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模式的构建

2016-10-21程锡森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程锡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3

摘 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对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在调研武汉市高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上,论证了在普通高校建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模式的必要性;明确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性质、目的与任务;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二级督导

一、普通高校设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的背景

1999年以来,中国高校的扩招引发了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的短缺,教学需求难以满足,教学质量逐步下滑。鉴于这种形势,中国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以保障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提出:“制定教学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的要求。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校级教学督导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一的校级督导模式下,督导范围过于广泛,督导深度不足;面对大量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校督导委员会难以实施过程性的监控。督导职能的分离势在必行[1]。相对校级督导委员会,院级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接近,咨询作用深化、监督指导具体、评估意见客观的优点[2],建立二级督导机构乃大势所趋。

学校体育工作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特定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的教育工作。它具有教学环境开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系数较高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校体育部门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多,学校体育部门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逐渐弱化。体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单位应该顺应大势,摒弃粗放式的行政加思想教育质量监控手段,设立针对体育教学的二级督导机构,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过程管理,这对保证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抽取武汉市普通高校14所,其中公办本科高校8所,独立院校4所,高职高专学校2所。在每所高校抽取10位体育教师(专、兼职)作为体育教师调查对象,共计140人;在设立了学生信息员的高校抽取各高校学生信息员15人为学生信息员调查对象,共计105人;视高校督导队伍规模,抽取每所高校教学督导员1-3人为督导员调查对象,共计27人;把每所高校体育部(学院)分管体育教学的副主任或副院长作为管理者调查对象,共计14人。在查阅文献梳理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访谈了部分督导员、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发放了调查问卷。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按照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以封闭式为主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另外对10位专家學者进行问卷调查效度检验。采用重复测试法进行信度检验,可靠性系数R=0.925,证明信度较好。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建设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性质、目的与任务

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督导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即挂靠教务部门的咨询机构由教学主管校长直接领导的行政机构和相对独立,直接对教学校长负责的咨询机构。这三种模式的督导机构在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合作方面以及行使教学质量监控指导职能方面各有利弊[3],对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构建有借鉴作用。

在调查的14所武汉市高校中,设立教学督导机构的有13所,占总数的92.86%;设立了院级(二级)督导机构的高校有9所,占高校总数的64.28%;在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中设立了二级督导机构的学校仅有1所,占高校总数的7.14%;设立了学生信息员制度的高校有7所,占总数的50%。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较好地执行了《纲要》精神,普遍重视对教学督导工作,并呈现出公办高校优于独立院校的局面,但大部分高校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体育教学部门要在呼吁上级支持的同时,明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和性质,制定其目的和任务,为建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奠定框架性支撑。

体育教学督导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宗旨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工作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检查以及体育课堂延续的检查、指导、信息反馈和经验总结等。借鉴校级督导机构“以导为主,监督为辅”的职责要求,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应属于非行政权力的咨询单位,在工作定位上,应属于校级督导以下,体育教师以上的中间环节,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上对校级督导委员会负责,下对体育教学一线直接服务。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制度建设

武汉市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管理比较松散,制度不够完善。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中设立了二级督导机构的学校仅有1所,但由于没有基本的制度文件,对体育教学督导缺乏明确的工作要求,经常和体育行政管理工作重叠,原因是将体育教学督导视为体育教学管理的辅导工作,把“过程监控”督导功能混淆为帮助教务管理部门检查课堂的管理职能。由此职能认识误区的延伸,对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明确的标准要求,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督导制度的管理建设[4]而导致工作状态混乱。

制度建设是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规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制度,体育教学督导工作就失去了准则和依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体系应包括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宗旨和工作性质、体育教学督导员制度(任职条件和聘任办法)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与要求等。随着体育教学督导工作动态性和过程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督导制度也应该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队伍建设

督导员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工作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仅有3所高校有体育教师(退休或在职)参与督导员队伍,占调查总数的21.43%;在这3所高校中,仅有1所高校有在职体育教师参与督导员队伍,占调查总数的7.142%;在调查的27名督导员中,有6人反映接受过培训学习,占总数的22.22%。这种大部分由的退休老教师或管理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员的人员结构,决定了教学督导的整体年龄偏大;加上学校体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迅猛发展,导致督导员知识老化,虽然他们经验丰富、敬业心强,但难以把控体育学科前沿动态。相对来说,在职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系统、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较强的优势。建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吸收部分在职体育教师补充到督导队伍中去,并向他们提供教学管理和督导理论方面的培训,提高督导员向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管理者提供指导、咨询的能力。

为保持督导队伍的新鲜血液,需要注意督导队伍的流动性。因此,体育教学单位可以根据情况两年换届一次,在换届时,应注意和校级督导人员的调整时间保持一定间隔,以免由于校级、二级督导人员的整体更换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5]。

(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工作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督导内容仅限于课堂教学环节,主要是常规检查和结果考核。诚然,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通过体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方位发展,学校体育突飞猛进,体育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广泛,涵盖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随之增加。具体包括硬性指标、软性指标和隐性指标;其中硬性指标包括体育场地与设施;软性指标包括体育課、体育教师、体育社团及领导重视;隐性指标包括体育文化[6]。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教师、体育社团、领导支持、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赛事等工作纳入督导内容中,完善评估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是新生事物,关于其定位、性质、任务、工作职责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以后的体育教学督导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而在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的落实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督导员的聘任要严格按照专业体育知识、研究能力、管理经验和敬业精神的要求,宁缺毋滥;在督导工作过程中,督导员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争取体育教师对督导工作的支持;聘请学生信息员,一方面为“督学”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督导员做好体育教学督导工作;校级督导部门、体育教学部门、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和体育教师以及学生之间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从而使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为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旭等.高校两级教学督导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147-150.

[2] 侯锐.高校院级教学督导工作的若干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10-113.

[3] 赵菊珊,汪存信.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回顾与前瞻[J].高教发展评估.2008(3):101-107.

[4] 杨旭峰.论构建学校体育教学督导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40-141.

[5] 高海生,王卫霞.论高校教学督导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9-22.

[6] 刘蓉等.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74-78.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