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媒介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2016-10-21郭璟瑶可梓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延伸性传播媒介隐喻

郭璟瑶 可梓辰

摘 要: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和认知模式。那么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正是移动媒介流行的时代,移动媒介大大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和再一次突破了空间的局限,但是同时新媒介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弊端,在这里要重点讨论和深入研究到底新媒介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只有研究清楚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好新媒介的优势。

关键词:传播媒介;网联网;麻痹性;延伸性;隐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84-01

一、提出问题

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和创造新生活,制造工具和传播媒介来加快信息交流速度,但是人类并不一直是地球的主宰,人们也往往会被自己所创造的物品所影响和支配。就像教皇庇护十二世曾经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社会的未来及精神生活是否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传播技术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是否能维持平衡。”所以本篇论文研究的是移动互联网媒介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利用和设计好新媒介,发挥好其优势,而不要被弊端所左右。

二、麻痹性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制造工具,但是工具被制造之后,如何使用,工具又如何推进人类的发展速度,这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制造是让速度加快的工具,轮子、自行车、飞机,再到电力时代,当速度制造速度,速度成倍增加。也许时间便真的能追赶时间了。于是各种科幻电影变成了真实。对于人的知觉是需要时间反应,才能感知的。比如手上被划了一道伤口,我们往往总是先看到,然后过几秒才能感知疼痛。如果目前的电力传送速度快于人们的感知那么人再没有感知前便被下一个行为所刺激,不间断一直刺激,那么人便被麻木了。

目前视频媒体,每一秒会出现24个画面,人们的视觉器官被满满地刺激着,而没有时间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想象,但是书籍的文字性会让人把文字转换成图像,在转换的过程中去进行想象。默剧演员们通过肢体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观众把肢体动作转化成演员之间的语言对话。有一档法国旅游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盲人,这个节目让观众能够好的从触觉和听觉来接收信息。广播是让人把听觉转换成视觉。漫画也是一样,每两个画面之间都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这一系列的动作却隐藏在两个画面之间的空白里,而这个空白,正是能够人们让想象的“间”。动画和视频一样,每秒40帧的速度,根本无法让大脑休息,而不停地接收信息。

可想而知,人们在不间断地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没有时间思考,久而久之人们会渐渐失去自我,迷茫。而需要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却需要时间静一静。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很多时候,人们失去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从被动的接收信息到主动地思考,他们会觉得很困难,于是他们还会再去沉溺在刺激接收的状态下,比如不停地拿着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看电视剧,不停地玩游戏,通过这样的刺激来麻痹神经。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完全被自己的美貌吸引,无法自拔。

三、延伸性

移动终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延伸性。开始大家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还需要学习,很不习惯,但是当习惯了之后,会下意识地根据自己的习惯每天点开自己经常浏览的应用。或是根据需要,沿着路径寻找想得到的信息。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说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移动设备随身携带的功能,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分析,能够定位使用者所在的地点,能够告知使用者周边有哪些用户所要寻找的信息,然后用户会根据信息寻找过去。比如旅游,在移动终端上打开app, 开始做攻略,在网上找路线,看地图,找住宿,找饭店,我们的意识似乎已经游览了一遍,但是我们确实还没有到过那里,只有去了,才能用身心五感好好体会和体验。

移动互联网新媒介可以超越空间进行延伸,比如一个老板出差了,但是他需要给员工们开会,大家便可以打开移动通讯app,在群组里把思想传达给员工,而不需要一定要出差回来才能够开会。所以,这就是像是麦克卢汉所说“这不是一个轮子的世界,而是一个电路的世界;不是一个分割肢解的世界,而是一个整合模式的世界。”

四、路径

被设计的媒介是一种“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不是“使人知其然”的动因。而作为媒介的设计者是要“知其然”的。

在目前人们使用的移动终端里会有很多的APP应用,当使用者打开一个应用软件的时候,会跟着设计者设计的视觉通道的引导进入一层一层的页面,完成一步一步的命令,这个通道也可以稱为“路径”,所以设计的这个路径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导向。移动应用设计师在这中间起着“知其然”的关键作用,现在整个UI设计不仅要达到的功能性,审美性的基本要求,还需要设计好整个路径,利用这个路径的设计,把使用者从虚拟的情境中引入真实的现实的情境中,拉近人与人在真实环境下的互动。

五、隐喻

“隐喻”(metaphor)一词由两个希腊语素meta(变化)加pherien(传送)组成。目前在移动媒体的设计中“隐喻”是被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隐喻”在虚拟的世界中用电子成像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以此来引发人们各种感官的认知,减少数字化给人的空虚和冷漠感。 比如,电子图书的翻页设计和底纹设计往往会设计成实体书的翻页方式和模拟纸质感的设计,还有一些按钮的设计也是模拟真实的按键的样式。所以用“隐喻”的方式能更好的让人们与虚拟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移动媒介的盛行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在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行为无意识的被移动设备所左右,我们只有弄清楚了新媒介模式,才能够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利用其优势,避其弊端。

猜你喜欢

延伸性传播媒介隐喻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智能建筑环境中人机交互对人身体的影响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论小学语文延伸性阅读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探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