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2016-10-25综合整理

国企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铸币大钱咸丰

综合整理/苏 衡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综合整理/苏 衡

中国历史进程中,国家财政一旦恶化,王朝采取的办法常常就是发行虚价货币,或者削减铸币尺寸,或者增大纸币投放量。越是在这种时期,人们越千方百计搜刮铜料,铸成钱币投入流通,使通货越来越多,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快。

通常人们会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时代才会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上,在中华历史进程中,也出现过金属铸币通货膨胀的现象。

铸币时代的货币贬值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铜、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多次出现过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的现象。下面以最有代表性的新朝、唐肃宗时期以及清咸丰年间为例,可以看到铸币时代的几种贬值原因。

新朝:西汉使用五铢钱,按古算法以24铢为1两,这一币制名称一直被沿用。在王莽称帝前后,多次改革币制。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外,改铸币名字为“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个;又造了一种“契刀”,值五铢钱500个;另外还有一种值5000个五铢钱的“错刀”。但这些标着大号铸币本身的价值跟标示价值相差甚远,由于这些新铸币虚价太过,造成民间上下各处都在私自照着样子铸造官方货币。于时,在实际交易中民间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

之后王莽又发行“宝货”,但这种宝货计算极其复杂,而且各种宝货之间比价很不合理,遭到了很大抵制。这些币制的改革是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滥发大钱,结果“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唐肃宗时期:唐玄宗时期使用的主要货币是开元通宝。因为玄宗时期生活奢侈,安史之乱又造成军费开支浩大,唐肃宗即位后,经济形势非常差。唐肃宗即位当年为乾元元年(758年)。那年在宰相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种乾元重宝重5.97克,一文乾元重宝标示价值为开元通宝钱的10倍。次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重11.94克,重量为开元钱的3倍,标示价值却是开元钱的50倍。唐肃宗在诏书中说得明白,就是要用铸造这种虚钱来增加财政收入。

大钱发行后引起的后果,首先是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其次是民间私自盗铸严重,连天子脚下长安城中都在到处盗铸,甚至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来用来铸币。

清咸丰时期:在发行纸币的同时,清政府也对铸币进行改造。咸丰三年开始铸造大钱,共分五等: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当十的铸币被称“咸丰重宝”,其余称“咸丰元宝”。大钱一出笼,立即引起物价飞涨,同时私铸也纷纷出笼。因为在此次改革币制之前的旧钱每千重120两,熔化之后可铸当千大钱30个。大利所在,使私铸数很快超过官铸。于是一年后政府不得不停造当千、当五百的大钱,并用宝钞收回。此后又停铸并回收当百、当五十的大钱。虽然当时当十大钱仍流通,但其价从当五、当三,直跌至当二。咸丰还铸有当十铁钱和铅钱。咸丰时期因为加入了纸币的问题,币值级别多,币材种类多,份量变动多,钱文字种类多,其复杂繁琐超过了王莽时代。

纸币曾贬值到仅值一文

交子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约产生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5年)。中国古代发行纸币时,最初统治者也懂得发行纸币要有准备金,即“钞本”,并认识到钞本的重要性。但到后来,由于军费、奢糜等造成的财政困难,还是会天然地滥发纸币来增加收入,结果使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下面用北宋、明初和清咸丰三年的纸币混乱来看当时的状况。

北宋:交子发行本来以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每界发行控制在125万余缗(贯),以铁钱为准备金,币值较稳定。之后因对西北用兵,纸币开始贬值。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又因对付西夏,增加发行额达到188万余贯。这些都是无准备金而发的纸币,数额巨大,于是通货膨胀加剧。到北宋末徽宗在位时,政府滥发交子,造成纸币严重贬值,一般贬值3/4,有些地区贬值90%,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北宋政权在内外交困中终于走向了灭亡。

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设立宝钞提举司,造“大明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只许向政府换纸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限时间,不定发行限额,也无准备金。这样发行后不久,由于投放太多,导致纸币贬值。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2月至12月10个月中,发行宝钞6949599锭,每锭5贯,共34747995贯,合银3000多万两,而当时政府每年收入仅几万两,发行额相当于银的收入1000倍左右。从钞钱比值看,洪武八年(1375年)钞1贯值钱1000文,以后不断贬值,到宣德七年(1432年)值钱5文;弘治元年(1488年)值钱1文。实际上弘治以后,人民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了。

清朝: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政府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两种纸币:一是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又称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二为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以铸币制钱为单位。清政府本意是纸币与银钱并重,并规定出纳皆以五成搭用,但实际上政府自坏成法,收款时少收或拒收钞票,支付时多付钞票,造成钞价大跌。百姓如果持钞购物,商店不是涨价,就是匿货不卖。外国人则趁机以低价收购钞票,按五成去交关税。咸丰五年(1855年)官票一两、宝钞一千文都只能换京钱四、五百文,合制钱二、三百文。此后官票继续贬值,随着咸丰帝去世,官票官钞也“寿终正寝”了。

通货膨胀原因总结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中的通货膨胀原因集中在两点:

一是铜铸币内在价值的降低。作为金属的铜是商品,具有价值。根据商品交换原理,价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铜铸币的价值降低直接导致等量的铜币只能换取较少的商品。而铜铸币价值降低又是由于铜金属本身价值下降和因人为减重、扩大单枚面额等使铜铸币所包含金属材料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名义价值两方面造成。

二是统治者采取错误的货币政策,滥发虚价钱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疆域被威胁,政权被威胁等状况,都会使得政府耗费大量的钱粮。而在钱粮大量耗费的同时,劳动力的投入量却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商品的生产大量减少,国家的税收就随之急剧减少。国家财政一旦恶化,封建王朝采取的办法常常就是发行虚价货币。统治者在削减铸币尺寸的同时,也增大了货币的投放量。原来同一单位重量的货币,一钱变成五钱,就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四倍,这与信用货币下的通货膨胀类似。而越是在这种时期,人们越千方百计搜刮铜料,铸成钱币投入流通,使通货越来越多,进一步加速货币贬值。

责任编辑/蓝玉才

猜你喜欢

铸币大钱咸丰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妙解写错字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