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模式与共生机制※

2016-10-22寇光涛卢凤君王文海

现代经济探讨 2016年9期
关键词:链条共生服务平台

寇光涛 卢凤君 王文海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模式与共生机制※

寇光涛卢凤君王文海

内容提要:我国已步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换挡的新时期,如何保障农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链条上的相关经营主体互利共生与合作共赢,意义重大。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提出新常态下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农业产业链整合的“黏合剂”,基于“核心企业+现代服务业”搭建服务平台是农业产业链整合的调节器,并由此形成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链族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以及链网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上述模式的优化,利用生物共生理论,基于不同整合模式共生能量形成与分配,剖析了农业产业链整合运作的机理,并从契约调优、分配激励和协同增值等角度进行了机制设计,以期为企业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农业产业链整合 链条式 链族式 链网式 共生机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时期,过去传统农业产业链整合的粗放、低效的方式,导致我国农业加工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全社会范围的渗透,导致农业产业链发生了变化,在管理观念、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亟待完善。新常态下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必须遵循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和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设计全新的农业产业链运营模式。随着我国一产、二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围绕着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产业链的整合创造了更大的整合空间,链条上相关经营主体对规模化服务和综合性服务需求势必将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形成统一的平台运营商。因此,探究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有效模式,并深挖其成功实施的机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整合的路径模式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主要依托“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链,影响了产品链和价值链。由于政策导向、商业模式变革、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助推,使得原有的产业链条在成本管控、空间布局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立足于传统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基础之上,突出“核心企业+现代服务业”的聚合作用和链接作用,从链条的纵向维度、横向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模式进行全面、客观地梳理和总结。

1.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从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角度来讲,链条上的核心企业通过收购、合资等契约合作形式将链条上的相关成员串联起来,对链条上的其他成员进行控制,将外部的交易内部化,组成一条从生产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的链条。为了增加链条链接的柔性,以产品链为基础,通过整合产业链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科技、信息、物流等服务链,合理配置各链条各环节上的生产要素和服务要素,拓展科技推广、现代物流、信息交互、食品安全检验追踪等功能,形成链条式服务平台模式。链条式服务平台模式“弯曲”了传统的产业链,处于传统产业链两端的供应商与客户能够彼此交互接触,增加产业链增值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

以五得利面粉集团为例。该企业通过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拉长和拓展产业链条,从一个日加工能力仅15吨的小磨坊,发展到日处理小麦能力2万吨以上的中国面粉业的龙头老大。该企业作为当前我国最大的面粉加工集团,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链条上游和下游进行网上购销对接等交易方式,构建面粉产业链的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服务系统,完善基地建设、加工物流、市场预测等功能,不仅为产业链上相关的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服务,而且基于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创新和丰富产品的类别,实现链条上相关成员的增值和得利。

图1 农业产业链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借助全链条的纵向服务能力增加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增值机会和增值空间,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核心企业控制了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服务平台的链接作用,使得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更为容易地协调合作伙伴的关系。此模式的缺陷是对资金需求量大,链条之间依靠契约形式链接,成本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2.链族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从产业链的横向整合角度来讲,核心企业通过联盟、参股、并购等途径,与多条产业链条上的经营主体进行相互关联,并运用互联网思维、电子信息技术,依托自身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得两个或者更多并行的产业链之间的交互合作更为紧密,形成了产业链的链族,即链族式(多条产业链)服务平台模式。链族式服务平台促进不同链条的供应商、加工商和经销商之间进行协作,链条与链条之间共享信息与资源,价值的增值过程呈现跳跃式增加。链族式服务平台不仅具备一般的仓储、运输、加工、交易的服务功能,也衍生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人才服务、旅游观光等功能,其服务功能覆盖了整个农业产业链族。如图2所示。

以大北农集团为例。该集团成立之初仅2个人和2间房,经过20年的发展,集团发展成了拥有2万名员工,市值超200亿的农业科技集团,形成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链族,目前公司在全国设立60多家生产基地、8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服务中心,建立了集产品、服务、资讯、管理、财务、推广为一体的360°链族式服务平台,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人才培训、投融资、专家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借助产业链的横向整合,由简单的企业扩张转变为产业链横向的纵深发展,摒弃了产业链纵向大而全、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

图2 农业产业链链族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链族式服务平台发展模式实现不同链条上的成员的协同合作,完成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对资本的要求降低,从“链条”演变成“链族”的模式,使得服务的成本更低、服务的范围更广,基于价值分配的增加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多个产业链的成员相互间进行产品或服务供需交换、谋求共同战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利益差异与冲突。因此就必须形成一种长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来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合作,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

3.链网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从产业链的空间整合角度来讲,网络时代的产业链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依托区域的自然、交通等优势,形成具有区域性或者跨区域性的生产网络体系,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依托自身和众多的高水平专业化服务机构等共同合作,持续加大信息、研发、咨询、人力资源、金融等“软”的无形投入的比重,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业的“跨界”平台,即链网式服务平台模式。该模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诸多群体彼此依存,出现了为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再服务,产业与产业之间融合互促,加大了“跨界”的程度,实现飞跃式发展,如图3所示。核心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将中小企业“内部化”,重新配置产业集群中的生产要素,中小企业做大最擅长业务,其他非核心的业务逐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外包,提升产业链上的主导企业和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图3 农业产业链链网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

以北大荒集团为例。该集团通过粮食、油料、甜菜、水果,肉类、牛奶、水产品等领域的交互与结合,构建了一个涵盖软件与硬件、农业与服务、信息与金融相结合的庞大产业链,搭建起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链网,并且形成了以农机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金融服务等为支撑的立体联动市场结构。随着集团大规模的链网整合,其逐步向着专业化、扁平化、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与之相关联的中小企业也得到规模化发展,对集团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形成一种在空间中聚集、开放式互动成长的局面,产业链整体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链网整合模式以核心企业“跨界”平台建设为纽带,促使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逐步向着战略联盟的方向发展,区域内各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产业链的链网整合发展模式通过多元化发展,获得持续有效的增值能力和竞争能力,产业链链网的运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此种经营模式对于核心企业的协同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等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二、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共生机理

1.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共生机理

自从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贝里提出共生概念后,这一生物学思想很快被引进到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并作为解决某些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理论指导。共生指的是不同生物属种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它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组成(孙晓华等,2012)。根据产业链网络的物质、价值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特点,以及不同产业链间关联关系,产业链网络共生关系可分为寄生共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互惠共生关系三种。

从共生的角度来定义产业链整合,认为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企业,依托现代服务业搭建共生的界面,不同链条上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相互依存,最终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有机融合的共生体。这个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新能量,这种新能量叫做共生能量,即农业产业链整合的组织能,由组织的动能和组织的势能构成。组织的动能具体表现为核心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推广能力,其主要由组织的综合质量及组织的速度因子决定;农业产业链整合组织的综合质量主要取决于知识网络、组织形态、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等;农业产业链的速度因子主要由产业链的成本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运行效率决定。组织动能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D表示组织的动能,F(K,O,M,I,S)表示组织综合质量、V(CM,RC,OE)组织的速度因子、K代表产业链组织既有的知识网络、O代表组织状态、M代表经营管理能力、S代表服务水平,CM代表成本管理能力、RC代表风险防控能力、OE代表运行效率。

组织的势能越高具体表现为链条上相关经营主体收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处在行业生态中的领先位置,其主要由组织综合质量、组织模式系数和组织的生态位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s表示组织的势能、G代表组织模式系数、H(E1,E2,K,En)代表组织的生态位,Ei,i=1,2,K,n表示组织对第i种资源的配置能力。

2.不同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共生机理对比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产业链组织的共生能量为E=ED+ES。本文基于对产业链整合的链条式、链族式和链网式模式的共生能量进行比较分析,来阐述产业链条整合系统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和持久性等特征,并形成农业产业链整合共生机理的有效结论。

通过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和共生组织的动能和组织的势能的分析,认为链条式整合模式共生界面不稳定、不连续,共生能量非对称分配,偏寄生共生关系;链族式整合模式能产生连续的共生界面,能产生稳定的共生新能量,偏偏利共生关系;链网式整合模式形成稳定的共生界面,能量全方位交流,且产生连续的共生新能量,偏互惠共生关系。

表1 不同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共生机理对比分析

三、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共生机制设计

从三种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根本特征以及共生关系的分类出发,进行相应的机制设计,强化链条上相关经营主体的动力和能力,保障三种整合路径模式的顺利开展与优化提升。

1.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的共生机制设计

寄生性共生关系是指基于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衍生出许多其他的共生单元,核心企业通过对链条成员的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业产业链的链条式整合模式中,契约是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了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农户生产的相关信息,不断向链条的上下游进行拓展,需要基于食品安全、加工控制、品牌打造、产品定价等建立契约关系。契约一方面规范了生产者的经营管理行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使消费者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宏观政策的变动、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关联产业的相关信息可以传达到链条的核心企业,影响其他共生单元产业链环节,以契约调优为手段,提升链条对其他成员的激励约束能力、信誉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链组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产业链的组织动能变大,相关的优势资源向产业链聚集,产业链主要成员生态位上升,组织势能变大。对于五得利集团来说,评判与筛选链条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根据其发展能力分别选择与其建立紧密的、半紧密和松散的合作关系,使得产业链的规模扩大,实现不同紧密合作关系下链条成员之间的调配组合,形成了较为持续的共生关系,契约调优行为能使各环节的行为协同,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

2.链族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的共生机制设计

偏利性共生关系指的是不同链条上两个以上单元具有竞争合作的关系,即农业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后不同产业链上各环节同类共生单元之间存在极强的竞争关系,异类的共生单元建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共生合作关系。双方竞合的前提是基于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形成的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核心企业利用链族式服务平台,控制产业链链族上的关键资源,基于相关成员的贡献程度、创新能力、所承担的风险情况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提高整个产业链链族的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和控制能力,迅速提升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农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更好地强化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合作的动力,提升其发展的能力,链条组织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得以提升,农业现代服务业带来规模效益更加明显,大幅度地降低了链条间和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及服务成本,随着成本管理能力提升,产业链族的组织动能和势能变大。大北农集团在链条横向整合过程中尤其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构建了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较完善的选才、聚才、用才制度。利用链族式服务平台的网络人才库,带动了大北农业集团体系化创新能力的建设,为产业链的整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共生能量,使得共生单元在不同的链条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

3.链网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的共生机制设计

互惠共生关系指的是针对某些区域的链条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类共生单元存在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异类共生单元构建的是互惠互利关系。链网整合模式建立的网络合作模式中,各参与方有着极为相似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所形成的战略联盟、集群在整个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系统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协同增值是产业链网服务平台的生命,其主要是指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和与其相关的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基于共同增值各参与方实现协同进化,加快链网之间各环节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是产业链整合过程中互惠共生关系的实质。

基于链网服务平台的协同共享意味着信息的对称性和完备性提高,相关经营主体实现协同决策的价值增值空间更大,链网组织的组织动能更大,可以为产业链积聚优势资源,从而使产业链网的组织势能持续变大。新常态下北大荒集团以东北地区为依托,实施“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战略布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融入大量的信息、金融、知识等“软”要素因素,互补链网上相关成员之间的能力,帮助集团发现商机并迅速占领市场,成员之间由于业务联系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和网络化的规模效应,强化核心企业协调服务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也整体提高了链网上其他成员的盈利水平。

四、结论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企业,依托现代服务业搭建平台,增加非核心企业对服务平台的依赖程度和拥护程度,基于产业链的链条式整合模式、链族式整合模式和链网式整合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其体系化发展能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链条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需要建设涵盖技术、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优化链条成员之间契约关系,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过滤和筛选,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改变寄生共生关系主导的发展现状,强化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链族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需要衍生出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服务功能,基于多条链条上的经营主体共享合作、优势互补,强化产业链条与链条之间增值的机会和能力。还要构建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对贡献突出的链族成员进行激励和补贴,加强链条之间的协同能力,调优偏利共生关系,提升系统的运营效率。

链网式服务平台整合模式需要从共栖互利共生关系出发,利用链网服务优势,基于“跨界”服务平台,将中小企业“内部化”,重新配置生产、管理、服务等要素,降低产能的过多投入,促进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等深度合作,构建互为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链链网集群演化的优胜劣汰,构建健康发展的平台生态圈。

1.赵亚蕊:《国外供应链整合的研究述评与展望》,《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1期。

2.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期。

3.宋旭琴、蓝海林:《产业链整合战略与组织结构变革研究》,《商业研究》2012年第7期。

4.曾楚宏、王斌:《产业链整合、机制调整与信息化驱动》,《改革》2010年第10期。

5.丁慧媛:《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9期。

6.成德宁:《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7.万俊毅、欧晓明:《产业链整合、专用性投资与合作剩余分配:来自温氏模式的例证》,《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9期。

8.陈强强、窦学诚、王文略、马丁丑:《基于ANT视角的葡萄酒产业链整合机理研究:以甘肃葡萄酒产业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第6期。

9.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10.孙晓华、秦川:《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的比较及借鉴》,《经济学家》2012年第3期。

[责任编辑:徐元明]

F302.3

A

1009-2382(2016)09-0088-05

寇光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卢凤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王文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83)。

※本文系北京市科委专项课题“北京农科城创新驱动与高端服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151100003115072)、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230599)的中间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链条共生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个性链条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共生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