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对策

2016-10-25琚兆成副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流通农场农产品

■ 琚兆成 副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对策

■ 琚兆成副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交易成本、流通理论和专业化分工理论是家庭农场出现的理论基础,而收益水平、土地租金、土地面积则是影响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洪都拉斯为例,分析了其农业生产中的农超对接、家庭农场的背景环境与具体做法,分析了农户、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途径与方法,最后提出我国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家庭农场 农产品流通体系 融入 对策

理论基础

(一)交易成本理论

被认为是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交易成本第一人的的科斯认为,经济组织需要降低信息成本、谈判决策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家庭农场的理论来源,家庭农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主体,其在信息、议价、监管管理成本的控制上,必然需要找到成本最小化的交易方式,而这正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精华,也为家庭农场融入后者奠定了基础。

(二)流通理论

社会消费品实现从生产领域到消费者领域的过程就是流通,社会分工出现以后,流通就出现了。在农业领域,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生产的结果,什么样的农业生产会有什么样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同时流通又可以促进生产或是阻滞生产,选择合适的流通渠道非常重要。

(三)专业化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深化,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往往是社会化分工程度比较高的社会。当农业散户发展到家庭农场,他们有组织地从事生产与流通,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机械化的耕种和对市场信息专业的把握,可以维持农场的低成本运营,获得持续发展的盈利空间。

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影响因素

(一)每亩收益

家庭农场每亩土地的收益情况,决定着家庭农场的盈利能力,是其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物质保障。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者而言,如果家庭农场方式的农业种植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每亩收益,他们就没有必要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变,而且即使改变了,由于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盈利能力,对其收入水平无法进行保障,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就难以为继。令人满意的每亩收益,更好地体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的家庭农场的竞争优势,对周边农民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具有导向作用。

(二)土地租金

对于家庭式农场而言,土地租金需要全面地进行理解,一方面,土地租金越高,意味着经营成本就会越高,对应的每亩收益水平和总的收入水平就会越高,从而影响到整个农场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只有那些地质条件好、适宜种植的土地,或者是与家庭式农场已有耕地连成片的土地,才会出现土地租金比较高的情况,而这些土地又可以为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和耕种质量更高的农产品服务,进而使得家庭式农场更为顺利地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说,如果家庭农场所给付的土地租金较高时,则会吸引周边更多的农民将其土除流转给农场,促使农场进一步扩大其耕种面积和运营规模(杨大蓉,2014)。

(三)土地面积

土地面积在家庭式农场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的基础性作用,土地面积越大,家庭农场就越有可能进行机械化耕种,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以自己的专业化获得更为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与传统农民耕种土地不同,家庭农场在大面积种植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机械化耕种,无论是农产品种植的效率还是品质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规模化的经营下,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土地面积也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农产品产量,有助于家庭农场在与零售商、供应商等主体的合作中,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更大的话语权。

拉美国家家庭农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展经验借鉴

(一)拉美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轨迹

与我国国情相类似,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在发展其农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将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市场相联系,使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成功融入到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中来。就其产业链而言,从从事生产的农场,到加工厂,再到分销和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一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农产品流通体系一直处在剧烈的变化中,这主要是由于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加之生产技术进步、农业环保以及政府调控手段的改变,特别是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要求农业生产更加环保、更加绿色以及更加安全的食品,从而要求农产品流通体系更迅捷、更便利。这一系列的变化,给农产品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必须对原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改革,让农民能够通过创新后的体制进入农产品供应链(刘天祥,2014)。二是农产品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农产品生产的低盈利甚至是亏损是众多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同样如此,更何况是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农民无法在大量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去影响市场价格,也无法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获得他们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这种情况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瓶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流通市场上一个有地位、有能力的主体,家庭农场以及家庭农场协会应运而生。三是流通市场的要求。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提升,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凸显,农产品流通领域对农业生产端的要求也随即增加。在此情况下,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成为一个首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拉美国家的家庭农场生产越来越成为一个潮流。而这一做法,也使农产品生产通过订单式生产顺利进入到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来。

(二)拉美国家农超对接的具体做法——以洪都拉斯为例

洪都拉斯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一半的贡献,全国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左右。2014年,除了传统的香蕉、咖啡、可可和谷物外,洪都拉斯还盛产蔬菜和水果,是拉美地区重要的蔬果出口国。而且由于其农超对接比较到位,农产品品种主要是根据美国消费者需求种植的,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杜志雄等,2014)。长期以来,像其它农业国家一样,洪都拉斯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特点,农民坚持着种什么就卖什么的理念,农产品种植具有盲目性。20世纪90年代,洪都拉斯兴起了不少超市,这些超市同时又兼营着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与出口业务。他们根据市场表现,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推行订单式种植。由于农民没有能力独自接下订单,当地开始出现几户至几十户家庭共同生产的小农场,这一过程催生了大约1100个农场。这些新型的农民和家庭农场,具有网络化优势,且拥有较强的市场信息收集能力,懂得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偏好,并应用在农产品生产中。他们通过与超市的对接合作,共同组成了比较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一是家庭农场以及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协会,具有组织农民、形成市场重要力量的作用。在这些家庭农场的组织体系中,农民对农超对接最倚重是其可以提供组织化销售,享受到相关的营销服务,免费共用家庭农场的集散中心。二是家庭农场或是协会有一定的运作流程。在洪都拉斯,有的是由超市组织,将为其供应新鲜蔬果的家庭农场或是农户组织起来,以实现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相互扶持。有些地区的家庭农场通过共同出资、共有股份的方式组成协会式合作组织,在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时,共同与供应商和销售商进行价格谈判。由于有了协会的帮助,家庭农场的农民只需要将农产品运送到指定的配送中心即可,剩下来的就是按照合同价收取货款。三是加入组织有一定的条件。与传统现货交易的农民不同,这些农民和家庭农场所享受的服务是需要付费的,以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在当地农民看来,这种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得到协会的帮助(赵佳等,2015)。

(三)农户融入超市供应链的途径分析

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生产依然是世界各国极为重视、注意保护的领域,不少发展中国家正是从农产品出口开始积累发展资金的。而发展中国家要想获得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往往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比如,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加工商都会对产品的质量、数量、供应时效和周期有相应的要求,会希望这些农产品来自稳定的供应商,以规避市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农产品这种受到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的产品。在此情况下,市场的需求者就会鼓励零售商、加工商与农户签订供应合同,农户在什么时间段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农产品,零售商和供应商则保证对农户农产品的收购。这种对于双方都有利的互利互惠关系,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而且在调整农产品生产的差异性和农产品的增值上提供了机遇,其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而获得更高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要稳定地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农产品,对农民是个约束,这样的机制形成了事实上的订单农业。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与农业销售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且农户在加入订单后,零售商和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好质量、更多数量的农产品,还会提供或是帮助农户获得农业新技术、农业信贷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使农民获得更多利益。并通过收入的导向性,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科学化。

(四)农户实现“农超对接”的方式

农民将种植出来的农产品送入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一是农民直接将产品提供给超市或是配送中心。从惯常来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农民必须要有一定的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也就是说,种植面积要大,种植技术、管理技术要好,还要有一定的资本,能够支撑其专业的农业生产。比如,有温室大棚、有灌溉系统、有运输工具等。这类的农民大多是以企业形式存在和运营的,农业生产主要使用雇工。同时,这类农民还需要对市场有比较好的了解,并可以做到与超市的采购部门进行谈判,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润空间和稳定的供货合同。二是由专业批发商收集农民的农产品后,再向超市供应。与第一种不同,这类农民大多没有资本,在种植面积、运输工具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无法获得与超市进行谈判的能力。而专业批发商承担的就是中间角色,其在事先支持或是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收获后再将农产品收集上来,卖给超市。同时,专业批发商还需要承担当有些农民无法提供农产品时的应急责任,以保障向超市供应的合同得到执行。三是建立农民协会或是企业。这类组织大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是扶持,将众多力量较小的农民联合在一起,共同获得相应的谈判、采购等市场主体地位。而且比较容易获得政府、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从而使农业生产的条件得到有利改善。四是实行跟随策略。有些农民不愿意受到管束,不愿意加入到各种组织中去,但自己的力量又比较小,在此情况下,可以采取跟随策略,即在收获季节时,看先前几种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做法,跟随其进入超市。当然,这种做法可能需要付出价格上的优惠。

我国家庭农场融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为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基础

家庭式农场要融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必然要求其真正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作,而发展订单式农业,确保家庭生产的农产品是市场所需农产品,可以很好地帮助其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订单农业,以农产品订单合同为先导,按照合同安排种植生产,有利于提高种植生产的针对性,避免出现丰产后找不到销路、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这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要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农业产供销各方要加强合作,提高家庭农场的辐射能力。家庭式农场比单户农民生产组织更合理,适度的生产规模也有利于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但在家庭农场的组织协作和具体管理上,政府、农产品流通组织以及农产品的销售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帮助农场制订适宜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张滢,2015)。二是要加大培育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力度。要努力将家庭农场打造成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在农产品的流通与运营中,起到引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应加强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不断扩大农产品订单数量与产品层次,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各方利益。订单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向,但农业生产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比较大,出现违约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工业订单生产。应引入农业保障制度和做法,由保险公司对订单的签约双方进行监督,促使双方履行义务。同时,通过订立订单生产的保险合同,约束双方的违约行为,并在因为不可抗力导致违约时,及时补偿家庭农场或是收购一方的利益不受违约的冲击。同时,通过保险保障双方的利益均衡,进而保证订单式家庭农场与购买方的双赢利益,保障双方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积极性,维护订单式农场生产的可持续(易兰华,2015)。

(二)规范土地流转,实现家庭农场的土地有效转移

家庭农场比农村散户种植更具有效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都要高于散户种植,这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劳动力、技术的投入都要高于散户。可以有效避免散户种植中经常出现的农民外出打工、种植不精心的问题,同时全程机械化种植也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要通过土地流转,确保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一方面,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的有序整治。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农民的切身利益,建立土地增值机制,鼓励农民以出租、出让、抵押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实现家庭农场与流转农民的双方利益。并尽可能地将那些优质土地进行流转,确保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种植需求。特别是要从有利于家庭农场耕种科学性的角度出发,加大现有农民土地的调整力度,将分散农户与家庭农场区分开来,解决土地零碎不连片的问题,使家庭农场规模效益得到保障(刘天平等,2013)。另一方面,要明确产权,为土地长期流转奠定基础。要从有利于家庭农场长期耕种出发,对流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明确界定,细化双方的权力义务,既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又提高流转土地产权的确定性。特别是基层政府和村级政权要积极主动作为,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支持,减少因为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的土地流转中断等现象的发生,为家庭农场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的长期性提供保证,并通过家庭农场的科学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建立专业家庭农场协会,大幅提高组织化程度

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是确保其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保证,可以实现在市场供给与需求两端的衔接。相对而言,我国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与市场采购一方处于不平等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谈判能力,话语权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单个农户。要推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家庭农场协会,通过提升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其市场地位,进而保证其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获得主动。一方面,要发挥好家庭农场协会的作用,降低家庭农场的运营成本,扩大家庭农场市场营销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在协会的背景下,可以使多个家庭农场从单个走向规模化,从而在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中获得更好的价格。比如,调查资料显示,家庭农场协会采购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要比单个家庭农场的价格低17%左右,成本降低效益明显(彭磊等,2010)。另外,家庭农场协会可以在与大型超市、采购企业接触时,用更加专业、更加强势的地位进行谈判,帮助农产品顺利进入到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家庭农场协会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的科学性。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地域由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相近,其农产品具有相当近似的特点,容易在农产品销售中造成相互竞争的不利局面。通过家庭农场协会,对内部各个家庭农场的生产进行科学安排,丰富农产品种类、品质层次等,避免类似问题产生。同时,家庭农场协会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共享,整个协会还应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从而提升家庭农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重视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走产业化、品牌化生产道路

家庭农场的经营应是企业化的,最终应通过品牌化、专业化道路,提升竞争力,进而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中。首先要重视品牌建设。要有建设百年老店的理念,对家庭农场的各个方面用心经营,使各个家庭农场都能有招牌农产品。不仅要让超市通过产品就可以了解生产者,更要努力让消费者通过产品认识生产的农场,最终反过来认准农场再认产品。其次,要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营销只是打造品牌家庭农场的手段,家庭农场品牌真正的基础是农产品的品质。要不断培育、选用优质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种植,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生态的农产品,赢得市场信任。同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科学进行农产品加工,通过有品质保证的农产品为融入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基础。应积极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对农场的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管理,避免出现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随意性。通过严格管理,努力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形成稳定的口碑。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物力、人力等各方面为其提供保障。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好家庭农场信息收集能力不强的问题。引导超市与家庭农场进行对接,为家庭农场提供销路保障。通过财政资金的倾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家庭农场,加速家庭农场生产、加工、流通等基础条件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养和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奠定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杨大蓉.基于国外经验的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4,1

2.刘天祥.从实际出发建设多层次农产品流通体系来解决买难卖难[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

3.杜志雄,肖卫东.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状态与政策支持:观照国际经验[J].改革,2014,6

4.赵佳,姜长云.兼业小农抑或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变迁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5,3

5.张滢.“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制度特性、生发机制和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2015,6

6.易兰华.家庭农场对农产品渠道权力结构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7.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8.彭磊,孙开钊. 基于“农餐对接”的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10,9

F320

A

猜你喜欢

流通农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