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载人登月相关问题分析
2016-10-22熊明华刘永喆宋轶姝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熊明华刘永喆宋轶姝(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俄罗斯载人登月相关问题分析
熊明华1刘永喆2宋轶姝3(1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3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2015年4月16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2016年1月改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局长伊戈尔·卡玛洛夫公开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8-2029年执行无人月球飞行任务,将在2029-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这是俄罗斯官方首次明确载人登月时间。4月22日,联邦航天局副局长雷斯科夫在接受俄罗斯-24电视台采访时也对此确认,俄罗斯将于2029年送航天员到月球。
2015年10月27日,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RKK Energia)总经理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在参加莫斯科航天技术会议时再次强调,俄罗斯计划在2029年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并登陆月球。
1 引言
早在2012年,俄罗斯就提出2027年前后在月球上建立常驻考察基地。2013年3月17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γ射线光谱实验室负责人伊戈尔·米特洛法诺夫就公开宣布,俄罗斯将重启月球探测计划。同年12月,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俄罗斯将发展月球基地等空间探索项目,旨在重获航天强国地位。罗戈津称,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应参与建立月球基地这类“富于远见”的项目,以助俄罗斯实现太空探索雄心。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列夫·泽列内表示,月球被视为“第七大陆”,俄罗斯正制定一项长期探月计划,以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为目标。据卫星新闻网站(sputniknews)2015年9月4日报道,俄罗斯目前正着眼于高技术月球基地,该基地将是俄罗斯航天员、实验室、探测器发射与着陆点,甚至是天文观测台的集成。距离人类最后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已经过去40多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正在打算送探测器到月球上,以评估月球基地的潜在位置。
近几年来,随着国力的复苏和重塑大国形象的战略需要,俄罗斯强调要全面提高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力,以取得在月球、火星及小行星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主要航天国家都将月球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为顺应全球航天发展形势,巩固航天大国地位,俄罗斯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中,均将空间探索,尤其是月球探测列为其重点发展领域。近期,俄罗斯政府高层多次公开表示,要尽快启动探月计划,并明确提出要建立月球基地。俄罗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月球探测任务,重塑航天强国雄风,重返空间探索全盛时代。对于俄罗斯来说,制定此目标不仅能够实现发展航天、带动大国地位提升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保障其航天领域的持续性发展,保证俄罗斯的航天能力占据优势地位。
2 载人登月计划
俄罗斯一向重视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制定,在政府出台的每个航天活动发展规划中,都将月球任务列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4月28日,俄罗斯政府公布了《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为俄罗斯未来20年的航天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是继2010年美国新版《国家航天政策》颁布后,世界又一航天强国部署国家航天活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新版航天发展战略反映了俄罗斯航天领域发展的整体思想,并明确了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优先发展方向。新战略提出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的长期目标是不仅要保持、更要增强其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应对新挑战,获得发展环月空间及月球研究等航天新领域的经验,重点是开发月球,开展载人火星活动。具体计划如下:2020年以前继续运营“国际空间站”,并为新一代载人飞船飞行试验做好准备;2025年开发研究月球使用的机器人工具,开发实现载人登月的运输系统,如超重型运载火箭,部署月球空间站的创建工作;2030年以前实施绕月飞行,并实现俄罗斯航天员在月球上着陆,开发若干月球基地的基础设施:运送货物的登月航天器、复杂的月球机器人、将货物跨轨道运输至月球的特殊航天器;2030年以后实施大规模的包括月球在内的近空间开发项目,包括:定期载人登月飞行,在月球建设部署持续运营的空间站和研究实验室,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登月系统、火箭系统、飞船(货运和载人)、登月所需的复杂组件以及地球和月球轨道的运输业务空间服务站。
2012年12月28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联邦2013-2020年国家航天活动规划》。该规划提出俄罗斯计划实施月球深入研究工程—执行“月球-水珠”(Luna-Globe)轨道器和“月球-资源”(Luna-Resurs)着陆器计划,并将月球表面的物质样本带回地球。此外,将研制旨在把人送上月球的先进载人运输系统。
2013年4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2030年前及以远国家航天政策纲要》。纲要提到,俄罗斯用于载人月球任务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要到2030年后才能发射。此前,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计划在2020-2030年将航天员送往月球,2030年后在月球建立空间站。负责起草航天政策纲要的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Th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chinery)副所长阿纳托利·戈洛夫科表示,推迟登月计划是为了在能力和需求之间寻找平衡,防止航天发展操之过急。此外,纲要进一步强调了俄罗斯未来将实施包括月球车巡视和采样返回、火星研究站、金星探测、木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等在内的空间探测长远规划,力求重筑其空间探测能力。
俄罗斯“月球-水珠”轨道器在轨飞行示意图
俄罗斯“月球-资源”着陆器示意图
2015年2月24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审议了《2025年前及以远的载人航天的发展构想》草案。该草案明确提出,俄罗斯将月球探测列入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并计划于2030年前后执行载人登月。目前,该草案正在制定中,预计近期出台。
近期,《俄联邦2016-2025年航天活动发展规划》最终版已经完成,并递交至总统处待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表示,月球探测任务已被列入该发展规划中,相关部门正积极为项目第一阶段做准备。联邦航天局局长伊戈尔·卡马洛夫称,在2016-2025年将使用自动化机器人对月球表面进行研究开发。此外,卡马洛夫还表示,政府对此类对联邦经济发展有益处的项目都将无条件增加政府拨款。2021年,俄罗斯将发射由大量复合材料制造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用于飞往月球。2023年将发射新一代第一艘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随后将执行月球任务,计划于2025年从月球带回土壤样本返回地球。
虽然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但在具体执行上还存在不确定性。当前,面临国内航天故障频发、经济困难、国际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月球探测计划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由于俄罗斯规划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规划执行的监督部门,很多计划(包括月球探测计划)都有延迟。独立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的可能性较小,未来将会以国际合作形式实施载人空间探索。
3 载人登月目的
抢占月球资源
从各个国家的月球探测计划可以看出,21世纪初的月球探测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月球探测不再仅仅是满足国家政治、军事的需求,而是将科学探索和经济利益相结合,甚至与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挂钩。月球上最珍贵的是资源,哪个国家抢占了月球,就意味着它占领了优势地,月球可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目前各国开展月球探测计划也是基于获取资源这个目的。俄罗斯重启月球探测计划后,探月计划的规模更加宏大,计划陆续发射采用多种先进技术的月球探测器,最终实现载人登月和驻月,广泛研究月球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进行月球特殊空间资源的开发。
为载人登火做准备
在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之后,俄罗斯将利用登月技术进一步研究核动力运输系统,以月球基地为平台,实施载人火星飞行。在太空探索全球路线图中,火星探索是各国努力的共同方向。美俄专家也达成共识,为了准备载人火星任务,需要完成月球登陆任务,载人登月是载人火星飞行的技术前提,月球基地是火星探测的战略后方。
俄罗斯的月球探测计划也蕴含着十分复杂的动机,其中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也体现了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大国形象和综合国力,它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商业航天的发展都密切相关。
打造俄罗斯空间探索全盛时代
201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批评说,俄罗斯军工发展已显滞后,要采取“强有力而涉及面广”的路线,实现“跃进式”发展。俄罗斯的许多航天专家建议,俄罗斯应充分利用其月球探测的优势,通过可行的“大项目”带动,重筑俄罗斯的深空探测能力,重振航天强国雄风。俄罗斯计划将月球探测项目作为起点,为今后更远空间的探索项目做技术准备。
4 发展思路及实施步骤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伊戈尔·卡玛洛夫在2015年4月16日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8-2029进行无人月球飞行计划,将在2029-2030年将一人送上月球,俄罗斯将从现在开始做工作。卡玛洛夫称,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已经在制定月球飞行计划的初始战略,其目标是要在未来成为航天探索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尤其是在火星和月球任务方面。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为登月做准备。
发展低轨高纬度空间站,作为月球探测项目中转
2014年12月15日,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年度记者会上,联邦航天局前局长奥列格·奥斯塔片科表示,联邦航天局正在考虑发展低轨高纬度轨道空间站作为未来发展的选择,该项目缩写为VShOS。奥斯塔片科称,新的空间站可监测到俄罗斯90%的国土面积(基于其向着赤道的倾角比向着空间站的倾角高)。新空间站的建造将帮助俄罗斯实现月球计划,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月球任务的中转站。
低轨高纬度空间站建造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是发射多功能实验舱和ОКА-Т实验舱,作为新空间站的核心。预计到2020-2024年,月球探测计划中所需要的动力运输舱也可以完成。
ОКА-Т实验舱结构图
据称,俄罗斯新空间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载人登月基础设施进行飞行测试,即作为“跳板”,支持月球任务的执行。按照计划,航天器首先飞往空间站,然后飞往月球。总之,消息源称,建造高纬度空间站是俄罗斯2050年前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近10年来,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俄罗斯政府对月球探测,尤其是对载人登月计划态度发生过几次变化,加之航天局领导人的频繁变更,探月计划实际上并未有所推进。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国家外部威胁相对减少,领导人对航天的重视度有显著提升,月球探测项目也重新回到高层领导视野。尤其是经历了2011年、2012年惨痛的航天事故之后,俄罗斯政府痛定思痛,出重拳推动航天工业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此外,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作为曾经的航天强国,俄罗斯不愿屈居人后,希望彰显本国航天实力和地位。同时,间接地表明了俄罗斯欲参与月球和火星探测的野心。2013年、2014年,俄罗斯航天工业强劲反弹,以副总理罗戈津为代表的高层领导多次重提月球探测计划,并将其列入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际合作模式探月,分担资金投入和风险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项目管理局副局长米京于2015年3月12日表示,俄罗斯近期将着重关注月球开发计划,并打算与其伙伴国家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共同实施该计划,以期分担资金投入和减少风险。
俄罗斯根据本国国情和空间探索的实际情况,认为实现载人登月和火星飞行应当依靠国际合作。因此,俄罗斯已向其他航天国家抛出橄榄枝,希望实现强强联合,目前正在积极与欧洲、中国、印度等国谋求合作。
5 载人登月计划前景预测
载人登月计划实施的保障因素
为确保进入和利用空间的能力,俄罗斯推进新型飞船联邦号(PTK NP)和运载火箭的研制,积极建设东方航天发射中心。
(1)运载火箭
俄罗斯一直致力于重型运载火箭的规划论证,并曾在联邦航天规划中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0~180t的重型运载火箭,以实现载人登月。根据2015年最新消息,修订后的《俄联邦2016-2025年航天活动发展规划》取消了全新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及其他一系列科研计划,但保留了探月项目。根据该草案,在2025年前,俄罗斯将研制安加拉-A5V(Angara-A5V)火箭系统和轨道拖船,以完成新一代载人飞船入轨任务,实现2025年前载人绕月飞行、2029年前载人登月的计划。与从零开始研制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相比,采用安加拉-A5V方案,可将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费用大幅降低至原来的10%左右。因此,虽然近期受经济问题影响,俄罗斯暂时放弃了全新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但基于安加拉-A5火箭的改进型火箭安加拉-A5V的研发将持续推进,并逐渐实现重型运载能力的构建。
2014年12月,安加拉-A5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试射。此次任务火箭携带的是一个模拟通信卫星质量的验证有效载荷。安加拉-A5是新一代“安加拉”系列的大型运载火箭,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为24.5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可达到7.5t。安加拉-A5V仅将微风-M上面级替换为液氢/液氧上面级,运载能力由24.5t提升至35t,可执行载货、载人飞船及其他有效载荷进入近月空间及月球表面的任务。
(2)新一代载人飞船
俄罗斯新型载人飞船联邦号计划用于完成近地轨道和月球任务,于2010年完成初步设计。2013年2月初,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向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提交了联邦号项目时间表和资金水平的文件。同年7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批准了该新型飞船的设计方案。新飞船首个真正原型机参加了2013年8月27日-9月1日举行的莫斯科航空和航天展(MAKS-2013)。
安加拉-A5运载火箭运往普列谢茨克发射场
俄罗斯新型载人飞船联邦号
新一代飞船主要用于登月任务,并能够完成低地球轨道空间站的技术维护,能够自主开展空间实验和研究。飞船的发射质量为20t,可容纳4名乘员,自主飞行时间为10天,与近月轨道站组合飞行可达180天。在短期向月球飞行时,飞船可重复使用10次;在与近月轨道站对接进行长期飞行时,飞船可重复使用不少于3次。此外,新一代载人飞船还有以下特点。
1)新型飞船性能先进。依靠垂直软着力的起落架系统,保障飞船能够重复使用。使用两级火箭应急抢险系统,保障乘组人员在整个入轨阶段的安全。新型飞船将使用新型结构材料和热防护材料来改善飞船的性能[合金材料的强度将增加1.2~1.5倍,热防护材料的密度只有联盟 TMA(Soyuz TMA)载人飞船的1/3,使用碳纤维材料和三层设计]。飞船的通信、导航和定位通过卫星实时完成。
2)新型飞船将装配创新性卫生系统。新一代载人运输飞船将配备舒适的卫生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配备了卫生污水处理装置,飞船上能储备大量的食物和水。
3)新型飞船空间较大,航天员能全身站立。新一代飞船空间较大,在长期飞行中航天员可以完全伸直双腿并能在失重下全身站立,新型飞船舱内还配备了全新的座椅,用复合材料制作,预计每个座椅可以节约15~20kg的质量。
目前,俄罗斯持续推进新型载人飞船联邦号的研制,2014年预算草案中为其申请的资金为607亿卢布。该飞船预计于2018年建成,计划用于完成近地轨道和月球任务,新型飞船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根据2014年公布的新飞行计划,2021-2023年联邦号将在近地轨道进行3次无人任务;2024年进行首次载人任务,目的地为“国际空间站”,这几次任务都以第一阶段飞行和设计试验(LKI-1)命名,用安加拉-A5载人火箭发射,安加拉-A3或联盟-5火箭都可作为备选。
与此同时,用于执行月球任务的20t飞船的首次载人发射推迟到2025年。此次任务将开启联邦号飞行试验的第二阶段(LKI-2)。但考虑到超重型运载火箭在2030年前后才可投入使用,飞船不太可能飞到地球轨道以远。
(3)建成本土发射场
2010年,俄罗斯政府正式启动东方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工作。新的航天发射中心场将能够保障俄罗斯自主发射本国制造的各种飞船,其中包括载人飞船,将用于研究月球及火星的长远规划中。按照计划,2018-2020年将从东方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载人飞船。东方航天发射中心原计划建设阶段如下。
2010年前:开展初步设计和勘察,确定发射中心的具体场区边界;
2010-2015年:发射中心建设施工(由于天气等原因已经延迟);
2015-2016年:发射中心进行首次(不载人)轨道发射试验,随后开始发射通信和遥感卫星;
2018年: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新一代飞船;
2020年:俄罗斯全部载人航天飞行活动均转至东方航天发射中心。
从一开始,俄罗斯政府就把东方航天发射中心定位为一座以载人航天计划,尤其是俄罗斯月球探测规划为重点的民用设施。大倾角轨道和极轨道的军用侦察卫星将会继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
俄罗斯政府对东方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将发射中心计划列入联邦航天规划中,认为这是实现本土载人发射、振兴航天工业、加强深空探测的关键,是超越低地球轨道束缚、实现载人登月等国家战略目标的需求。
(4)地面模拟项目陆续启动
1)建设地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为有效开展月球载人飞行的地面模拟,俄罗斯于2014年底着手建造星际飞行生物医学国际研究中心,该中心楼内将安放新型现代化试验研究设备和综合性试验台,可以实现月球、火星地面模拟飞行试验和“人造失重”模拟试验,能够进行各种深空探测飞行模拟以及在这些星球上模拟建造人类居住地等试验项目。
2)构建地面月球模拟基地。为更好地模拟驻月任务,俄罗斯准备先在地面建造月球基地的模型。第一阶段月球基地模型将由四部分组成:生活舱、实验舱、动力舱和节点舱。在月球基地模型上将验证研制月球基地的所有建筑方案和技术方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计划为不同阶段研制和建设月球基地的装备,其测试工作也将在地面上进行,目前该计划已提交政府审批。
载人登月计划的制约因素
(1)资金制约将使载人登月计划困难重重
苏联解体之后,受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的太空军事能力建设一度举步维艰。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严重短缺和地缘环境恶化,这些影响至今也没有完全消除。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使本已困难重重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俄罗斯与美欧交恶,一方面会刺激俄罗斯强化发展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决心;另一方面,由于美欧的多轮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在2014年度受到重创,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未来俄罗斯航天工业发展将面临财政拮据的严峻挑战。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2015年4月22日表示,《俄联邦2016-2025年航天活动发展规划》的预算从520亿美元削减至370亿美元,削减额度高达150亿美元。自2016年起,俄罗斯将对航天预算进行大幅削减。
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卡玛洛夫表示,该草案中航天项目预算发生了重大调整,是出于对目前俄罗斯经济状况、外汇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率的综合考量。据内部消息透露,联邦航天局已经完成了部分项目预算资金的削减,其中超重型运载火箭预算从115亿美元缩减至11.5亿美元。
受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2015年经济严重衰退,外汇汇率波动较大,俄罗斯高层决定大幅度削减未来10年航天预算,预算的显著下降也将对未来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产生严重影响。
(2)计划的制定脱离技术实际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在2014年4月12日率先表示,俄罗斯未来打算开发月球后,俄罗斯科学院、联邦航天局下属多家企业和莫斯科大学联合起草的俄罗斯探月构想草案正式成型。该文件称,俄罗斯将在21世纪中叶建立有人居住的月球基地和能开采月球资源的试验场。旨在建立长效月球基地的首次载人登月打算在2030年进行,并建设一个永久性的月球基地。但航天领域的专家明显并不看好该计划。航天政策研究所专家伊万·莫伊谢耶夫表示,俄罗斯现在还没到建造月球起重机的时候,应先从完善探月技术设备着手,以便保障探月飞行的顺利实施。在当前技术与设备存在不少问题的情况下,投资上百亿卢布用于更遥远未来的理论研究并不合适。一旦涉及真正建造这些设备,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这些理论设计工作很可能徒劳无功。俄罗斯航天科学院通信院士安德烈·约宁也认为,将月球设备列入探月构想是错误的。他称,过去20年来,联邦航天局的官员学会了撰写各种漂亮文件与构想,它们看起来很合乎逻辑,但实则严重脱离实际。在落实过程中,期限、投资额等都被迫不断调整,一拖再拖。应从一开始就制定明确的航天领域总规划,离开这一点来设计什么月球拖拉机毫无意义。
(3)飞船技术高度成熟,但可靠性仍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载人及货运飞船技术高度成熟,并具备每年多艘的生产制造与发射能力。“联盟”系列、“进步”(Progress)系列经数十年演进,被公认为全球可靠性最高的载人/货运飞船。但最近几年来,这2个系列飞船均频发在轨故障,地面系统运行也不太稳定。
即将停靠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联盟 TMA-17M飞船
2014年,“联盟”载人飞船共发生2次在轨故障,分别是联盟 TMA-12M飞船的“快速交会”飞行模式中止和联盟 TMA-14M飞船的一侧太阳电池翼未能正常展开;2015年,联盟 TMA-17M飞船一侧太阳电池翼未能正常展开。“进步”飞船也于2011-2015年接连出现发射失败、对接故障、飞船损毁等一系列故障和事故。故障频发也反映了俄罗斯航天工业水平和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6 判断与分析
俄罗斯月球探测整体目标明确,但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俄罗斯一向注重国家层面规划的制定,以保持航天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出重拳改革航天工业,强调要全面提高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力,以取得在月球、火星及小行星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发展自有空间站、开展载人登月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近期先后出台的各个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都体现了国家发展航天的意志,其中,月球探测这一目标一直非常清晰,从未动摇。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民众百姓,都认为月球应该是俄罗斯航天的下一个进军目标。俄罗斯整体月球探测思路明确,即通过执行无人月球探测任务,为未来载人登月及建成月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俄罗斯虽制定了多个国家层面的规划,但是更改频繁,仅月球探测计划就更改了3次。虽然俄罗斯高层领导和联邦航天局方面多次提出要执行月球任务,但任务实施节点不断延期,资金成为俄罗斯进军月球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继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直接导致“月球-水珠”探测器被迫重新设计,以排除被禁止从国外购入的硬件,其中就包括探测器上的电子和通信设备,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导致月球探测项目的延迟。
俄罗斯坚持发展载人登月核心能力
在明确载人登月目标后,俄罗斯就坚持全面发展载人登月的核心能力: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联邦号;研发改进安加拉-A5V运载火箭,以期完成月球任务;陆续启动地面模拟项目,建设地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构建地面月球模拟基地等;同时,加紧东方航天发射中心的建造。俄罗斯一直不断坚持发展载人登月的核心能力,也证明俄罗斯一直以及未来也必将大力发展载人登月项目。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抓紧开展载人探月国际合作
载人探月工程浩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载人航天任务的实施需要以国际合作为主要途径和实现方式。通过国际合作,支持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稳步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促进空间基础科学与航天技术创新发展,提升我国航天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助推实现航天强国战略目标,逐步确立我国在国际载人航天探索领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重点推动面向俄罗斯、联合欧洲等国家实施联合探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提升技术能力,合理分担经费投入,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巩固和提升两国业已良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载人月球探测方面,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将国际合作作为推动工程实施和发展的主要手段。应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俄罗斯为战略合作对象,面向欧洲等其他国家广泛选取有利和可靠的参与伙伴,重点针对重型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科学研究与空间应用、航天员及月面活动支持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以分担研制与任务成本、降低风险,逐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太空新阵营,实现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式发展。
Analysis on Relevant Problems of Russian Human Lunar L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