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6-10-25郑忠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郑忠(1974.10-),男,汉族,福建尤溪人,中一,本科,尤溪县管前中学,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力开发,将其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有力工具,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进入教室为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课堂需要改革,而网络化教学则是此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此笔者结合教学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际情形来谈谈个人看法: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教师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指导和支持,并且适应性的撤消教学支架,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终身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教学支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53-02

在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其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开发并致力于向学生提供丰富精彩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其学习数学以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其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现实的数学活动。

网教学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数学课堂,要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对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特点有所了解,其特点如下: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传递系统的多媒体性;传播媒介的多向交流性;信息资源的跨时空性。这些特点造就了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等。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欲望。

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对问题情境不断进行创设,从而引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維的这样一个过程。课堂教学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利用文字、声像以及动画等,对现实予以展现或进行模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器官,通过生动的声像和影像,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正效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出动画情节“小鸭游泳嬉戏”来引入新课,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景色美丽的湖面上,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进行游泳接力比赛,画面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许多小鸭从画面上游过,后面又紧跟着许多小鸭。此时,生动的动画画面,强烈地刺激了学生们的感官。这时,我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面上各游过多少只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吗?”学生开始激烈讨论,除了将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应用到课堂,还脑洞大开,纷纷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的本质。以动画的形式引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学习资源是学习学习的重要要素。网络教学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虽然网络学习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这一学科本科的特点,小学生很难对这些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并从中取得收获。因此,我根据数学的课堂学习内容,将相关的素材、有关的学习方式与方法等加以整合,建立模拟的学习网站,供学生使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工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以“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画面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引领学生进入有关“年、月、日”知识的模拟学习网站。该网站的主页包括五部分内容,即欣赏、观察、探索、知识和留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部分进行学习。在每个部分都设有操作方法提示,便于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方法,同时在每一个学习篇章都埋设有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不断进行探索。

1、欣赏:在这一部分学生打开相关的链接,就可看到许多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日历、挂历等,在欣赏的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初步了解一年中月和日的分布情况,同时感悟到日常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

2、观察:在这一部分主要有不同年份的日历表,学生根据页面上设置问题,观察这些日历表,再将观察得出的结果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到一年有12个月,以及每个月的天数,为相关数学知识的呈现打好相应的基础。

3、探索:你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多少?可以和同学交流吗?根据这些年历卡片、日历表,你可以探索多少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尝试探索,并根据网上的提示进行猜测和验证。

4、知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年、月、日的所有内容,如闰年、平年的来历、认识、辨别,大月、小月、季度的相关情况,日的有关知识等。

5、留言: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留言希望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对该部分学习内容的学习要求和希望等;学生也可以在这里留言问题的答案,以及自己对教师、同学以及自己的评价,也可以在这里进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引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进而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不断证明、检验和探究学习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在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的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師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进行充分考虑,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设计,同时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设计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对基本的概念、知识和技能等有一定的掌握,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如设计人性化的人机对话界面,便于学生随时回到前面所学的章节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能够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对基本的概念、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快速的学习,并能够让其根据自身的能力程度进入提高部分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也可以利用主机对学生的学习进展等进行监控,并通过语音和视频等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解惑以及进行个别提问等,实现数学课堂的分层次教学,使得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和充分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选择最合适的探索形式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素材之后,便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自主进行安排,并自主选择自己最为喜欢和适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访问相关站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了解所需学习的知识,通过学习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时,首先要建构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可以通过利用脑筋急转弯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中音频和视频渲染,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已对电脑进行操作,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1)通过动手剪拼和电脑操作,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沿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上的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从而为面积计算公式的退到提供表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相等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独立的探索阶段,通过自己动手改变对对表象的认知。

(2)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仪对不同的剪拼过程进行演示。使学生在观察、剪拼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出共同的认识,即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数值上分别相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一过程是学生进行相互协商和讨论的阶段,以协作式的学习模式作为框架。

(3)让学生根据问题对教材进行自学,加深对退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的理解,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交互穿插,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控制平台,监控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辅导,遥控和监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意义。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选择最为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们,教师利用网络确保全体同学都能看到展示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承担起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适时的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全体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将学习责任从自身转移到学生身上,充当临时性的、过渡性的教学支架,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进行学习,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作者单位:尤溪县管前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3]孙丽梅,吴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J].科技导刊,2013(12).

[4]谢宇萍.建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J].数字化用户,2013(5)。

[5]李保臻,孙名符,韩晓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