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体育舞蹈健身场馆运营情况调查分析
2016-10-25方鑫
方鑫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体育舞蹈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的非常红火,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我国的体育舞蹈俱乐部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陕西省体育舞蹈俱乐部也在这个机遇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本文针对陕西省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体育舞蹈的开展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案,促进体育舞蹈在大众中的开展,满足大众对体育舞蹈的需求。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场馆运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12家俱乐部任课教练员及学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参考多种量表作为本次调查问卷[1]。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
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陕西省体育舞蹈俱乐部场馆设施和收费情况
从12家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整体面积来看,场地规模参差,虽然部分俱乐部场地面积大,但面积的分配利用还不是很合理,注重了俱乐部场地的综合利用,忽略了教学用地的重要性,更多的是为学员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忽略的考试及比赛场地的要求。没有相应的场地体育舞蹈很难在郑州市均衡的开展。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场地设施基本满足了授课的需要,但是对于比赛的条件尚十分缺乏。社会公共体育部分给予相应的补助来改善场馆问题,通过业余或专业比赛的举办最大程度为公众创造学习体育舞蹈的条件。对俱乐部的调查发现,其收费标准根据场地位置、课程等级和师资力量等情况有一定的差别。少儿暑期班的收费每名学员每期的费用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初级班的费用略高,达到1000-1200,高级班的收费每期则在1200左右元之间,私人培训价格远高于此,但往往是按小时收费,每小时可以达到 100-300元不等。可见其收费情况还是较高的,需要家庭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来保障学习的延续性。
(二)陕西省体育舞蹈俱乐部师资情况
体育舞蹈的身体动作只是基础、双人或集体的配合才是其主要的魅力所在,特别是对于双人舞,需要男女舞伴之间的配合甚至是心有灵犀的交才能达到完美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的效果。然而,多数俱乐部男女教练员比例的失衡,使得他们无法进行双人培训,教练员往往需要借助掌握程度较好的学员来协助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对学员的学习效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体育舞蹈在郑州市俱乐部中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体育舞蹈教练员队伍中高学历人数偏少,大部分集中在中低学历水平,甚至有舞蹈学院附中毕业的,虽然舞技精湛,但文化层次及学历水平单薄。而体育舞蹈是一项富有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作为一线的教练员文化教育方面的不足影响其
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和传授,对体育舞蹈发展有一定影响。体育舞蹈俱乐部教练员的水平相对其他体育舞蹈运动开展较好的城市的俱乐部还不高,为了体育舞蹈在郑州市的良好发展,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体育舞蹈教师教练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体育舞蹈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加快体育舞蹈教练员中短期培训和进修的步伐,尽可能的提高体育舞蹈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建立教练员训练的长期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高技术水平与表演经验。只有体育舞蹈技能突出,对于舞蹈教学有着深刻认识的体育舞蹈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且高水平的体育舞蹈教师,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推动体育舞蹈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主体,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体育舞蹈在郑州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体育舞蹈俱乐部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标准舞、拉丁舞、交谊舞和现代舞。部分俱乐部也有民族舞蹈、现代舞、身韵练习等辅助内容的教授。教练员在教授中往往不可能只教授一个项目,而是需要掌握多个项目的教学能力,这与俱乐部的成本运营情况有很大关系,很多俱乐部为了缩减经营成本不可能请多位教练员进行教学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教练员的综合实力较好。教练员在授课中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员的情况进行教学的安排。同时,接受调查的教练员都会定期参加比赛,15.1%的教练员参赛频率能够达到甚至高于每年 5-6 次。同时,他们也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这不仅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也是让学员在比赛中强化巩固自身掌握情况的好机会。授课形式有:一对多、一对一、二对多、二对二。由于师资因素的制约一对多的形式是较普遍,二对多机会较少,一对一、二对二的授课方式只用于选手班,在平常教学中运用较少。
三、结论
(一)体育舞蹈俱乐部场地情况不一,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二)收费能被大众接受,课程开设情况基本满足需求
(三)教练员性别失调,年龄相对年轻,中短期培训和进修步伐较慢,高水平的体育
舞蹈教练员匮乏
(四)学员男女比例失调,未成年学员学习持续性较好。
(五)俱乐部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欣加,曹桂祥,王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与对策[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2] 陈树德.国际体育舞蹈概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