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 蓝色发动机
2016-10-25综合报道
综合报道/王 澜
青岛西海岸 蓝色发动机
综合报道/王 澜
两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GDP超省内6个地级市,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这一新区成为国家拓展蓝色海洋空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
6月3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媒体座谈会上,一些数据被公布:新区连续两年在青岛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青岛第一、烟台第二、黄岛第三;同时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至此刚好两年。730天,17520个小时,青岛西海岸新区用一组漂亮的数字,给它两岁生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引进项目——1000多个
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用“激情四射、活力新区”来概括这两年新区的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项目从准入、成长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产业项目的引进。
两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多个,竣工投产160多个。目前总投资500亿元、占地5000多亩、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的万达东方影都、总投资220亿元的惠普大数据项目等正在积极的推进中。
通过深入开展 “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涉及总投资800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473个,其中签约项目243个、开工144个、竣工投产86个,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等过百亿元大项目30个,做到了“天天有项目”。
总投资500多亿元的100余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全线竣工,开通BRT新区快线,轨道交通13号线、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青连铁路开工建设、青岛西站成功升级。集中推进50余个高端教育、医疗、养老项目,中德双元工程学院、慧康医院、国际健康养老等项目落户、开工或投入运营。
以十大功能区为新区建设发展的主力军,集中推进200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整理土地16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土地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新引进建设项目数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
从西海岸新区获悉,新区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2%,总量列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98亿元、增长12%,总量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216亿美元,均超过省内14个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167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增长11.5%。
蓝色投资——3000多亿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拓展蓝色海洋空间”中,明确指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是拓展蓝色海洋空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新区产业发展中突出的特色是“蓝、高、新”。
王建祥说,“蓝”就是蓝色经济,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海洋生物、蓝色金融等十大特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军民结合等六大特色融合型产业。把“蓝”放在第一位足可以见到蓝色海洋经济在新区的独特作用。
在全区30个重点推进百亿级重大项目中,仅在海洋高新区(中央活力区)就集聚了5个。目前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蓝色经济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冷链物流等项目开工。
聚焦“新区之心”,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开发建设既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又彰显本土优势、海洋特色,打造全国第一个名称和定位一致的中央活力区。海洋产业园,围绕“蓝、高、新”要求,落实“海洋+”“科技+”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突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建设高新技术汇聚、创新资源积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同时,坚持与影视文化区、古镇口示范区、西客站商务区等协同合作,既努力做到协调发展、错位发展,又促进“结合部”借力提升,全力拉动西城区综合开发实现新跨越。
海洋高新区(中央活力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特色产业园、市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园,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荣誉称号。
活力新区——7个发动机
两年来,新区的发展突飞猛进,充满活力。王建祥从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活力新区”是如何炼成的。
学习产生活力。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总体方案通知,新区干部积极展开了学习研究,确定了新区的战略意义、总体思路、发展愿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六大举措。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进取意识、竞争意识,进而产生无形的活力。
压力产生活力。新区获批后,面临着政治压力、发展压力、安全压力、干部压力、土地压力五大压力。新区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动力变成了活力。
创新产生活力。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把先行先试作为最大动力,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与此同时新区还创新功能区开发模式,如董家口经济区建立“理事会——管委会”双层管理体制,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
开放产生活力。开放是新区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新区通过“一带一路”提升开放高度、国际园区拓展开放深度、国际大港延伸开放广度,不断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带来了最大红利,开放释放了巨大活力。
特色产生活力。新区重点打造了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四张名片”,彰显了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项目产生活力。两年来,新区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双30”项目,为新区增添新的活力。
党建产生活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工作上加了油,而且精神上补了钙,激情干事、担当干事、为民干事的热情迸发,精神能量转化成了活力。
西海岸新区将“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作为总体思路,以“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作为发展愿景,制定2016年、2020年、2024年“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新区成立十周年时,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
如今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山东半岛辽阔的蓝海上,乘风破浪,扬帆领航,向着2024年,再造一个青岛的经济总量目标破浪前行。
责任编辑/蓝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