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2016-10-25刘清丰
刘清丰
摘要: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并指导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成功的评价策略采取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良好进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33-02 收稿日期:2016-06-12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成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需施教,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成功的评价策略采取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学习状况,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一评价策略的采取及其导向、诊断、交流和激励作用的发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一、课前评价
课前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预习的评价,评价主体也主要是学生本人,然后才是教师,或者说教师主要是以评价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然后才是评价者。
这一评价,首先是学生对预习状况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管理自我学习的主人,理所应当对自我预习状况进行初步审视并作出尽量客观的评价。这个评价过程进行得越真实、深入、客观并习惯化,学生就越能在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审视的基础上,提高预习的质量并为后面的课中学习明确方向。
其次是学生对自我预习状况的同伴评价与学习小组长评价。相关研究表明,同伴群体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学生更愿意听取同伴的话,更重视与认同来自同伴的评价等。而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也是除了自己外最了解自己学习状况与过程的人。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预习状况进行评价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互评。这种相对客观与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预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更好地促进学生后面的课中学习。来自语文学科学习小组长的评价,虽然同属于同伴评价,但因其学习成绩一向较好、基础较为扎实、方法较为妥当以及教师的督促与检查权力下放等原因,对于促进其他学生的踏实预习、做实预习效果、提高预习质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才是教师对学生预习状况的课前评价。这种评价既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带进课堂之中;既可以是表扬或批评,也可以是引领或指导,一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宗旨。把教师的评价放在最后,一是因为学生才是自我预习与评价的主人,二是教师过早地参与评价会影响到学生的预习进程,既可能导致预习过程提前终止,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过程终止。在学生的意识中,教师的评价已经给学生的预习定了性,学生没有自我评价的必要了。
二、课中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信息收集上,另一方面是利用收集来的信息调整教学与引导学生学习。于前者,教师授课的同时,在旁听小组讨论、观察学生活动并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于后者,教师发现学生新颖的想法和有创意的构思,都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并及时对教学策略、方法、重点等进行调整。
以教授《风娃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16课)一课为例,在“氛围营造与情境创设”阶段,以多媒体播放视频儿歌《布娃娃》时,有学生对歌词中布娃娃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黑头发,一天到晚笑哈哈,又干净来又听话”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联系到课文中风娃娃的形象说“风娃娃也像布娃娃一样可爱。”此时,教师要及时对此做出肯定性评价,并为后面“合作学习与对话交流”阶段中对课文的深入探讨与理解作出必要的问题准备,即:“风娃娃是可爱的,但可爱的风娃娃却做了好几件坏事情,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教学进行到中段,对风娃娃所做的吹翻风筝、吹跑衣服、吹断小树等事件以及造成的后果“人们都责怪他”,学生们此时面对风娃娃的“很伤心”的感受是不一的,伤心、委屈、生气等均有所呈现和表达。对于这些学生真实感受的评价,教师不应停留于简单的对与错的浅层面,而应深挖这一感受背后不同的思考,选择有深度的回答作为肯定性评价的范例。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不仅仅是对作业的评价,而是对整个已结束的教学内容的评价。这种终结性评价,对教师来说,可以借助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注意、调整或强调;对学生来说,则可以通过总结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并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借鉴和目标指导。
完成这一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自评,即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与评价,明确尚未解决或仍存疑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教师自评,一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或通过学生的感受反思教学的过程、步骤、方法、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情感培养等,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另一方面,以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只要学生有新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或者新方法、新观点的呈现,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新的学习建议。三是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既可以是对作业内容本身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作业完成状况的评价。
以学生习作评价为例。每学期都有八个单元的作文,老师要花上十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批改,费时又费力。而当作文发下去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改好的作文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兴趣,只是草草看了下评语与等级。这让老师大半个月的辛苦白费,同时学生写作的欲望会越来越低。怎么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作文质量和批改效率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高段作文可采取以下方法:
1.学生自批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不能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①先默读,从整体上看,选材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真实新颖,条理是否清晰,适时改动。②大声朗读,找出习作中的病句及错别字,并进行修改。③思考:如果再写一次,将如何写作?通过这样的自批自改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
2.学生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其实,学生更乐意听取伙伴的意见,通过结对子互改作文,他们可以发现对方作文中的缺点,既锻炼了自己的修改能力,又可以从对方作文中发现优点,学有所得。
3.教师批改
教师的批改应该抓大放小,侧重引导。在批改中,一旦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便要及时展开反思,并做调整,引导学生的写作方向。
4.展示学生风采
在讲评习作时,由学生上台范读,教师抓住习作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还可以挑选部分习作张贴在展示栏,选送部分优秀作品到文学社等。通过这种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将积极的、持续的评价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影响、调整或改进师生双方的教与学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而,它也应该是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的。
参考文献:
苏淑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评价.黑河教育,2012,(4):22.
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