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创新改革的打开方式

2016-10-23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7期
关键词:全域科技制度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全域创新改革的打开方式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创新、改革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也就是说,深化科技体制及相关体制改革,就是在不断完善“点火系”,让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全域创新改革治理体系。

★8个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提速,继今年4月上海实施方案获批后,近日京津冀、沈阳、西安、武汉、四川、安徽、广东也正式获批。

★为更好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7月5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修正后2015年GDP,增加了8798亿元。

★新供给经济学专家贾康近日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为严重的“供给约束”“供给抑制”,供给侧改革创新举措必须聚焦于科技创新和制度供给。

【本文重要信源】

1.万劲波: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2.胡伟:推进创新要“两个轮子一起转”;3.周民良: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区域发展新焦点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形成全域创新态势,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全域创新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即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基本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区域创新改革试验为基础通道,引领中国经济驶入新的创新增长周期。

1 全域创新改革的基本原理与内涵

创新理论是熊彼特最早提出的,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创造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材料、新的市场、新的组织等。而在熊彼特之后,以诺思和戴维斯等为代表西方经济学家将创新与经济增长相联系,形成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创新”解释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是为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而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并形成一种新创造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或经济管理形式。制度创新理论的提出,创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观,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和政策安排,活化经济成分、重启经济活力,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制度创新是生产关系。创新的内涵虽然很丰富,但核心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制度创新推动生产关系调整,而只有创新改革才能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块转起来、持续发力。制度创新属于以实践为基础的关系范畴,也有一个制度供给的需求,全域创新背景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理顺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优化创新的政策和环境,激活创新的资源和要素,强化全域创新改革治理体系。

2 全域创新改革的战略重点

【决策看点】

●最近,陕西省科技厅召开的科技人才发展座谈会提出,要紧贴陕西省的实际,加强人才政策供给侧改革,加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优化培育青年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坚持横向全要素、纵向全链条协同配置创新资源,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措施,建立校园微种子、微天使基金,打造校企研发平台+校园众创空间+微种子微天使,推行院校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建专业孵化器+政产学研孵化基金,开放需求众包、创新创业大赛、种子天使众筹;推广“一院一所” 模式,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依据全域创新改革的基本原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两个轮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搞好了,就会推动创新的发展;搞不好,就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仍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没有完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而是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尤其是创新治理体系运行不够有效,政府存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为此,全域创新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政策众创、政策众筹的创新模式,涵养良好的创新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首先,抓住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这个“总开关”。

探索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更好、但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尤其要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打通部门之间资源与要素联系障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横向、扁平化的资源流动与配置模式,更有效地动员、集成和转化创新要素与资源。

其次,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构建全链条、贯通式创新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着力改变科研与市场分离状况,加快推进科研院所、高等教育等改革,加速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再次,探索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不能简单套用针对行政人员的规定和经费管理办法,给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链 接】

企业科技创新的三大成效和三大问题引人关注

近日,《人民日报》对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个省份25家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调研后发现,一些高新企业依靠创新使企业业绩逆势增长,呈现良好势头,主要取得三大突出成效:创新氛围浓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依靠创新降低成本实现转型升级;重视研发和工匠精神,奠定坚实根基。同时,也发现还存在三大突出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待强化,民企投资存壁垒;产学研相互脱节,产业工人培养存在盲区;行业标准制定存在不够科学等问题。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6月30日

3 开启全域创新改革的新局面

推进全域创新改革,要在空间布局上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这也是一项国家重大区域创新实践。按照国家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8个改革试验区,将率先担负起先行先试的重任,在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上拿出新的思维和办法,为全国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进程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

独立版块的京津冀是跨省级行政区域,其创新改革要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促进京津冀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新型合作机制,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和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东南沿海的上海、广东的创新改革要素相对密集,全域创新改革要更好地利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先行优势和发达的产业、科技基础,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地聚集和转化创新要素,加快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其中,上海创新改革试验区将以科创中心建设为根本举措,重点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市场化投入、人才引进、开放合作等方面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而广东则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改革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创新合作,加快建立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决策看点】

●7月2日,湖南省科技厅透露,2016年度湖南省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已结束。日前,省科技厅将形式审查合格的省自然科学奖项目87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3项及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288项在科技厅网站进行公示。今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首次受理创新团队奖,共有5项省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项目,其中,高校推荐4项,企业推荐1项。下一步,7月份开展网络评审工作。

【链 接】

未来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都将基于云产生

近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6腾讯“云+未来”峰会上发表《云上生态的新探索》主题演讲,表示未来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都将基于云产生。他认为,不管是之前提到的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现在看到未来很热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甚至未来的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等,它的后台的核心一定有一颗在云端的大脑。未来主体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处理大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和武汉市推进创新改革试验,要与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产业升级相结合。其中,安徽创新改革试验区将以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加快依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而作为中部唯一入选城市,武汉创新改革试验区则强调坚持市场化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发挥区位、科教等优势,着力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全新的产业创新体系,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区、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示范区。

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安市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将不同程度地突出军民融合发展的特点。比如四川把全域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而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西安创新改革试验区将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开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改革的先行先试,强化全面创新驱动和全面深化改革双引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创新改革试验,突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金融、国企改革、人才支撑、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引领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总之,全域创新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扶持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域创新改革治理体系。相对于上述试验区,其他地区全域创新改革要借鉴“国家试验”的经验和做法,将其融入本地区创新改革具体实践中,紧紧扭住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这个核心,大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改革,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全面聚焦重点创新改革任务,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的硬招实招,形成改革亮点、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开启新的增长周期。

您觉得本报告有价值吗,有价值,请在《读者服务卡》上圈101; 否则,请圈102。

猜你喜欢

全域科技制度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科技助我来看云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科技在线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