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政教育警示大片《第一大案》北京成功首映

2016-10-25左丽慧苏瑜谢君锐许婷婷朱琎李怡青

环球慈善 2016年7期
关键词:首映式大案

左丽慧 苏瑜 谢君锐 许婷婷 朱琎 李怡青

7月16日下午,由河南省纪委、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南郑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反腐倡廉电影巨制《第一大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成功首映。导演沈悦、编剧谈锐及著名演员陶玉玲、侯勇、郑昊、郭广平、邢岷山、居文沛等集体亮相(上图),为到场领导、嘉宾、各大院线负责人、百余家媒体及观众详解《第一大案》的创作追求与看点。首映礼结束后,出席首映式的各界人士观看了影片。该片7月26日河南首映,并从河南辐射全国。

【谈剧情】

诸多细节首次披露,力求还原历史原貌

电影《第一大案》围绕反特专员陈怀邦(郑昊饰)与敌特“青盲”(贡米饰)、刘青山(郭广平饰)、张子善(邢岷山饰)斗智斗勇的故事展开,通过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艺术再现,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

影片素材取自真实历史,诸多细节均由国家档案馆首次披露,力求还原“张刘案”的历史原貌,如警钟般振聋发聩,引人警醒、发人深思,堪称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体。影片强大的正义力量吸引了众多实力演员主动参演,陶玉玲、侯勇、韩童生、邵峰、王劲松、曾黎、郑昊、郭广平、邢岷山、洪卫、贡米、居文沛、白雨、丁宇佳等众多明星倾情出演,演员年龄阶段从30后至90后,整体展现了中国实力演员的风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首映式上指出,《第一大案》怀着还原历史的严谨态度,有机融入了电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主题明晰、叙事流畅、人物塑造丰满,是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正在迎来一个共同创作繁荣的活跃局面,希望全国的电影工作者能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畅想中国梦,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优秀作品。”

张宏森告诉记者:“希望各界能支持这部质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电影《第一大案》的发行和宣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受到触动和教育。”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在首映式上说,这部影片是一部比较严肃但又不缺乏故事性的反腐大片,有革命战争的大场面,反映的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主题,追求的是不忘初心、廉政为民的大情怀,非常诚挚地邀请广大党员走进电影院,认真观看、用心观看这部廉政教育片,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第一大案》出品人、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石大东告诉记者:“作为主流媒体,在从严治党宣传方面,郑州报业集团肩负‘双重责任,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还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报道,而影视宣传更接地气。”

观影后,在场观众、众媒体和院线负责人对《第一大案》的警示教育作用和影片质量给予很高评价。

据悉,《第一大案》由齐新安、王耀任总策划,付静、郭锝昌、焦豫汝任总监制,连红兵、赵钢为策划,陈曦、杨彦玲、洪卫监制。

河南省纪委、河南省委宣传部,郑州市纪委、郑州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以及数百名媒体记者、各大电影院线负责人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映式。

【谈拍摄】

重现《第一大案》,为了不能忘却的“初心”

从去年11月开机拍摄到今年7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反腐倡廉力作《第一大案》如同一朵不断汲取天地养分、历经风雨的花朵,向观众吐出了第一缕芬芳。接下来,它还会继续面向全国观众“开放”,给党员们一场心灵的洗礼,让观众体味一场情与法、邪与正的较量。

特殊事件特殊地点的“绽放”

《第一大案》首映式上,导演沈悦坦言,这部电影的题材,无论在哪个时候提出,都令人感觉沉重。

1952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五。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场举行。下午1时30分,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长宋志毅宣读审判书,刘青山、张子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件的发生和处理,直接推动了全国性“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兴起和深入发展,掀起了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场反腐肃贪风暴;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两个月后,新中国第一部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出台。直到今天,“刘张案”依然警钟般振聋发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大案》首映式,意义可谓非常特殊——大家一起以史为鉴、反腐倡廉,不忘初心、弘扬正气,一起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一起为共和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齐心协力打造正义通道

任何一部作品的诞生,都依赖于主创团队的默默付出,依赖于各界人士的指导、引导乃至帮助。

首映式上,众主创和现场媒体对去世80天的影片艺术总监邵钧林格外怀念:“《第一大案》是邵老师人生的最后一部戏,他和这部戏有缘分,和河南有缘分!”“刘青山”的扮演者郭广平说:“相信这部电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师的在天之灵。”

在影片中只有一个镜头的陶玉玲年逾八旬,依然在盛夏赶到首映式现场为影片的宣传鼓与呼;同样只有一场戏的演员侯勇,不仅在现场十分配合地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还寻找一切机会大力推荐影片,呼吁观众走进剧场。

电影主演郑昊说:“如果影片里那一类人就是你,就是他,就是你的亲人、朋友,那么马上告诉他,回头是岸、停止贪腐!”

肩负“双重责任”,郑报集团在行动

“宣传反腐倡廉,弘扬清风正气,新闻报道是一方面,拍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一个渠道,更是一种创新。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投拍了这部《第一大案》。”郑州报业集团负责人表示,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出品方邀请了业内重大历史题材制作的顶级“大咖”组成主创团队,并抽调精兵强将与之配合,力求将这部反腐影片拍真实、拍出彩,拍出震撼力、震慑力。

而这种自觉承担起责任的态度和精神,郑报集团在之前的行动中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郑报集团投资拍摄的百集电视连续剧《百家姓·龙族的后裔》第一季也已杀青,很快将与观众见面。

下一步,郑报集团还将继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新领域,谋求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的新作为、新跨越,努力实现现代传媒集团向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的转型与提升。

【谈看点】

廉政教育大片北京揭开神秘面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首映式上,总制片人冯诗卉、制片人王玲、编剧谈锐、导演沈悦偕陶玉玲、侯勇、郑昊、郭广平、邢岷山、居文沛等主演,为到场的全国百余家媒体及观众详解《第一大案》的看点与追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用艺术形式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意识

在北京首映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影片《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侦破刘青山、张子善的腐败案件作为主线,再现了刘、张二人从革命功臣堕落到贪腐分子一段真实经历,同时也塑造了以陈怀邦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纪检干部,坚持党纪国法、不徇私情、严惩贪腐的可贵品质和担当精神。

“在目前全党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新的形势和新背景下,郑州报业集团将‘刘张案这一在我党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案件搬上银幕,在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宏森认为电影《第一大案》怀着还原历史的严谨态度,有机地融入了电影的叙述技巧,增强了影片的可观性。“主题很明晰,叙事很流畅,人物塑造很丰满,制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是近期同类题材创作中比较有特色的艺术实践。”

张宏森希望影片的出品方、发行方、宣传方,能够根据影片的风格特点创新宣传和发行方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影片,从中受到触动和教育。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赵钢——

向全国人民表示我们党反腐的决心和信心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在首映式上致辞:“这部影片是一部比较严肃但又不缺乏故事性的反腐大片,有革命战争的大场面,反映的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主题,追求的是不忘初心、廉政为民的大情怀,非常诚挚地邀请广大党员走进电影院,认真观看、用心观看这部廉政教育片,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赵钢表示,把“刘张案”搬上银幕,有着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同时,赵钢也指出,我们对这部片子的质量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广泛传播,希望参加首映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新闻媒体的同仁能去传播这部片子,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

导演沈悦——“尽我所能”让更多人走进影院

在《第一大案》首映式的现场,导演沈悦借用法国著名主旋律电影导演安东尼·德·考恩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尽我所能”:“我们的电影可以说不仅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更有每一个观众尤其是党员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拷问和反思。我们希望人们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有特殊意义的《第一大案》。”

在电影的选角方面,沈悦表示,选演员唯一的核心宗旨就是要还原历史。“其实,刘青山是一个非常英俊挺拔的军人,而且他历经百战,这破除了我们以往对于反派角色的固有概念。郭广平本身塑造的正派形象比较多,而他的身材和个头都比较接近原型。”作为《第一大案》中的女主角,贡米的加盟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贡米是个很单纯的女孩,她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虽然电影名字叫做《第一大案》,但我们并没有在案情上做过多的挖掘,而是围绕案情所牵扯到的人物内心做了很多描述。”沈悦说,国内很多同题材的反腐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在案情上做了不少巧妙的设置,而《第一大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人物内心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各方在《第一大案》这部电影上都花费了很多心血。影片公映后的反响至今无法预料,但还是希望人们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有特殊意义的《第一大案》。”

陶玉玲——角色无大小,一个镜头就是一部戏

《第一大案》中,30后老艺术家陶玉玲虽然只有送刘青山去参加红军的这一个镜头,但敬业的陶玉玲也出现在了首映式现场为电影站台,还提出“演员有大小,角色无大小”。

据了解,在拍摄过程中,陶玉玲还专程飞到郑州参加拍摄。“角色无大小,即使只有一个镜头我也会认真演。”陶玉玲在接受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腐倡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现在对腐败‘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问题。就算只有一个镜头,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年逾八旬的陶玉玲还告诉记者,她30岁时出演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里也有一句话,“拒腐蚀,永不沾”。

陶玉玲说:“有些人为革命出过力,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却没有抵挡住糖衣炮弹,倒下去了。影片所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这个反腐败的故事希望能让大家警钟长鸣。”这次参演《第一大案》,陶玉玲说,她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中国有句古话——一失足成千古恨,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谦逊谨慎,戒骄戒躁,反对贪污腐败。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

侯勇--应大力推荐反思人性的《第一大案》

《第一大案》取材特别,意义深长,对于出演这部主旋律电影作品,侯勇表示:“反腐倡廉警钟长鸣,我觉得这部影片起到了一个警示的作用。”

对于剧中的历史事件,侯勇也表达了自己鲜明的观点:“陈毅老总曾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句话也告诫了所有人,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如果你要做一些国法之不容、道德行为所不齿的事情,肯定是要出事儿的。”

侯勇在首映发布会上说:“刚才两位的发言我感触很深,一位是30后的老艺术家陶玉玲老师,一位是我身旁的这位90后的小弟弟,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后继有人。从我看陶老师的电影长大,到我身边的这位90后新生代演员,我们都有自己作为演员的职责。说实话,在这个题材电影里我饰演的角色不大,是一个审讯人员。面对着张子善,在审讯过程中,作为一个同志,既惋惜又痛惜。作为一个执法者,需要秉公执法,这是我的义务和职责。希望我的角色的表演没有辱没《第一大案》这部作品。演员的戏份有多有少,但演员的情怀和职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也非常荣幸参演这部影片,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第一大案》。”

郭广平——从英雄到贪污犯,很有挑战性

“我以前很少演反派。可能因为长得比较正,又带点儒雅,但我很荣幸能出演刘青山这个角色,从战斗英雄、革命功臣到贪污犯的变化很有挑战性,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去丰满角色是我最关注的,通过种种细节来展现他的自我膨胀。”郭广平认为,这种膨胀让刘青山远离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开始吸毒、贪污、腐败,但他人性中还是有善的部分,对妻子孩子,对战友。这样一个人物才能更让人印象深刻,才能更让人深思,进而警醒。

郭广平介绍说,剧中通过很多细节来表现刘青山思想上的这种变化,特别设置了很多小的道具,小到一个窝头。比如,片中有一幕,刘青山说:“从此以后,再也不吃这硌牙的窝头了!”还有很多细微的感觉处理,都想从客观上去反映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状态,包括刘青山和他家人的处理,是非常真实细微,打动人的。“比如片中吃总统宴的一幕,突然大风一刮,刘青山看到外面的战士们还在风中啃着窝窝头,这个时候,他的眼神有很微妙的变化,然后筷子轻轻一放,这说明他内心有冲突。”

颇为巧合的是,郭广平的儿子在片中客串“刘青山”的儿子,戏里戏外皆是父子让人不免期待。

郑昊——电影不仅是娱乐,更要有引领和榜样的作用

《第一大案》里的男一号“陈怀邦”的扮演者郑昊,曾出演过《我的父亲母亲》《张思德》《中国远征军》《心术》《赵氏孤儿案》等众多热播影视剧,他不仅有着10年军旅生涯,还曾在多部军旅题材影视剧中饰演过各种军人形象。此次扮演“反特专员”,郑昊可谓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经验都运用到了角色中。

“刘青山是陈怀邦的救命恩人,两人是‘发小。面对救命恩人,陈怀邦能去抓他吗?思想上肯定经过很多斗争,开始还是劝说引导为主,想感化挽救刘青山。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刘青山没有回头,陈怀邦最后还是怀着遗憾的心情,执行了自己的职责……”郑昊颇有感慨地说,“任何时候,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功不能抵过。电影把对正义和廉洁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献礼建党9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郑昊认为《第一大案》刷新了人们对过去“喊口号”式、枯燥的主旋律影片的看法:“片子里的那一类人,如果是你,如果是他,如果是你的亲人,如果是你的朋友,那么立即告诉他,回头是岸。我想,这就是电影寓教于乐功能的体现。”郑昊表示:“电影不仅是娱乐,更要有引领和榜样的作用。这种功能上,《第一大案》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邢岷山——强烈的矛盾冲突更有感染力

“我很少演反面角色,最初我看了剧本以后,便被吸引住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强烈的感情撞击——这个角色让我很有创作的冲动。”谈到“张子善”,邢岷山打开了话匣子,“他区别于以往程式化的反面人物。张子善曾经和刘青山是很优秀的党员干部,在战争年代也立下了很大功劳。不应该把张子善演成一个坏人,应该把他演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更有感染力。”

邢岷山说,当他走进“张子善”这个角色,张子善的人生经历给自己很大的震撼:“他曾经是那么光鲜、优秀的干部,最后居然堕落到这个程度。”

在拍摄过程中,张子善的人生落差也给邢岷山很大的心理冲击,使他演起来“很过瘾”。邢岷山说,《第一大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也给了观众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我们的创作团队非常优秀和年轻,从观感上来说,我相信能给观众带来特别大的视觉冲击力”。

总制片人冯诗卉——这是一部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商业影片

对于《第一大案》这部电影作品,冯诗卉形象地比喻为“女儿”,影片首映式,就是“女儿出嫁”。在摄制的几百个日日夜夜中,她把所要表达的情怀、初衷都渗透到整部作品的主旋律里。

作为主旋律影片,《第一大案》的演员年龄从30后跨度到90后,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观影需求。对此,冯诗卉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在演员选择上首先要尊重史实。刘青山外形俊朗,个性鲜明,所以演员的契合度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至于各个年代演员的选择,也有商业上的考量,我们要尽可能涵盖最大范围的观众群。”

电影编剧起用了70后的谈锐,在冯诗卉看来,同样是为了让《第一大案》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70后编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对于当代电影的表现形式感觉比较敏锐,加上团队中有经验的艺术家把关,可以在创作上做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冯诗卉介绍,谈锐是一个国内新生代编剧里非常有才华、也极其会讲故事的中青年剧作家,近年也有作品在各类电影节斩获奖项。

对于《第一大案》的目标,冯诗卉解释道:“我们应该称《第一大案》为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商业影片,票房虽不是衡量一部主旋律影片核心价值的唯一标准,但票房数据直接精准有多少受众走进了影院,我们想让这么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得到更多人关注,并接受洗礼。”

编剧谈锐——以年轻人的思维解读厚重题材

“这段历史已经定格,我们谁也改变不了。我最初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法和手段,把这段历史搬到大银幕上。”《第一大案》的编剧谈锐是个70后,年轻的他在谈到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把握时表示,对今天的“主旋律电影”,他更想把它定义为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商业影片,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去受到教育。

“我们电影主创团队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史实我们不去改变它,细节方面我们运用了一些商业元素,比如‘反特‘悬疑,这些元素可能会让80后、90后愿意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谈锐表示,作为一个70后的编剧,他对“刘张案”印象很模糊,而制作方正希望他能以一个年轻人的思维角度,去解读这段历史、来做这个比较厚重的题材。

在创作上,谈锐前前后后经过两三个月,一点点去梳理这段历史资料,“我越来越感兴趣,越写越有信心,我觉得这个故事的矛盾冲突、情感撞击,人物的人生变化,都很有看点!”

【谈演员】

“30后”至“90后”明星齐聚

说到反腐倡廉、说到“主旋律”影片,很多人会想到内容枯燥的口号式的“老套路”,而会集陶玉玲、斯琴高娃、侯勇、郑昊、郭广平、邢岷山等实力演员的廉政教育警示大片《第一大案》,却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强大的实力明星阵容、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为献礼建党95周年主旋律影片中的巨制。

众星云集的大制作

看一眼《第一大案》的演员名单,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影片。出生于1934年的陶玉玲是剧组里最年长的“30后”,曾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霓虹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在剧中独挑大梁出演男一号“陈怀邦”的郑昊,曾在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中饰演一位淳朴的乡村老师;在《赵氏孤儿案》中与孙淳、吴秀波合作,饰演手掌生杀大权的晋景公——这些人物形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工人农民,练就了他的一身好演技。

“刘青山”的扮演者郭广平,国家一级演员,在《黑水洋》《DA师》《人间正道是沧桑》《决战南京》《粟裕大将》等影视、舞台剧中,都有着精彩的表现,凭借“邓小平”一角,他还获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此次在《第一大案》中扮演的“刘青山”,从投身革命到一错再错,他将人物的内心情感波动表演得丝丝入扣。

作为《第一大案》中的女主角,贡米的加盟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被称为“小张柏芝”的贡米以前塑造的形象大多清新俏丽,这次她饰演的女特务则十分具有“隐蔽性”,导演沈悦认为,如果一个很单纯的人从事的是隐蔽性工作,“可怕度”更高,如果是一个外表很妖艳的女人,那刘青山是断然不会选她做秘书的。

此外,斯琴高娃、侯勇、洪卫、韩童生、居文沛、邵峰等知名演员,都为了《第一大案》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

【谈意义】激励党员激浊扬清不忘初心

“刘张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典型的反腐案。曾担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在1951年被查出利用职权盗窃侵占国家资产、克扣公款等,总计价值达171.6亿元(旧币)。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数字可供给50万人的布匹。此案震惊全国,虽然两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均立有较大功绩,社会对两人表示惋惜,对于是否枪决也意见不一,但为了严惩腐败、杀一儆百,党中央最终批示枪决二人。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刘青山、张子善被处决后,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对领导干部为官清廉、严守党纪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第一大案”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放在中国今天反腐风暴的背景下,仍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电影《第一大案》以反腐倡廉为主要情节和基调,真实再现了我党历史上反腐的典型案例“刘张案”。同时,影片适度植入反特、悬疑等情节和元素,围绕反特专员陈怀邦与敌特“青盲”、刘青山斗智斗勇的故事展开,将历史叙事一气呵成,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突出,用易入脑入心的艺术形式诠释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担当着人民重托、时代重任的共产党人,要从那些贪污腐化、脱离人民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找到警醒,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

曾执导20多部电视剧、电影作品的沈悦担纲导演,整部影片可谓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体。

【谈影评】

“电影市场需要红色正能量”

反腐倡廉电影巨制《第一大案》在北京首映,百余名媒体代表、电影院线负责人作为受邀嘉宾先睹为快。他们对影片有哪些看法、感受?

需要用“情怀”去启迪人性

辉合映画(天津)影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大案》的宣传和发行方,公司发行总监单喜臣表示,他们之所以接下《第一大案》这部片子的宣传和发行工作,是因为“目前,电影市场上有很多商业片,但好的文艺片却很少见,尤其是像《第一大案》这样红色题材的文艺片,就更是罕见”。

单喜臣表示,任何领域,做任何事情,想做到最好,都需要有一种情怀。“《第一大案》的反腐题材,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单喜臣说,做多了商业片,有时候想通过文艺片在人性上做一些探索。“对于《第一大案》的票房,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毕竟现在反腐从上到下都是一个热点,也是老百姓很关心的。我们觉得题材的独特性加上全明星阵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院线发行界资深人士曹辉说,《第一大案》蕴含的主题是电影市场和观众都需要的,“《第一大案》是一个很正能量的片子。首映看片现场,各大院线参与观影的代表们也都感受到这部片子的正能量。平心而论,《第一大案》有很多亮点和突破,比如片子本身有内容,而且是根据国家档案馆首次披露的案件细节来改编的。其次是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有演员阵容也很强大。但不管怎么来说,它毕竟不是一个纯商业片,所以就不能按常规的商业片来运作。”曹辉表示,希望从排片时间上,从宣传渠道上,多方共同努力,来推动这部片子的上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这部正能量的片子。

“突破”让电影值得期待

《第一大案》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呢?央视主持人居文沛认为,导演给了这部剧更大的思考空间。“刘青山和陈怀邦,他们是生死兄弟,在战场上同样是铮铮铁骨,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他们两个人有了不同的改变……”

居文沛还提出,《第一大案》女人戏不多,但每一个女人的出现,都对剧情起到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比如斯琴高娃老师演的老年姚佳如(女特务),比如陶玉玲老师演的刘青山的奶奶,戏份很少,却让整个剧蕴含的力量变得大不同。

著名演员侯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通过记者向全国观众大力推荐起了《第一大案》:“我们应该很有信心地将这部电影推向电影市场,对于电影的定义,不是说腕儿多就是电影,也不是说宣传力度大就是电影。《第一大案》是一部极具主流价值观,处处体现人性的挣扎,人与人的心灵斗争,以及部反省人性、弘扬真善美的作品,必定在电影市场中获得极大反响。”

在看片会上,媒体人卢静对《第一大案》这部“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商业片大加赞赏:“影片取材真实历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细节,在反派塑造上也不是脸谱化、模式化,影片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影片,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相信能成为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猜你喜欢

首映式大案
新疆原创动画大电影《克拉和玛依历险记》上映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电影《铁血阳泉》首映式
实验性包袋配饰品牌RFACTORY的巴黎“首映式”
电视剧
单元导读——单元教学的“首映式”
为“爱”盗窃,90后引爆盗金大案
第一部班主任题材公益电影《班主任》汉阳区首映式隆重举行
大案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