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纽约为何都有林则徐的塑像?

2016-10-24张柏芳

福建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蜡像馆林则徐

本刊记者 张柏芳

伦敦、纽约为何都有林则徐的塑像?

本刊记者张柏芳

先秦时代的孔夫子,清朝的林则徐,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他们一个在头,一个在尾。而在美国纽约的市中心,他们各有一座铜像立在街头。1839年6月,随着1000多吨的鸦片倒入生石灰池,世界历史上刻下了林则徐的名字。

最早入驻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中国人

位于伦敦玛利尔庞街上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能在这里有一尊自己的蜡像,就和能登上福布斯榜一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奥巴马到爱因斯坦,从比尔·盖茨到玛丽莲·梦露,他们或是政商名流,或是大腕明星,都是对全人类做出过独特贡献的人。

在大约一百年前,林则徐夫妇就被英国人制作了蜡像,成为最早在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拥有蜡像的中国人。

清光绪初年,大清朝第一次派遣公使出使英国,选中兵部侍郎郭嵩焘带队前往。他在日记中记述了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初一在蜡像馆看到的情形:“馆凡两进,凡两大厅,四围及中厅塑人几遍,或坐或立,或为高台平台。游者出入如云,与诸蜡人相混也。所塑皆有名人,各国主为多,最著者华盛顿也。林文忠亦塑一像坐门首,刘文生言,神貌皆酷肖也。”

1850年林则徐逝世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制作了林则徐夫妇全身蜡像,陈列在馆内供世人瞻仰。林则徐和英国人之间最大的联系就是虎门销烟了。销毁的是英国人的烟,英国人还要做蜡像纪念他,这是什么道理?

被誉为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先驱的王韬,曾在19世纪60年代末游历欧洲。他也在著作中记下了在蜡像馆见到“林则徐”的景象:“甫入门,即见有华人男女各一,侍立门侧,若司阍然。男则衣冠翎顶,女则盛服朝裙。余惊询何人,以林文忠公对。盖禁烟启衅,虽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纪其始。”据王韬的见闻,英国人之所以为林则徐塑像,是认为“通商五口”是由于他“禁烟启衅”。

美国纽约有一个“林则徐广场”,纽约东百老汇街被命名为“林则徐街”。树立在纽约“林则徐广场”的林则徐铜像高3.2米,身穿清朝“一品”官服,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铜像底座的碑文称其为“世界反毒、禁毒先驱”

数年之后,清朝驻英使馆副使刘锡鸿也随公使团来到了这里。他的记载是:“入门右首,则林文忠公像也……文忠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洋文。夫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在刘锡鸿笔下,英国人是因为敬重这位销烟勇士的“忠正勇毅”才为他塑像的。

在何伯英所著的《影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一书中有一幅插图,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派发的宣传单。图中是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画像,上面用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可仔细一看,下面还有几行小字:“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250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在距伦敦5000多公里的纽约唐人街,有一个“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一座林则徐铜像,头戴官帽,身着一品官服。而另一个在纽约街头立有铜像的中国人是孔子。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组织,1995年4月在纽约注册成立,多年来与毒品犯罪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林则徐的铜像就是由基金会主席黄克锵提议树立的。

马克思曾在《鸦片贸易史》中写道:“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

据资料显示,除了英国,美国也曾疯狂地向中国输入鸦片。1828年至1838年间,美国对华鸦片贸易急剧上升,几年间,美国向中国运送的鸦片已达7372箱。但后来,毒品反而在英美国家泛滥成灾。

林则徐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当今世界上,毒品存在一日,林则徐的名字就会受到普遍的尊敬。中华民族出了林则徐,全世界需要林则徐,历史上产生了林则徐,现实和未来也需要林则徐。”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组织,1995年4月在纽约注册成立,多年来与毒品犯罪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藏书和图书馆

甘肃省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幅林则徐的墨迹,其内容为:“平生有三愿:一愿读尽世间好书;二愿交尽世间好人;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读尽世间好书”排第一位。

林则徐爱书如痴,为官四十载,书是他出行的必备品,即使是流放也不例外。

被流放伊犁时,林则徐用7辆大车装载了20多箱书随行,并分别用唐代张说的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这20个字命名这20箱书,其余均是练习书法用的宣纸绫绢。这些随行的书籍,是他西行苦旅中的精神寄托,流放途中他还写了一首诗,言说“荷戈绝檄路迢遥,故纸差堪伴寂寥”。

林则徐到达伊犁后,政事相对宽松,一有闲暇就练字。他师法欧阳询,擅长行书和楷书,有清雅刚正之气,向其求书者接踵而至,没几天,他从西安带去的绢素就被书写一空。

道光二年(1822年),林则徐在日记中记到一件事:“是日检查杭城书信,使知小端箱在延平被窃,其中皆托带书函,全然遗失,甚为愤恨。”林则徐爱书之深,从“甚为愤恨”四字中可见一斑。

林则徐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林宾日在福州罗氏家塾任教,他在林则徐4岁的时候,即“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并口头教授儿子四书五经。

林则徐的母亲陈帙是闽中宿儒陈圣灵的第五个女儿,她希望儿子们“读书显扬”。林则徐每天晚上与父亲回到家中,就看见兄弟们在一张小桌子上读书,母亲和姐妹在旁边做手工。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林则徐影响很大,让他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在官时无日不读书,暇手一编,数十年寒暑不辍”。

为官期间,他还经常把书中知识应用到工作上。

被贬伊犁之前,林则徐曾在西安滞留过一段时间。他将在扬州刊刻的《炮书》转送给当地官员,希望能如法制造新式大炮,以抵御外敌入侵。后赴伊犁,他时时牵挂此事,在家书中屡次询问“日来陕省铸炮之举有无头绪”,并嘱咐家人“可查访及之”。

时代的洪流,推动着林则徐向前。除了传统士大夫对中国古代经典的执念,他还“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组织翻译班子将大量外国书报翻译成中文供国民阅读,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他的这一做法,开了中国现代翻译的先河,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组织领导禁烟抗英的斗争。他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一方面派人刺探敌人的消息,另一方面搜集英文图书进行研读,如《各国律例》《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等,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情况,以便制定完善的对敌斗争策略。

与此同时,他将精通外语的人员召集起来,把英国人办的《广州周报》翻译成中文,并在翻译材料的基础上,精选编辑了《澳门月报》5辑。这是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前奏。

林则徐还是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藏书和图书馆的中国人。在翻译《华事夷言》时,他就注意到了其中涉及的西方藏书。在后来翻译的《四洲志》里,他将西方藏书及图书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之前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的介绍,仅限于欧洲国家,《四洲志》的介绍则包括了美国。

《四洲志》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地理著作,是林则徐请人根据英国人穆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而成,书中详细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情况。

林则徐爱读书、会考试,还办过补习班。

嘉庆九年(1804年),他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成功中举,直接在揭榜的那一天把新娘子也娶进了门。可是俗话说“福无双至”,年底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落榜了,没办法,只能回家复习呗。

这时林则徐已经不是一个单身汉了,肩上担着一个家庭的责任,可是自己没什么手艺,那怎么谋生呢?“知识就是财富”这话果然不错,他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补习班,一边给别人辅导,一边自己复习,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内的《十无益》拓本

林则徐在福州的故居“云左山房”,里面有座藏书楼,名为“七十二峰楼”,其中藏书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不可方物。从其次子林聪彝据其藏书编成的《云左山房书目》可知,林则徐一生收藏的图书,总计有经部134种、史部396种、子部194种、集部492种、时文222种、方志270种。

林则徐的藏书由他的三个儿子传承。1929年,陈宝琛给福建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赠书后,林则徐的后人也向福建学院捐赠了数千册的图书,其中有一些书就是林则徐留下的。如今的国家图书馆也收有林则徐的藏书,2001年曾对外展览过。

在博览群籍之余,林则徐亦善诗文,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文忠公政书》《畿辅水利议》等书。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他的手札近百件。

闽菜太极芋泥是福州人节日家宴的必备佳肴

与外国人的二三事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林则徐虽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作为闭关锁国的大清朝官员,起初,他和一般士人一样,对外国人抱有一些旧见解。

林则徐初到广州便发布了一条禁烟谕令,文中说道:“我大皇帝一视同仁,准尔贸易,尔才沾得此利,倘一封港,尔各国何利可图?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恐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

他误认为外国人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会大便不通而死,想以此来作为制敌之术。这通篇的“天朝上国”姿态,显示他完全没有将外国人放在眼里。

谕令发布后,少数烟商屈服,交出了鸦片,但大部分烟商不为所动。英国商会派人前来交涉,希望先给他们七天时间商议,实则是想采取“拖延战术”,观望观望再说。

英国商务代办义律认为清政府官场腐败,官员受贿成风,林则徐也不会例外,便在他的私邸设宴款待林则徐。席间,他将一套价值10万英镑的鸦片烟具送给林则徐。

林则徐心中了然,说道:“义律先生,本官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

义律听后窃喜,认为林则徐是答应收下了,马上回应:“是、是,林大人只管没收。”

没想到林则徐话锋一转,说道:“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这珍贵的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览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林则徐不仅是当时朝廷中的一股清流,还拥有一个机智的大脑。

相传,林则徐任广东总督时,老外请他到洋楼里做客,席间端出一道冰淇淋。林则徐拿起来一看还冒着白气,就以为很烫,于是放在嘴边呼呼大吹,挖了一勺吃,居然是冰的。林则徐瞬间窘得满脸通红,英国人看到后哈哈大笑。林则徐也不言语,告辞的时候说明天回请。

第二天,林则徐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回敬”他们。整桌吃下来,大家都赞不绝口。最后端上一道甜点,好似两条鱼卧在盘中,不冒热气,一位英国领事舀了一大勺就往嘴里送,没想到这菜看似温凉,实则烫口。他被烫得两眼发直,出于礼貌不能吐出来,但又烫得无法下咽,只能任由它把嘴烫得起泡,终于咽下去后急忙端起杯子猛灌凉水。

这时,林则徐优雅地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放在嘴边轻轻一吹送入口中,然后回味无穷地点了点头:“好吃好吃,真甜啊。这是福州的传统名菜,名叫太极芋泥,各位慢慢品尝啊。”

太极芋泥是著名的闽菜,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也是福州人节日家宴的必备佳肴。这道菜色形美观、甜而不腻,看似冷菜,实则烫口,林则徐利用这一特点“回敬”了昨日英国人的招待,不可谓不机智。

林则徐从小聪明过人,但脾气之大也非一般人能比,算是个“愤怒的才子”。所以他的父亲林宾日曾写下“制怒”二字,挂在林则徐书房的墙上。做官之后,林则徐自己又题了“制怒”的牌匾,悬于厅堂,时刻警示自己要压下怒气。

在电影《林则徐》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一把将茶碗摔碎。可他一抬起头,看到墙上的“制怒”二字,顿时冷静下来。第二天,他一脸淡然地接待豫坤,并与他巧妙周旋,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

猜你喜欢

蜡像馆林则徐
夜游蜡像馆
渣男蜡像馆
巴黎蜡像馆迫不及待搬走“特朗普”
蜡 像
蜡像
足坛巨星C罗“空降”山城杜莎夫人蜡像馆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杨文仁连环画《林则徐》选页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