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更多科学“对撞”

2016-10-22柏木钉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对撞对撞机辩论

柏木钉

中国现在是否该建造超级对撞机?近日,科学家们就中国建设超级对撞机是否会超过预算、是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是否会挤占其他领域的研究经费、能否实现其科学目标等问题展开辩论,使一个原本在专业圈子内部“窃窃私语”的问题,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话题。

中国该不该上马超级对撞机是个专业的科学问题,目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成共识尚需时日。但笔者认为,科学家们围绕某些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公开辩论、激烈“对撞”的做法值得提倡。

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图/法新社)

首先,这种“对撞”有助于减少重大科技决策的盲目性。回顾我国的科技发展史,既有“两弹一星”“探月工程”“大飞机”等许多成功的案例,也不乏令人遗憾的决策。决策之所以令人遗憾,主要原因就是上马之初缺乏充分论证。“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的最大特征,那些耗资巨大、研究前景难言明朗的重大科技项目,上马之初尤其需要充分听取业内专家正反双方的深入论证,否则可能重蹈国外一些大科学工程半途而废或无果而终的覆辙。

其次,这种“对撞”有助于培育健康的科学文化。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快马加鞭、经费投入逐年递增、科研仪器日新月异,青年才俊不断涌现,急需补钙的当属健康的科学文化。在科学文化中,最为缺乏的恐怕就是知无不言、充分探讨的科学氛围。由于“人情面子”等原因,一些科学家在科学话题面前选择了沉默,结果要么是伪专家大行其道,要么就是本不该上马的项目匆忙开工、不该结题的项目蒙混过关。只有百家争鸣,才能迎来科技事业的百花齐放。

再次,这种“对撞”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只有6.2%,落后于科技发达国家。公众科学素质偏低不仅拖了科技创新的后腿,还使“吃茄子就能包治百病”等谬论大行其道。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观点“对撞”是普及公众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正如有媒体所评论的那样,一个月前,中国99.99%的人可能对大型对撞机还一无所知,但一个月后,超级对撞机却逐渐演变为一个公共话题。经过专家们的辩论,公众对超级对撞机的作用、发展历史等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效果远胜过场面宏大的“我说你听”。

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场围绕超级对撞机该不该上马的“对撞”中,讨论双方都以理服人、就事论事,既没有以势压人,更没有辱骂约架。希望科技界这样的“对撞”更多些,不管是重大科技决策,还是“有的能重复、有的不能重复”的实验结果。※

猜你喜欢

对撞对撞机辩论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中国高能物理项目再受瞩目
恒定电流测试题
什么是对撞机?
同影子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