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该公开的信息,为什么要等“责令”

2016-10-23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内涝责令点睛

本该公开的信息,为什么要等“责令”

【舆情回放】备受关注的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因河南周口市政府公开的调查报告中,未涉及当事人申请公开的两方面内容。日前,河南省政府做出决定,责令周口市依法作出答复。

【网络舆情】

@澎湃新闻网:为什么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多年的今天,公众想要依法获得正常、基本的政府信息,还要绕这么大弯子,非要上级政府发话不可?除了行政手段,法律本身能否让政府部门“开口”?

【决策点睛】政务公开贵在有诚意。高考冒名顶替触及社会底线公平,有关信息的公开就不能避重就轻,而非要上级政府发话不可,这本身更不正常。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在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上,我们的地方政府需要多找回一点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因“无证购粮”获罪,跟时代的进步诉求格格不入,它只会强化本就不合理的粮食系统行政垄断经营。

——7月5日《新京报》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李某,因“无证无照”大量非法收购玉米,被当地法院判决构成“非法经营罪”发表评论

【网络舆情】

@平顶山晚报:针对城市内涝现象,有的地方也制订了“行动计划”,称几年来就告别“看海”模式,但如今在这场特大暴雨面前,似乎有些承诺也在“逢涝即瘫”中落空,这是只能怪暴雨来得太大太猝不及防、计划跟不上变化呢,还是行动仍未做好“最坏打算”或执行仍不到位?

@光明网:很多城市开启了“看海”模式,这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至少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当暴雨已经成灾,舆论却在调侃“看海”,不理性不公允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会极大干扰地方政府的抗灾救灾行动。

@ 中国青年报:应对突破排涝承受能力的极端天气,排水系统建设标准需要提高多少、成本要增加多少?把这些关键数据列出来,公众自然会弄清楚暴雨淹城的成因,应该归咎于极端天气还是薄弱的城市建设。

【决策点睛】 让城市不再“看海”,需要各地尽快补上水利历史欠账,特别是重点内涝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在这些治涝措施机制建设过程中,也要将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嵌入治理脉络中。这样,才能尽早打破“逢暴雨必涝,逢涝必瘫”的局面。

猜你喜欢

内涝责令点睛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名师点睛(9)
让人物“动”起来
画“狮”点睛
“轴对称”复习点睛
处罚法语言中的“责令”文化
“责令改正”的法律属性
“引咎辞职”可以“责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