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2016-10-22

健康必读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医试管婴儿首例

2016年9月2日18时19分,著名医学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创始人、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5岁。

张丽珠教授的人生之路传奇跌宕,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为悼念张丽珠教授,本刊将为大家重现张丽珠教授的医教人生。

逐步坚定的学医志愿

张丽珠祖籍云南大理,1921年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耀曾是老同盟会的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起义。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张丽珠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1937年,张丽珠中学毕业时的宏大志愿是学航空,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要制造飞机,还要开飞机。

但是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家里不允许她走那条艰难的道路。张丽珠只好留在上海暨南大学借读了半年,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医。

医学原来并非她的最初的志愿,但1938年,父亲的突然去世,让张丽珠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身怀绝技、治病救人,由此改变初衷,坚定了学医的意愿。而这也是纪念父亲文中一句“良医良相尽,此事最堪哀”的需要。

深入其中才知道,学医可不容易。但是张丽珠很顺利,大学期间从来没有开过夜车,按时睡觉,在发回的考卷上,也总看到“Excellent”的评语。

1944年夏,张丽珠还获得“最优秀毕业生奖”。毕业后,她到沪西产妇科医院担任住院医师。

赴美、英游学学习了大量妇产科知识

1946年到1951年,张丽珠赴美国和英国留学。

犹记得当年的心潮澎湃,张丽珠在曾经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动情地回忆:

“1946年,我登上了一艘驶往美国的自由舰梅格丝将军号,乘的是紧急舱,船上还有不少年轻的朋友,大家都怀着雄心壮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梅格丝将军号历时13天,从上海直达旧金山。晚间抵达港口,停留了一晚,大家都到甲板上来看金门桥及山上的灯火,心情是多么激动呀!”

抵达纽约后,先去了Columbia 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进修。此时,巴克斯顿正在开展妇科内分泌学的研究,四处招兵买马。张丽珠幸逢其会,由此开始涉足内分泌学最尖端的研究。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凭借这自身的努力,张丽珠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系统地学习了妇产科病理学、妇科内分泌学知识。

1947年下半年,张丽珠从巴克斯顿的实验室转到纽约医院的妇产科工作。半年后,与Eugenie P. Leslie一起研究细胞学检查方法在早期癌瘤诊断中的作用,并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女医师协会杂志》上。

土方法“造出”中国首个试管婴儿

1988年3月10日,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取名萌珠。萌的意思是萌芽——开始,珠是感谢她的缔造者张丽珠。患者经检查明确为输卵管不通,即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妊娠成功。

但是从试管婴儿在中国诞生,中间还是经历了不少曲折的。

1982年,张丽珠决定开展试管婴儿的研究工作,组织妇产科的同事和研究生们,与北医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一起开展相关研究。

事实上,试管婴儿技术出现后,也有外国专家来中国推广,并先后在台湾、香港取得成功。但他们在北京、广州等地连续做了十多例,均以失败告终。他们感到很困惑:居然找不到卵子!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调查,张丽珠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抓住了在国内开展试管婴儿与国外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西方人没有孩子是因为当事人不愿意,待事业稳定下来后,年纪已大,不容易怀孕,这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是国内的人是有病理原因的,有好多人是因为年轻时不能生,输卵管被堵塞。找到原因后,张丽珠把腹腔镜取卵改为开腹取卵。1984年,她和同事们顺利解决了取卵问题。

除了技术问题,还有当时的舆论问题。

老百姓不懂得什么是试管婴儿,误以为张丽珠他们是偷偷用了他人的精子。还传出这样的说法:“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还搞什么试管婴儿?”“这是和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试管婴儿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

就是在这样舆论非议的压力下,1984年张丽珠又开始了试管婴儿工作,1986年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其成功的标志就是试管婴儿临床妊娠成功。

其实,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等,也均出自张丽珠之手。有人称赞张丽珠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猜你喜欢

学医试管婴儿首例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华佗学医
高龄妈妈生二胎,别急着做试管
500kV复合套管加装防污闪辅助伞裙技术研究
望子学医
澳大利亚:试管婴儿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
做试管婴儿都生双胞胎吗
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在醋酸仲丁酯尾气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