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三年大考
2016-10-22金姬
金姬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使上海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趋于完善,金融开放度及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尽管上海不是国内唯一的自贸区,但其金融创新是所有自贸区中最有代表性的。
上海自贸区3周年前夕,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对“金融成绩单”给予了肯定:“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浦东金融开放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创新成果迅速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
金融开放了,风险系数也随之加大,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区也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简大年自豪地表示:“在鼓励金融领域开放和创新的同时,自贸试验区也高度重视对各类金融风险的防范,已经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准入管理专业化、风险监测常规化、风险处置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区内各类金融机构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大型风险。”
从1.0到3.0
从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金融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从DOS系统升级到Windows系统”。
“1.0版”确立了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推动了金融改革的顺利起步。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出台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51条意见(简称“金改51条”)。
其中,人民银行的30条意见涉及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风险管理六方面内容;银监会的8条措施主要是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证监会的5条措施旨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度;保监会的8项措施侧重于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功能型保险机构的聚集。
同时,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先后出台了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等十余项实施细则。这些意见和实施细则共同构成了上海自贸区前两个阶段金融改革的总体政策框架。
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接入这个系统,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从此,上海自贸区金改进入了“2.0版”时代,其标志是围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投入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在这个阶段,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业务得到全面发展。
2015年2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及2015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的《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改新40条),被认为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3.0版,主要任务是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有管理的自由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风险。
作为上海自贸区内的重点企业,全球医药、生物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公司药明康德因为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一些金融创新政策而受益匪浅。
药明康德相关财务人士表示:“在以前,我们国内的资金账户和境外的资金账户各自独立。而在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新政后,我们在自贸区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银行伙伴的配合下第一时间设立了跨境双向资金池,通过在自贸区内开立的人民币专用账户将境内账户和境外账户对接。”
此外,药明康德的FT(自由贸易账户),可以让自贸区内公司享受境外市场的外汇牌价,利用境内外在岸和离岸两个汇率市场。药明康德相关财务人士透露:“我们通过 FTE(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或 FTN(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账户办理结售汇或外汇买卖业务,可以根据外汇市场情况,自由选择在岸市场人民币或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交易汇率,寻得最佳价格,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例如,今年9 月 1 日公司出口收汇,通过 FTE 账户收到一笔境外汇入货款3000 万美元。询价后,在岸美元USD/CNY 报价 6.6621,离岸美元 USD/CNH 报价6.6850,我们选择在离岸 CNH 市场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 2 亿零55万,比在境内市场结汇可多得人民币 68 万元。”
“金改40条”落地近一半
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在上海自贸区3周年前夕表示,截止到目前,一行三会发布的“51条”政策已基本破题,“金改40条”政策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其中,“金改40条”开放创新措施中已有19项政策通过出台细则或推出创新实例的方式取得突破,5项政策已初步拟定细则,正在推进中。
连续3年参加上海自贸区评估工作的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对《新民周刊》表示,“金改3.0版”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及政策框架进一步优化。上海自贸区率先建立宏观审慎的本外币一体化境外融资制度,为经济主体跨境融资、人民币扩大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提供了监管框架和操作性通道。
二是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FT账户既可以提供各类人民币业务服务,也可以提供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外币业务服务,通过间接参与模式扩大FT账户适用范围,通过FT账户系统可以进行利率衍生品交易及人民币电子商业汇票跨境结算等。
根据浦东金融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7月底,已有45家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其中,银行37家,证券公司2家,交易所2家,财务公司4家),区内近8万多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5543个,当年累计账户收支28184.4亿元,月末FT账户余额1326.9亿元。
三是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创新进一步深化,为跨境电商提供本外币支付结算、资金汇兑、贸易融资、跨境物流等综合金融服务,增加FT账户信贷融资品种拓宽跨境融资渠道,首创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上海金”人民币集中交易定价,上海清算所首推中国信用债指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设“科技创新板”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专业化市场平台,首建中外合资再保险经纪公司等。
四是金融监管进一步创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市银监局、上海市保监局分别印发新的监管规则和办法,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监管服务、强化风险监测和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同业自律规范等。
赵晓雷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使上海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趋于完善,金融开放度及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15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52.2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的16.2%。
步子大一些 篱笆紧一点
针对外界担心金融放开后的风险防控问题,施海宁在总结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3周年工作时特别强调“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机制不断完善”。据悉,上海自贸区内探索以宏观审慎管理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取得进展,政府信息共享工作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已发布试验区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逃税细则,“三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沪机构为主体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已开始启动,上海银监局、上海保监局发布了试验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并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责任。
施海宁指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下一步工作之一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创新和监管协调,探索构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安全网建设。“围绕简政放权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要做好‘两张网的建设工作。‘一张网是综合监管,即以市场全覆盖为目标、以信息互联共享为基础、以监管合作为保障、以综合监管联席会为平台、以业界自治为补充的综合监管模式。这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我们主要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另‘一张网是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即在政府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监管部门和社会自律团体的信息,形成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信息披露网,为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夯实基础。”
在赵晓雷看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主要是跨境资本融资平台建设还需提升和扩展,探索金融服务业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推进人民币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跨境资本融资及离岸业务一揽子结构性税收政策尚未落地。适应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的金融监管制度(宏观审慎管理MPM及资本流动管理CFM组合框架)的工具箱要有效充实,大规模、高频次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要有实战操作。此外,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尚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