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寿老人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

2016-10-26严红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长寿高龄子女

吕 悦 张 红 严红燕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浙江 宁波 315211)



长寿老人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

吕悦张红1严红燕1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浙江宁波315211)

目的探讨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方式。方法围绕高龄健康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与生活方式等问题,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5个街道5位高龄老人及其亲属、邻居、社区服务人员等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深入访谈。结果长寿老人文化程度高者生活方式更丰富,情绪更稳定;配偶支持对老年人健康长寿更加重要;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是长寿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容易造成老年人心理压力,影响其健康。结论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养成乐观心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有利于老年人延寿。

心理特点;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压力纾解;长寿秘诀

樊新民〔1〕调查研究表明影响老人健康长寿的因素有很多,如身心健康、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地理环境等。滕丽新等〔2〕研究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我国发展和进行切实可行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社会支持、高学历、养老方式还有家庭和谐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国内外多个研究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的探讨,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如,在研究方式上,多是采用一些问卷形式,然后制成量表来分析,而高龄老年人多为文化程度不高,视力不佳阻碍其阅读和书写能力,因此,定性的访谈研究成为继续发展的一种高龄老人调查方法。本文探讨老年人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5个街道的5位高龄长寿老人,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式老龄办以慰问高龄老人的形式带领研究者到

表1 长寿老年人基本情况

长寿老人家里,在当地社区管理服务人员陪同的条件下展开此次研究。研究采用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访谈方式(包括与长寿老人面对面的用方言聊天,与老年人亲戚子女的交流,老年人住处周围的邻居以及社区老龄办相关工作人员的交谈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调查长寿老人的身心特征。

1.3研究工具访谈的过程紧密围绕老年人身心特征展开,访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向老年人自身提问,主要包括饮食习惯、饮水习惯、睡眠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日常活动和兴趣爱好、人生经历,还有面对生活压力的个人应对方式;采访老年人的亲友子女,主要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老年人配偶详细情况及夫妻间感情、家庭有无重大变故、家族有无长寿先例、家族小辈多久看望一次老年人、老年人性格特征,温和还是急性子,乐观还是消极、老年人兴趣爱好;邻居采访了解老年人性格特征、老年人家庭状况,如小辈间,小辈对老年人,家庭有无重大变故、老年人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在具体访谈中,采用方言方式,以关心老年人的方式逐渐自然展开。在结束访谈之后,小组成员将录音整理成问题为研究提供文字资料。

2 结 果

2.1文化程度较高者生活方式更丰富,情绪更稳定从文化方面来看,接受过教育有文化的老年人每天的生活习惯就是早上看看报纸喝喝茶,睡前听听收音机等。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心态比较平稳,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地处理;而那些小时候家庭贫困没有办法受到教育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就比较枯燥,看不懂报纸,听不懂普通话。唯有和周围邻居聊聊杂事,与子女唠嗑。生活的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情,变得烦躁,郁闷。所以在遇到事情之后就比较激进莽撞,很少能冷静思考。

2.2配偶支持对老年人健康长寿更加重要老伴在世的老年人,与老伴一起生活,日常起居都由老伴来照顾,无论何时都可以和老伴唠嗑。在这样生活下的老年人的心态一般都是比较乐观的,凡事都看淡,没有什么比幸福生活来的重要。这样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比较良好的。老伴是老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第一提供者,失去老伴,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甚至是断绝了主要的生活来源。失去老伴的长寿老年人内心会有一种空虚感,孤独感等。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子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来弥补老伴的陪伴。

2.3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子女是否孝顺等是老年人精神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因素。这些长寿老年人大部分都是住在儿子或女儿的家里,由子女轮流细心照顾。有着和睦家庭的长寿老年人都是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尽管如此,子女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原因,没有办法经常和父母在一起,照顾父母,但是又不放心让父母单独呆在家中。所以就将其送到养老院,由专门的护工来照顾老年人的起居。但是父母希望的是老来有子女在身旁陪伴。所以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相比住在家中有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心理更加脆弱,内心会失落孤独。

2.4经济压力容易造成老年人心理压力这些高龄老年人多少有高龄补贴,有养老金还有社区的老年人津贴等。这些长寿老年人的身体上都有一些病痛,每天都需要吃药。病情严重的老年人每天需要花费二三十元的药费。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还是能够负担的。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感谢政府的照顾。同时他们还希望政府能够再多帮助他们一点。他们不想给自己的子女太大的经济负担。有着经济压力的老年人内心就会压抑,无法放开。

2.5性格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社区工作者将老年人的性格进行了分类。成熟型的老年人热爱生活,顺应社会进步,有坚强、自觉、果断的意志品质,淡泊宁静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安乐型的老年人安于现实,能够较快地适应生活,但是依赖性比较重,期待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照顾,虽知足常乐但是懒于思考。自卫型的老年人不愿正视衰老的问题,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来面对衰老的恐惧,经常处于紧张、戒备的情绪状态。愤怒型老年人对什么都看不惯,将一切的不顺怨于他人,人际关系较差。颓废型老年人处于悲观的情绪中,将一切过错归咎于自身,萎靡不振。性格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性格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差异。成熟型性格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追求。

2.6居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做到健康长寿的可能性较高。新《老年法》中修改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包括三个层面,一个就是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层面,强调社会照料要进家门,养老机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上门为老年人服务。第二个层面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自治组织、养老机构要在社区里搞一些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护理、文化活动设施,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第三个层面是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构目前有三类:一类是国家办的,就是福利院、敬老院,解决一些贫困的老年人问题,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服务,国家履行救助的职能。

3 讨 论

老年人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及压力纾解方式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乐观豁达是长寿之本,应引导老年人修正负性认知方式,建立积极心态。时常保持良好的乐观的心理素质,是长寿之本。引导老年人修正负性的认知方式,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在这一方面,各个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人员应该主动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平时时常对这些老年人进行慰问,对这些高龄老年人做好思想工作。在社区方面可以经常开设一些老年人的心理讲座。邀请拥有良好心态的老年人来分享他们的乐观心态,引导消极的老年人积极向上;每个社区要成立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的休闲活动提供场所,给老年人交友交流的机会;在医疗上,免费提供咨询和体检等。一些老年人感觉自己成了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因而产生了轻视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思考。导致老年人产生烦躁、忧郁、孤寂、失落等种种不良情感,进而失去生活的目标,厌倦生活,看淡人生,加剧了自己衰老的进程。追求长寿的老年人,则是能够尽快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积极地寻求生活乐趣。培养自己的生活爱好,读书、下棋、练气功、养花鸟虫鱼等从中寻找乐趣。通过这些,更可以陶冶情操、情趣,活跃身心,增强机体的活力。社区在这方面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邀请老年人们积极参与。

老年人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经济压力和失去老伴、缺少子女关怀的感情压力。压力纾解方式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周围有用的资源。如可以和社区服务人员聊天;可以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来缓解压力或者培养一些生活兴趣来转移压力。社会支持既包含环境因素,又包含个体认知因素在内的多维度概念。肖水源等〔3〕的观点是将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的满意程度;客观支持则是指物质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与参与。社会支持系统按照来源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调节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老人的年龄和所得的社会支持呈反比,高龄老人得到的社会支持则就更少了。相反的是老年人承受的生活压力则与日俱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患病、亲人去世等都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样一些日常琐事也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压力。应该鼓励并支持老年人完善或重建社会支持系统。老人们需要更多的关怀,来自子女、老伴、社会等。子女们要对老人们多一些的理解和爱护,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呵护。鼓励老年人再婚。

我国结合法律和社会医保对老年人给予了保障,从而来减低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概率。我国很多市政府在2010年就开始实施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制度。每月的政府补贴的经济支持缓解了高龄老人的经济压力。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提出的为老龄事业服务的七大重点任务,正在各地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下扎实完成中。 社区的老年人支持更加贴近老人们的生活。落实好老年人各项优惠政策,完善针对独居老年人、孤寡老年人的定期走访制度,动态掌握其家庭、身体等情况,并建立档案。深化居家养老制度。同时,积极发动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开展“每日一登门、每周一实事、每月一联欢”活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亲情化服务。以社区医疗站为平台,给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等各项服务,适时为社区老年人安排健康知识讲座。利用社区黑板报和贴标语形式宣传维护社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增强社区居民敬老、爱老、助老、养老意识,营造社区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氛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娱、文体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6〕。

1樊新民.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07;(6):13-7.

2滕丽新,黄希庭,陈本友.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09;35(3):18-23.

3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84-7.

4岳春艳,王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53-5.

5阎青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J〕.中国社会工作,2013;(5):10-4.

6吴新海.浅谈社区老年人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13):217-8.

〔2015-05-24修回〕

(编辑杜娟)

宁波市镇海区政府老龄办科研项目(No.HS2015000062)

张红(1980-),女,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健康与保健、老年运动心理研究。

吕悦(1992-),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C924.24

A

1005-9202(2016)17-4326-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7.096

1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长寿高龄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阅读使人更长寿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世界最长寿的人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