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

2016-10-25付军明苟晓玲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研究者主体

付军明 苟晓玲

作者简介:付军明(1989-),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原理)。

苟晓玲(1990-),女,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原理)。

摘 要: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中的问题。但有关教育的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不真正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明确研究方向,目的和价值。其中,教育真问题应该是具体的,符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继续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推进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创造性建构,同时也能对教育实践起助推作用,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再者,对于教育问题来说,研究人员可以说是整个研究的主体,主体的价值取向,内在动机无疑对教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问题;真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63-01

一、什么是教育问题

教育中的“问题”的含义应该是事之有关系性、有重要性,引起注意、引起探究的疑难。我们在对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的时候,需要做的不是盲目的以主观判断或者主体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必须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逻辑性、历史性、关系性进行深度,宏观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不去做无用功,蒙头做一些前人已经做出的成功,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的合理化应用以及研究者精力的充沛。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界定,我们认识到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简单的质问,还需要立足于价值,意义方面,真正的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使得我们所处的境地有所改善,进步。同时,教育研究者在教育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问题的提出与探索解答都离不开教育研究者。

二、教育真问题的判定

我们要想发现好的教育问题,必须要知道,所谓的教育真问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即什么是教育真问题?但是对现在大多数教育研究者包括我们这些教育研究生来讲,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教育真问题,而是教育假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教育“真”,“假”问题的判定不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判定规则是什么?

首先,研究的问题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实践困境有很大的启发或者技术支持,但对于研究的主体研究者来说兴趣了了。这类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动力不大,单纯的进行研究都有困难,更被说会有创造性的提升。由于这些问题是教育理论的推进和教育实践的支持,也许是一种“真”问题,但这种“真”只是对教育理论而言、对教育实践而言,而并非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它恰恰成了一种“假”问题。

其次,研究者本人具有浓厚的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但并非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者教育实践的改善所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的问题。这很明显不符合教育问题的定义,是个教育“假”问题。

然后,不仅不是教育理论推进或教育实践支撑所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的、也不是研究者本人志向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一些“假”问题,是彻头彻尾的假問题。

最后,既是教育理论推进或教育实践的改善、又是研究者本人具有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的问题。此时,研究者个人的探究意趣已同外部社会(理论的与实践的)研究需求相互吻合,这是真正的教育问题。

通过对教育真问题的判定规则讨论,我们能够做到确定所提出的教育问题是不是一个真问题,这对我们的意义是巨大的。

总结

由于教育主体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我们会面对成千上万个复杂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真的需要我们一一解答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的教育问题是真的问题,教育真问题应该是具体的,符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继续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推进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创造性建构,同时也能对教育实践起助推作用,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再者,对于教育问题来说,研究人员可以说是整个研究的主体,主体的价值取向,内在动机无疑对教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作为一名研究者,我们不仅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还要有看待问题的批判精神,尤其在我们在阅读一些权威人士所写论文,书籍时,不要只有顺向思维,对他们所提倡的或者所论证的一味认同,我们要有敢于向权威挑衅的精神,不做“温顺”的接受者,要做“叛逆”的学术者,这里强调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J].教育研究,2002,(11).

[2]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3]吴康宁.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00,(9).

[4]陶志琼,袁圣军.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对象辨析[J].宁波大学学报,1999,(4).

[5]吴原.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研究者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