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体验式学习模式探析
2016-10-25李光超
李光超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体验式学习以运动体验为核心,促使学生反复思考、总结,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本文对体验式学习的内容、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开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 体验式学习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传统教学只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体育运动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欠缺明显。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规范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水平,提高技能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不断的体验和改进中,也能够对体育运动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心理健康。
一、体验式学习的基本内容
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改造”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即获取新知识、改造旧经验、检验新知识的过程;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主动建构,将新知识同化、顺应到既有知识结构中形成一种平衡、不断发展的过程。库伯在吸收借鉴三位学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学习圈”理论:主动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检验。体验式学习即起源于此(图1)。
体育课程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程序:①主动体验:设置一个体育运动体验项目,如投掷或球类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体验;②观察反思: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挥动、抛掷、转体等动作;③抽象概括:在学生练习和体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概括总结,并予以科学指导。④行动检验:待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再次进行身体练习,检验要领的有效性,同时不断调整自身不规范的动作。在“行动检验”过程中,学生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体验、反思和概括,形成了一个新的循环。通过多次循环练习,能够不断提升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水平。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主动性和行动性: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先决条件便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身体运动体验,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身体始终处于行动当中;
(二)反思性和概括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只知道一味地去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对于动作的意义、要领,动作规范与否与最终运动效果之间的关系等等缺乏思考。而体验式学习注重学习反思和抽象概括,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动作“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检验性和循环性: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在掌握动作技巧之后,会检查动作不规范之处并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循环式的体验、反思、总结、检验,使项目运动水平处于一个持续循环向上的状态之中。
除此之外,在体验式学习当中,学生不断养成敢于体验探究、勤于概括总结、善于查找不足、积极提升运动水平的优良习惯,对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体验式学习的开展策略
体验式学习的开展需要从做好教与学之间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设置:项目的选择主要以田径、篮球/足球、跳远等户外体育项目为主,一方面减少对场地、器材的硬件要求,另一方面户外教学也能够舒缓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二)体验活动设计: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可控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体质,还能积极发挥个性,促进思考和感悟,增强个人自信,提高技能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观察点、思考点设计: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观察、思考意识和能力。因此,观察点和思考点的设计要集中在该项目的核心动作上,引导学生对动作特点、练习步骤与方法等进行积极的发现和探究。
(四)点拨指导:在学生体验项目动作的过程中,对于不规范的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通过一次次的练习体验,总结身体动作达到协调、规范的方法和经验。
(五)考察总结: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教师要对该项目的动作要领进行整体总结,讲解该项目的达标要求,使学生内心清楚,积极对照自身练习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和提升,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技能。
总之,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认知和态度,促进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运动与技能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