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中学生联队参加亚洲锦标赛随感
2016-10-22马德兴
体坛周报记者 马德兴
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中学生联队参加亚洲锦标赛随感
体坛周报记者 马德兴
今年5月22日至29日,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选拔组建的中国中学生足球联队在主教练裴恩才的率领下,赴韩国庆州参加第44届亚洲中学生足球(U18)锦标赛,以3胜1平1负的成绩获得亚军。在校园足球轰轰烈烈展开之际,中体联和中足会第一次尝试选拔组队的方式,应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国内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亚洲学生球员的大聚会
“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从1970年正式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46个年头。这期间除了1978年和1979年两届赛事因故未举办之外,今年在韩国庆州进行的已经是第44届赛事。但很遗憾,国内各界对于这项赛事的性质、意义等各个方面都了解得不多,宣传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想查阅这项赛事的历史资料,国内也是很难能够系统、完整地了解到这项赛事的相关信息。
历史上,中国在1987年才第一次主办了这项赛事,当时已经是第16届。在1990年主办了第二次之后,直至2003年,中国才第三次主办,当时代表中国参赛的是大连第48中学,像目前依然还在青岛中能队效力的郭亮,就是当时的参赛球员之一。事实上,即便是去年在内蒙古进行的第43届赛事时,国内也几乎无人关注、无人知晓,除了代表中国参赛的深圳翠园中学队以及与球队相关的家长、学校之外,无人会去关注这一赛事。
但实际上,这项赛事的创办本身,就是希望给亚洲青少年球员以更多的交流机会,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直至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亚足联逐渐完善亚洲范围内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先后创办亚洲青年足球(U19)锦标赛、亚洲少年足球(U16)锦标赛,国际足联在1977年创办世界青年足球(U20)锦标赛、1985年创办世界少年足球(U17)锦标赛,“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在亚洲足坛“青少年最高水平赛事”的地位才逐渐被取代,但依然是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比赛。
也正因为此,像参加这次赛事的韩国队,是由韩国足协下属的韩国高中足球联盟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产生的队伍;泰国队则是由泰国教育部出面在泰国700多名适龄球员中展开选拔,从中选定40名球员,最后再从中敲定20人参赛球员。马来西亚队则是从由教育部、青年和体育部联手从马来西亚国内五所专业体育学校中选拔产生的。因为这些国家都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产生,因而这项赛事在这些国家的中学生中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方面派队从来都是以某个地方学校的球队作为中国的代表队前往参赛,尽管这些学校的代表队本身是全国中学生赛事的冠军队。可是,恰恰是由于其缺乏广泛性,使得国内的中学生们很难去关心与己没有太多关系的队伍。于是,国内自然也就很难有更多的关注度。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体协与中足分会此番第一次以选拔队的形式派队参赛,显然具有历史意义。今年2月份,“2015-2016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暨2016年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赛”在广西钦州进行,赛事参赛资格中曾有明确规定,即“凡是2013-2015年未以学校名义在中国中学生体协备案、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各级竞技系列比赛的运动员,均不能参加这次比赛。”这一规定确保了纯学生的身份。为确保选拔的公正与透明,中学生足球分会专门聘请了几位国字号队伍的教练裴恩才、商瑞华、胡建平等,还有长期在学生足球圈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校园足球专家如刘冠强、肖庆林、李军、杨洪民等老教练,组成专家小组展开选拔,来自全国19所高中的45名球员入选。最终代表中国参赛的20名球员,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
尽管就选拔的范围而言,或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因为赛事所涉及的范围可能小了一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第一次,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十全十美。而且,毕竟它是中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选拔的第一次,因而它依然很有意义。其意义可以说就是中学生们自己的第一支“国家队”。
事实上,此番作为唯一一名前往实地采访的记者,笔者就已经感受到了某些不同。譬如,在赛事期间,笔者就接到国内多位同行发来的信息,而且还是来自广州、重庆等地的同行,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因为有本地学校的学生入选来参加这项赛事,他们也希望了解本地学生球员在赛事中的表现,并以此进行报道。换而言之,如果这次参赛的依然还是地方某一所学校的队伍,会有更多人来关心队伍、关心这一赛事?这种选拔组队的方式,何尝不是吸引媒体关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校园足球如何更好地展开宣传、报道?除了偶尔完成任务式的、且很难吸引读者去真正关心的文章之外,校园足球本身在推广过程中如何去吸引媒体的关注、为媒体提供更好的、更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报道素材,何尝不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组建选拔队、成立学生军自己的“国家队”去参加亚洲大赛乃至世界性大赛,不恰好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校园足球更需提高强化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已经一年多,校园足球在这个方案中占有相当分量的比重,且全国范围内的校园足球热也全面掀起。但是,“校园足球”本身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普及”、“提高与强化”、“精英”等不同层面、不同层次。在大力推广校园足球、让那些多数过去没有开展足球的学校全面开展这一活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那些原本就有传统、且早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学校,恐怕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普及”层面,更应该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全面思考如何“提高与强化”的问题,鼓励这些学校努力向“精英”方向发展。这是才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应有的态度,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搞“一刀切”。
更何况在全面开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除“普及”外,在《总体方案》中还明确提出了“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高素质、有文化的足球人才?这恐怕更涉及到一个“提高与强化”的问题。如果忽略了这项工作,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来培养出优秀人才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像由北京人大附中牵头、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中学生足球分会,其下属150多个会员都是全国各地省、市、自治区中开展足球项目有传统、且历史上也曾培养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国家队队员。这些学校有别于其他正在开展足球普及的学校之处,就在于这些学校的校长们在国家和政府下令开展校园足球这项运动之前,就一直在致力于足球运动的开展,校内也有相对完善的、用于开展足球的场地等硬件设施。如果让这些原本就有传统、有基础的学校依然还仅仅停留于“普及”阶段,无异于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出面与全国校足办进行沟通,承担起了“提高”的任务,接手“中国中学生联队”,让国内的中学生能够有自己真正的“国家队”,从而在整个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起“龙头”角色,更好地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的向前发展。
此番在韩国期间,记者除了采访报道赛事本身之外,还走访了韩国当地的不少学校,采访了韩国高中联盟负责人,对韩国的学校足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体会。在整个韩国青少年足球、学校足球的发展过程中,韩国将其具体而严格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职业俱乐部梯队,采取的是职业俱乐部与学校结合的方式。二是精英学校足球队,由有条件的学校单独自行负责。三是社会私人俱乐部的队伍,借助民间力量,在社会从各个学校广泛招生,但俱乐部与学校并无关系。四是校园内的兴趣班,直接由学校负责。
这四个层次呈现由低到高的阶梯式发展状况。这其中,前三个层面全部由韩国足协负责统一业务管理,要求上岗教练必须是拥有韩国足协所颁发的教练员资格证书。而第四个层次则没有要求,体育老师、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等都可以是这个兴趣班的教练,因为其功能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据了解,像参加这次亚洲中学生锦标赛的韩国代表队,就是从第二个层次即“精英学校足球队”中选拔出来的,韩国全国范围内总共有180所左右这种性质的学校。
对照韩国的学校足球,不难发现:国内目前广泛开展的“校园足球”,更多地只是相当于韩国第四层次这个层面上,而类似像人大附中、深圳翠园中学、广州五中、重庆七中、河南实验中学等,恰恰与韩国第二层次即“精英足球学校队”相类似。中国校园足球水平不高,其实恰恰就在于我们类似韩国第二层次即“精英足球学校队”这样的队伍数量太少了,决赛中以0比3负于韩国队,某种意义上也是两国学校足球之间真实差距的一个体现。因而,想让中国的“校园足球”有更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更注重“提高与强化”。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这次组建“中学生联队”也就是我们中学生自己的“国家队”,这样的尝试是可行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次比赛中,中国队最终获得亚军,至少在成绩方面是说得过去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与完善,诸如集训时间短的问题、人员选拔面如何进一步扩大的问题,等等。而且,中学生联队此次在亚洲中学生锦标赛上的表现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央视都已破天荒地进行了报道。而中国足协已经正式向这支队伍发出邀请,希望该队整队参加今年11月份的全国U17“冠军杯”赛。“冠军杯”赛是中国足协青少部主办的全国U系列联赛、锦标赛等各项赛事的冠军、中国U17国青队等参加。或许在这支中学生联队中,就有未来进入到真正国家青年队中的好苗子涌现出来。这才能更好地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