮助。正是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他们更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才可以肆无忌惮地自由选择。

同时,随着社会包容度日益提高,社会政策、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可选择的就业面比较宽泛。在90后的择业观建构中,有了更加能动的自主选择性,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工作导师,在兴趣指引下的工作才会有意义;相反不论工作环境多么舒适,没有兴趣只会是煎熬。

时代不同,每代人的择业观都具有不同的特质。从服从分配,到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不难看出,每代人择业观念变化体现的不仅是社会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是求职者心态、观念的变化。如今的90后,已经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再盯着“铁饭碗”,而是勇敢地走向激烈竞争,施展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才华,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猜你喜欢

铁饭碗观念时代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健康观念治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丢掉“铁饭碗”当起“花把式”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铁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