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研究

2016-10-26董晓虹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残疾人竞技

董晓虹

(浙江大学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 杭州 310058)



·群众体育学·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研究

董晓虹

(浙江大学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 杭州 310058)

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保障残疾人体育工作长效开展的前提。文章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模型)分析了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并通过对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相关人员的访谈和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设施使用情况的实地调研,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较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分配竞技体育资源和群众体育资源,优化资源的分配结构;理顺各职能部门关系,提高资源配置的运行效率;改善残疾人体育资源配置机制,并通过宣传等措施鼓励残疾人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政策建议。

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资源配置;DEA模型

0 前  言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 000多万人,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全国近1/5的家庭,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构建。伴随2008年北京残奥会、2007年、2008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2009年参加第21届听障奥运会及2011年浙江省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广大残疾人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为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浙江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资源配备,而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利用。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性较低,体育人口比重偏低,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不合理造成的。在其固有的资源稀缺性的特点上还存在资源配置的低效性问题,有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如何合理优化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其配置效率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DEA模型将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与全国其他省份地区进行了对比,并将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配置与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分析判断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劣势,从数据的冗余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提高效率的普遍方法和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资源的有效化配置。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关于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及残疾人体育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实地调研与访谈法

通过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与交流,采集相关有效信息与数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1.3数据包络分析法

考虑到体育资源多投入多产出、并存在指标单位难以统一的特性,本文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进行测量。

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2.1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的筛选及确立

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性评估,首先需要筛选并且确立各项投入与产出的各项指标。本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确立。

2.1.1投入指标。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分别选取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x1)和残疾人群众体育场所(x2)作为投入指标。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编人员(x3),聘任教练员(x4)和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x5) 作为投入指标。

2.1.2产出指标。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产出指标分别选取了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次数(y1)和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参加的人数(y2)。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产出包括残疾人体育比赛次数(y3)和参赛残疾人运动员人次(y4)。

2.1.3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0中国社会统计年鉴》。通过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以各省份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为基础建立一个虚拟的地区。通过将各省份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虚拟地区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在线性规划模型中的约束条件中,虚拟地区所有的输出量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浙江省的输出量。假如虚拟地区的输入量显示小于浙江省输入量,那么虚拟地区就是有更大的输出量而拥有更小的输入量。因而,浙江省比虚拟地区相对低效,进而可被认为比其他省份相对低效。

2.2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其它各省的情况比较

2.2.1数据预处理。通过查阅《2010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和《2010中国社会统计年鉴》获得全国残疾人体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数据(见表1)。

2.2.2结果与分析。根据DEA模型,将上表各投入和产出指标相关数据代入DEA产出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全国各省份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2.2.2.1综合效率。由固定规模报酬下CCR模型计算的技术效率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又称综合效率,即不考虑规模收益时的技术效率。这一指标可以衡量在投入导向下不同地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是否有投入元素的浪费现象。浙江省的综合效率为0.303,尚未达到平均值0.373。这表明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亟需合理调整资源配置的规模和比例以提高效率,减少资源冗余。为了得到其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表1 全国各省份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处于有效的省份仅有4个,即北京、辽宁、河南、重庆地区综合效率最优,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不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无论是从结构上来讲还是从投入规模上来看,都处于较为优化的状态。当然,我们必须明确,所谓的优化状态并非指它们已经达到了最佳水平,而是可以在保持这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下逐渐增加投入规模。我们可以注意到,许多发达地区的综合效率较低,即存在一定的倒置现象,这说明投入得多并非完全是好事,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表2 全国各省份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比较

注:drs表示规模效率递减,irs表示规模效率递增,-表示规模效率不变

纯技术效率,主要是由可变规模下BCC模型计算而得,它表示的是同一规模最大产出下最小的元素投入成本,其反映的是DMU 在一定(最优规模时) 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也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到底有多少是由于纯技术效率造成。同时,这一指标更侧重于反映相关制度的运行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省份有6个,即这些省份在制度运行方面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仅达到0.323,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0.423,说明浙江省目前并未完全开发利用所投入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价值,在规模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仅能达到32.3%的最优效果。

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表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在最大产出下,技术效率生产边界的投入量与最优规模下投入量的比值,这个指标主要衡量了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是否处在规模发展的优化状态。由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纯技术效率,大部分省份的规模效率较高,这表明这些地区的资源配置比例相对合理,生产规模与最优规模相对相近。这也表明,我国不同地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在综合效率上的低下可能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引起的,这也正是当前调整资源配置的工作重点。尽管“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发展迅速,但按省定应建面积计算,11个市、90个县(市、区)中总体完成约七成。按个数计算,全省还有15个县(市、区)未建或未达到省定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要求,部分已建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没有设置文体活动功能。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巨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广大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比较贫乏,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很低。有个别经济发达地区的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体育活动滞后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一部分花巨资建设起来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比如大型体育中心、康复中心等则面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地、县级市中的大型设施,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2.2.2.2规模收益变化。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发达地区的规模收益变化呈递减状态,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状态下,增加投入规模,将会导致综合效率更加低下。因此,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发达地区来说,只考虑规模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产出等方面。而相对部分欠发达地区及边远地区的规模收益变化呈递增状态,这表示我们需要在这些地区调整资源结构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投入规模,以达到最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浙江省现阶段处在规模效益递减的情况下,因此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获得更多产出,即在现有的体育场所和相对稳定教练员的条件下,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人次,充分利用现有残疾人体育资源,而不能一味加大资源投入,否则会进一步降低资源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表3是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DEA模型运算结果:

综合效率=0.303;纯技术效率=0.323;规模效率=0.939;规模效率递减。

表3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收益情况

如表3中显示,第一产出(即残疾人体育活动次数)和第二产出(即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人次)都存在明显的产出不足,每一项的目标产出均为现值的3倍以上,即现在的资源投入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完全转化为理想的产出;第一投入(相对稳定教练员人数)存在部分冗余,考虑到浙江省较高的规模效率,该项指标可以进行适度调整或保持不变,而第二投入(即体育活动场所)未出现冗余,说明现在并没有严重的投入过剩问题。

浙江省残疾人体育工作从无到有,已经历了十多年时间,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仍显得捉襟见肘。从组织职能来看,浙江省体育局应该是我省对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主管部门,分属省体育局群体处。而由于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的复杂性,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开展主要由省残联来完成,残联较多地承担了残疾人的群众体育工作,多以服务与协助为目的。从调研情况来看,省残联工作人员数量偏少。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辽宁、山东、黑龙江、陕西等十多个省、市建立了专门的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而我省到2009年才设立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并且到目前为止未有针对残疾人群众体育建立相关部门。在社会组织建设上还比较欠缺,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专业性不强,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要。同时,其自身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使残疾人服务质量及效率低下。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套完善的人事制度,专业人才缺乏,直接降低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虽然,浙江省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但是,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有关制度供给不足,仅仅将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相关工作列入体育工作计划,或者说仅仅为了完成指标而对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进行配置。此外,尽管浙江省残疾人政策制度出台较早,但残疾人政策法规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比较笼统,软性规定较多,具体规定相对较少,约束性不强。因此,常常存在政策执行缺陷,导致政策形同虚设,政策的严肃性受到影响,政策权威性下降。根据调查表明,现阶段大部分已建成的综合服务设施,已逐步完成国家对于各省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相关指标,但其开展的服务项目不全、不规范,综合服务设施空间和设备利用率低,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均暴露出有关方面制度实施的缺陷、制度设计的不足、制度化参与渠道缺失、乃至缺乏合法化、常规化参与途径等诸多问题。

2.3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

经过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比较发现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问题和相对劣势所在。为了进一步佐证所设想的结论,本研究将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与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进行对比,利用DEA模型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分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来分析每项投入/产出指标的资源分配合理性。

2.3.1数据预处理。表4数据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

表4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比较

2.3.2结果与分析。根据DEA模型,将表4各投入和产出指标相关数据代入求解,得出全国各省份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见表5)。

从综合效率的角度来看,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为0.523,尚未达到平均值0.791,并且比较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难发现,导致其综合效率较低的较明显因素为规模效率。表6可以看出规模效率处于较低状态,这表明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存在投入资源的浪费现象。因而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杜绝资源浪费。

表5 全国各省份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比较

表6是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DEA模型运算结果:综合效率=0.523;纯技术效率=0.978;规模效率=0.535;规模效率递减。

而通过观察原始值与目标值的分析表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产出(即残疾人体育活动次数),第二产出(即残疾人体育活动参加者人次),第三产出(残疾人体育比赛次数)均未出现产出不足的情况,而第四产出(即参赛残疾人运动员人次)出现少量投入不足,相对于455这个基数来说还可以适当增加人数;而反观四项投入指标,其中属于群众体育的第一投入指标(残疾人体育活动示范点)几乎没有冗余,第二投入(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存在少量投入冗余,考虑到数据的误差与不完整性,此冗余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些均与之前与全国各省对比分析时得到的结论一致,而竞技体育的投入(第三到第五投入)都出现了大量(30%~80%不等)的冗余,其中第四投入(即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编人员)需要削减80%左右,这种投入的大量浪费直接导致了规模效率的下降。

表6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的比较

通过将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与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进行效率评价可见,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配置在全国排名靠后,而与竞技体育相比后其情况反而较为合理。其中,四项投入及产出指标基本不存在冗余现象。但是若我们将残疾人人口总数作为基数与以上结果来对比就会发现,浙江省312万残疾人与之相对应的资源数量存量与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残疾人参与文体活动的需求高达43.1%,而想去现场观看电影戏剧或球赛等文体活动的残疾人占52.9%。反观残疾人竞技体育,全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员共455名,其数量不可与残疾人群众体育同日而语。但就其资源配置现状来看,仅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就有10处,其冗余量达30%以上,而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编人员严重超编。可见,对残疾人竞技体育投入的增加会直接削减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的投入,因此如此大量的冗余情况无疑在我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本身存量较少的情况下,加剧其配置结构的恶化,而这也是导致我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却在残疾人群众体育配置方面全国排名靠后的原因之一。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衡。从经费来看,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与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经费一并下拨。根据对浙江省残联调研结果显示,每年拨给浙江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经费为1 000万,并没有相关政策文件对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做出规定。从往年的数据来看,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为每年100万左右,竞技体育事业则在900万左右。表中数据也显示,残疾人竞技体育资源存在大量冗余,直接导致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据我省残联的统计数据我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数量在455人,而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人数为1 500人,考虑到目前我省有312万残疾人,1 500人次显得微不足道。另外,残疾人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残疾人群众体育所代表的是残疾人体育的基本属性,其人口基数远远大于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员,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本质内涵,代表了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未来的趋势。残疾人群众体育应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重点任务,而基础经费的欠缺直接影响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其宣传、推广、指导员的培训等等都需要经费的基础支撑。同时,受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效率原则的驱动,一些福利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经常牺牲残疾人的利益,忽略残疾人的运动需求。

3 提高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资源效率的对策

通过将浙江省与其它各省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及浙江省残疾人群众和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分别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基于完善资源配置合理性,在规模效率递增的基础上,考虑我省残疾人人口数量及其实际需求量,适当地增加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投入,是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3.1明确各相关机构职能,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残疾人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工作的重要保障。考虑到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建设难度大,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单靠省残联很难协调。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应积极配合支持,将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职责,残联尽快把残疾人体育工作从宣文部脱离出来,并设置专门从事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岗位,改善目前职能混乱、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建立以党委或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全省残疾人群众体育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局面。同时,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机构和组织,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机构和组织。此外,浙江省残联应积极探索建立主动融入、开拓思路、整合资源、依托基层的基层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工作主动融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职能部门的年度计划以及各项重大活动列入各级政府、部门和重大活动的考核内容。

3.2加强宏观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对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政府作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并没有形成良好有效的政策体系与制度程序。因此,浙江省政府、残联及各级残疾人体协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群体的权利与意愿,在制定各项政策意见时不仅要体现公平,也要将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纳入考量,适度向残疾人群众体育倾斜,改变目前“重残疾人竞技体育,轻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做法。要针对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开发无序、配置随意的问题, 加紧制定并完善与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开发、利用、配置配套的法规制度。同时,必须大力完善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文体功能,尽快建立完善残疾人各项指标体系,对残疾人的基础信息进行检测,并定时更新数据。

3.3优化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指导员与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残疾人群众体育人力资源对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前文的数据显示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指导员并不存在冗余,因此要在提高整体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达到规模效益递增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投入。根据浙江省各地区的残疾人人口数的变化,结合场地器材设施及残疾人的多样需求,合理配置残疾人群众体育指导员的队伍结构以及残疾人群众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数量以实现最佳配置,并全面提升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学历、专业知识等,着力培育高质量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为更好发展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打好基础。而且,残疾人体育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结构建设也不容忽视,积极探索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志愿者、残疾人体育积极分子等人才资源,对各种体育志愿者、体育积极分子的工作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鼓励。

3.4加强宣传力度,发展残疾人社会组织

理论上,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相对于残疾人群体无限的健康期望来讲总是稀缺的。尤其是目前我省正处于后残运会时代,还不足以支付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全部成本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的转型期,因此这种稀缺尤为突出,这也是造成当前浙江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核心原因。浙江省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普通残疾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主动融入社会。提高残疾人对体育运动价值即残疾人体育功能的认识和体育权利意识,转变重残疾人竞技体育,轻残疾人群众体育的观念。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开办残疾人民间体育服务机构,政府可以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提供优惠贷款等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扶残助残的体育社会公益组织,协助残疾人成立和维持自助互助组织以及残疾人家庭及家长联合会,建立健全体育专门协会,形成工作网络,加强基层协会建设。

3.5优化残疾人竞技体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形成资源共享

鉴于浙江省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重心是提高现有的资源存量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将残疾人的体育资源投入合理地转化为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投入,优化我省残疾人体育整体的资源配置结构,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残疾人体育资金的投入。另外,将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向残疾人群众开放,建成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示范点,同时将聘用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费用用来举办相关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等等,形成竞技与群众体育的共享。在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过程中,要秉承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与健全人群众体育资源相互融合、相互共享、协调发展的理念。

[1]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2]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与体育资源的开发——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三)[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12-17.

[3]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体育资源利用的改革与体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法规平台——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1-6.

[4]徐焕新,董新光.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1-5.

[5]张蓓,邵建民,陆志年,等.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74-78.

[6]李天珍,丁敬龙,许传明,等.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及价值[J].体育学刊,2005(3):132-134.

[7]周坤,李天珍.残疾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3):49-52.

[8]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及其回答.2006.

[9]吴燕丹,黄汉升.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31-34.

[10]罗勇.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37-39.

[11]张莹,秦俭,董德龙,等.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7-11.

[12]黄灵芝,董晓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45-48.

[13]隋路.中国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4]Jennifer Turnnidge,MatthewVierimaa,JeanCoté.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a Model Sport Program for Athletes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J].Psychology,2012,0312.

[15]Shia Ping Kung,Peter Taylor. The use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by the disabled in England[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4,171.

[16]Tetsuo SUYAMA. Recent Trends in Sports for the Disabled[J].Rigakuryoho Kagaku,2006,211.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the Sport Resources for Disabled Mass in Zhejiang Province

DONG Xiao-hong

(Public Physical and Art Education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Caring about the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is not only the embodimen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materi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ountry’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the sport resources for the disabled mass is the premise to guarantee the long-term disabled mass sports. However, few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llocation of the sport resources for the disabled mass by far.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employs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isabled mass sport resources instead of for healthy people which have been studied for many times. Meanwhile, interviews with the personnel in Zhejiang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the field survey about the actual usage of the disabled mass sport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arried out to seek for the causes for low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disabled mass sport resources in Zhejiang,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s following: reasonably distribute the competitive sport resources and mass sport resources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structure; straighten th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departments to increas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abled mass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encourage the disabled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s by propaganda.

sport resources for disabled people; resource allocation; DEA model

1004-3624(2016)05-001-0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13NDJC014Z)

2016-06-22

董晓虹(1966-),女,浙江人,在读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残疾人体育.

G812.9

A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残疾人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竞技精神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我骄傲
花与竞技少女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