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手艺人
2016-10-25文/图姜妍
文/图 姜 妍
航空手艺人
文/图 姜 妍
在36年的航空制造技术工作中,胡双钱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本领过人的他被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他是让国产大飞机C919、支线飞机ARJ21-700在蓝天上翱翔的幕后英雄之一,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上海劳模年度人物和2016年中宣部等评出的“最美职工”。
见证运十首飞
1977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如愿进入了5703厂技工学校(上海飞机制造厂技校),并有幸跟着老师参与了运十飞机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求知若渴的他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理论学习和技术钻研,他很快就能独立操作加工生产任务。
从技校毕业后,胡双钱被分配到5703厂12车间飞机维修车间小组,每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飞机,别提多兴奋了。刚到飞机维修小组的他,虽然每天的工作多半是跑工具间,来回取送不同的工具,但他并没有抱怨。在他看来,准确分辨和了解工具是掌握技术的基础。一段时间后,他对工具的用处了如指掌。
入厂不久的他,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十首飞。然而喜悦还没散去,运十由于多种原因最终下马。原本聚集了中国航空精英的上海飞机制造厂突然冷了下来,作为航空钳工的胡双钱也收到了私营企业老板的邀请,但他拒绝了。
圆了大飞机梦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正式立项,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胡双钱意识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刻也到了。
他又忙了起来。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民机早日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他常常一周有六天都在数控机加车间里,打磨、钻孔、锉修继续书写着无差错的纪录。
胡双钱不仅要按工作计划加工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厂里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在现场临时加工,胡双钱再一次临危受命。
这个零件的精度要求是0.024毫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这样的零件本来要靠先进的数控车床来完成,但当时只能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打出36个孔,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
打造“国家名片”
今年,距离胡双钱退休还有4年,可他觉得这时间太短了。他希望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30多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现在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
大飞机作为“国家名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好这张“国家名片”,离不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像胡双钱这样的“大国工匠”。
编辑/木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