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向通信,横向导航,弄潮卫星应用涛头
——访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烨烽

2016-10-24李宇英

卫星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卫星通信一流天线

纵向通信,横向导航,弄潮卫星应用涛头
——访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烨烽

徐烨烽:1982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组合导航与伺服控制。现任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立四年,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超90%

北京星网卫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卫通”,英文名为SANETEL)成立以来,公司产值连续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成长TOP100企业及中关村新锐企业十杰,产品遍布全国所有省市。

当提及为什么要成立星网卫通时,徐烨烽坦言,当时他正担任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宇达”)的副总经理,主管技术,负责惯性导航方面的业务。在与同行及公司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敏锐的嗅觉让他意识到卫星通信这个行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国防和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民用市场方面均有很强的潜质,是地面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但相对来说,卫星通信这个行业发展还是较为缓慢,当时除了一些研究院所之外,民营企业在这个行业涉猎非常少,而且产品价格高,性能不够完美,其中最关键的技术——组合导航和天线稳定控制两大核心技术不够成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得到总公司星网宇达的全力支持后,徐烨烽出任星网卫通总经理,带领团队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成立于2012年5月29日的星网卫通发展迅速,员工从最初的几名发展到现在的100余名,资产从一千多万元发展到2015年底的3.05亿元,公司产值更是在2015年达到1.25亿元,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载体、多频段、多领域、多应用覆盖的完善产品体系。可以说,星网卫通成立4年来一直处于高速成长期,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0%,在行业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移动通信行业非常知名的一家企业。

从品牌上来讲,SANETEL在国内外已经是一个知名的品牌;就企业荣誉而言,星网卫通被评为2014-2015年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中关村新锐企业十佳,仅成立两年就破格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持了北京市几项重大科技专项。

星网卫通产品种类分两大类——动中通和便携站,其中动中通又分为车载、船载、机载三种类型。目前,主推车载和船载动中通,车载动中通是公司销售量最大的,一年超过200套,在国内位居前列,产品遍布几乎所有省市,公司参加了国家应急通信和反恐网的建设。

技术创新,打造高质量、价格亲民产品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表现在对市场机遇的准确判断,更在于自身的科研创新实力,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团队优势、管理优势、如何拓展思路等均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星网卫通创立初期,市场上的大部分动中通天线产品价格较高,限制了产品应用领域,只能用在一些特殊行业,无法在一些对成本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和民用市场进行大范围推广。

星网卫通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产品的整个技术方案,在保证相同产品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价格。例如动中通天线的动态快速启动问题,车载大颠簸、船载大风浪的情况下信号的稳定性难题等。星网卫通的技术创新把卫通天线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提高了一个台阶,同时使价格降低了一个台阶,这些优势很快得到市场认可,让公司打开了局面。

其次,一个优秀的产品不仅是有技术优势,更是有完善的品质管理。目前星网卫通批量化生产更加注重品质管理,注重供应链和生产环节、测试环节,形成一个闭环的全流程管理,公司取得了国军标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原来老周也是一位诗人。我们就这样熟悉了,周末也常常一同下乡采风。有一次,我们在乡下遇到了老马。老马炒了几个菜,在露天的稻床上,我们兴奋地喝起酒来。他们谈论着稻草,谈论着稻草中的诗意。老马和老周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竟把我晾在一边。

再次,优势还体现在公司能把握住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企业经常参加国内行业展览会和国际展览会,更好的把握行业的趋势前沿和潮流,让企业始终保持在市场前沿,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上述认知和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地位,星网卫通要极力拓展思路,要把目前卫星通信产品进一步低成本化、模块化、使用便捷化,让其更符合民用市场的需求,这是公司下一步发展重点。预计2017年,民用产品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自主研发,在同质化竞争中披荆斩棘

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星网卫通作为一家仅2年就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利剑,更是星网卫通的发展之道。

星网卫通作为一家成立2年就破格提拔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附加值几乎都来自自主创新。徐烨烽告诉记者,当前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立足;同时,同质化竞争会迎来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容易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星网卫通正是在第一阶段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的高性价比卫通天线时期,创新性的改变了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改变了卫星通信行业的格局,才使公司在2012-2016年期间迎来了快速发展,并占据了很高的行业地位。

同时,星网卫通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一优势正在渐渐丧失,其他公司也在模仿做类似的产品。星网卫通如果不再技术创新、不再去改变公司格局,将会限制公司未来的发展。其一,开发更加适用于民用市场的卫通天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管控使价格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满足民用化、模块化、便捷化使用要求;同时,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解决部队信息化当中的高精尖要求,如要求卫星天线更加小型化、多频段兼容化、卫通天线与其他通信手段的无缝连接化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其二,创新公司的运营模式。当下有种趋势就是一些企业从系统设备生产商向卫星系统运营商转变,当然,星网卫通并不是也要走这条路,但是下一步在运营模式上肯定会有创新。创新是贯穿星网卫通发展的主线,通过自主创新使产品有特色、有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来改变企业的发展格局。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

星网卫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表现在方方面面,并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力争让企业理念与个人发展统一起来,让员工对公司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星网卫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团队,目前公司的人才架构在国内行业有很高水平,人才的互补性和人才的数量较为合理。在人才培养上,星网卫通不遗余力,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相互培养机制的形成,员工之间互相学习、提升、交流,养成一种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传统,技术资料在内部可共享,内部的学习体制流动畅通。此外,星网卫通也在人才储备上下大力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后续人才,加强人才的引进,和高校进行洽谈,并设立奖学金,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公司。

星网卫通对人才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对引进人才的沟通方面,有时为了一个人才,甚至放缓手头工作,专门会见人才,以求达到其思想上对未来事业及对公司理念的认同,保障核心人才对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未来事业目标理想的一致性,这一点是星网卫通真正魅力所在。

厚积薄发,产品品质铸就一流企业

快速盈利和产品品质在某些时候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家公司经常要面临的抉择。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取舍,变得尤为重要。星网卫通走过弯路,经历过风雨,最终坚信产品品质才是公司成长为一流企业的不二法宝。

一款好的产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研发,这期间能否“耐得住寂寞,不受外界诱惑”,显得至关重要。经历过经验教训之后,星网卫通明确了研发重点和发展主线,再有余力的基础上才会再行开发新的产品——代表未来产品技术发展和批量生产的趋势的产品,能对公司未来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产品,摒弃那些只有短期经济效益的产品。因此,星网卫通逐渐减少外部合作的工程项目,逐渐增大自主研发产品和代表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性产品研究的比重。

星网卫通致力于成为国内外卫星通信领域的一流企业,什么是一流?徐烨烽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一、一流就是能把握整个行业的技术最高峰,敏锐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公司的顶层规划能深度融入国际卫星通信技术的产业圈。因此,星网卫通首先要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知名行业展会和学术交流会,了解最新的产品技术潮流。如国际目前流行的是相控阵天线、新型智慧天线及超材料天线,这是国际前沿,只有知道一流是什么,才能争取做到一流。

二、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团队。公司通过更大的力度引进人才,以支撑公司向民用方向的战略发展,未来卫星天线的发展是从传统抛物面天线发展成智慧天线,大型天线会向大S射频终端一体化天线发展,技术的改变和产品模式的改变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公司未来会对人才加大相应的股权激励和改革,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团队。

三、一流的条件支撑。公司4万平米的产业化大楼,办公条件优越。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产品试验条件建设,建设大型的支撑卫星通信天线研发和产业化的环境实验条件,包括淋雨、冲击、震动、高低温等的实验室,同时要建设微波测试实验室,以此来支撑产品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成为国际知名的天线稳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天线稳控解决方案的技术优势体现在惯性稳控方面,除了卫星通信,公司进一步拓展技术优势,并向更多新的方向拓展。目前,公司把惯性稳控优势拓展到光电稳控、无人机稳控等领域,在纵向和横向上不断拓展,传承技术、规模、产值等优势,让星网卫通做强做大。

公司未来“十三五”规划是基于横向和纵向的规划。横向上,公司将基于惯性温控技术的应用拓展,如飞控、光电稳控等努力,保持每年20%产值和利润率的持续增长,预计在“十三五”末公司产值达到5个亿。纵向上,公司在卫星通信产业上不断深耕,在国内外树立起一流的品牌和地位,牢牢把握未来卫星通信的趋势,巩固公司在卫星通信产业的地位。

本刊记者_李宇英

猜你喜欢

卫星通信一流天线
具有共形能力的阻抗可调天线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铱卫星通信业务发展分析及思考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天线音响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高通的LTE与Wi—Fi共享天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