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媒介下的童年

2016-10-21林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尼尔

林钰

【摘要】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入手,分析电子媒介下的童年状况以及电子媒介对童年的影响。文章先梳理了波兹曼提出的童年概念,再分析电子媒介下童年的形态以及电子媒介对童年的影响,最后阐释了在电子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成人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使用电子媒介的观念和提高相应的能力,童年不仅不会消逝,还会重生的论点。

【关键词】童年的消逝 电子媒介 尼尔·波兹曼

我们正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媒介不断进步发展,这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以电视为中心的电子媒介正在导致童年概念的衰落甚至消逝。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代在进步,童年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童年其实并没有消逝,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尼尔·波兹曼的“童年概念”

尼尔·波兹曼提出,“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为什么这个时期会没有童年呢?因为中世纪没有羞耻的概念,没有私人空间,成人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避讳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印刷术被大量应用之前,人们通过言语获取信息,成人和孩子都不需要识字和阅读,他们生长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知识世界里,即没有“文化鸿沟”。

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这个文字和知识的世界是成人才有能力涉足的世界,而儿童需要数年的学校学习才能进入这个世界,人类為此创造了学校,童年和成人得到了严格的区分。

当电视时代来临时,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了。因为理解电视的内容不需要任何训练。电视是一种敞开大门的技术,不存在物质、经济、认知和想象力上的约束。6岁的儿童和60岁的成年人具备同等的资格来感受电视所提供的一切。而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和暴力的世界,因此,“童年”逐渐消逝。

通过梳理尼尔·波兹曼的童年概念发展历程可知,在尼尔·波兹曼笔下的童年有这样几个特征: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殊的阶层;他们需要保护和关爱,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儿童玩的游戏是传统的游戏;儿童与成人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们不知道成人世界的秘密。由此可见,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是在特定时代下的特定的童年,他所说的童年的消逝也是18世纪背景下那种特定的传统的童年的消逝。

二、电子媒介下的童年形态

由口耳相传时代到文字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再到电子媒介时代,时代在不断进步,童年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尼尔·波兹曼所向往的那个18世纪,现在的儿童也不可能按照18世纪儿童的标准来生活。18世纪的童年消逝了,但这不意味着童年的消逝,一个新时期的更加精彩的童年正在成长着。

电子媒介下的童年形态不同于18世纪传统的童年形态,它是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着的童年形态。在电子时代,虽然儿童已经不喜欢玩以前传统的游戏了,但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时代的新的游戏,或许这些游戏在几百年之后也会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传统游戏了。所以,玩不玩传统游戏不能成为判断儿童的标准之一。

在电子媒介时代,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特征也并不是都在减弱,有些特征也反而增强了。现在,很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以图像、声音为传播手段的电子媒介为学校教育做出不少贡献。如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让儿童更容易地理解老师所要传授的内容,残疾的儿童也能够从声音、图像等信息获取书本知识。

在帕金翰的《童年之死》中有这样一段阐述,成人一味地责怪电子媒体或者是赞扬电子媒体,都是高估了电子媒体的力量,在电子媒体与读写能力、道德、公民权、文化与商业等种种与儿童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媒体的影响方式和结果都是需要辩证考虑的,成人低估了儿童利用各种电子媒体来创造他们自己的意义及快乐生活的各种方式,成人应给予儿童自己的电子媒体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有能力的,无论是作为观众的儿童、消费者的儿童还是公民的儿童,都应给予儿童他们自己的电子媒体权利。电子媒体只是新时代儿童新增的一项权力,而不是摧毁童年的力量。

三、电子媒介对童年的影响

初读《童年的消逝》时,尼尔·波兹曼的伤感的笔触和文字令我十分震撼,我看到了一个之前从未见过的观点“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的把书分为两大部分,童年的发明和童年的消逝,这两部分自然而然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事物由生到死的过程。我对其论述感到信服,没有任何怀疑。我开始向往18世纪那种传统的纯真童年,而对于现代被电子媒介所包围、侵袭的儿童表示十分同情。但是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时,我的信任开始动摇了,我首先怀疑的是尼尔·波兹曼的所说的童年的概念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或标准的概念,第二个怀疑的就是电子媒介真的是摧毁童年的罪魁祸首吗,尼尔·波兹曼是否夸大了电子媒介的影响力呢。

尼尔·波兹曼认为划时代的新媒介正将童年的概念一步步驱逐,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女性青春期的提前和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之间,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巧合。另一个是传播环境的改变使美国家庭逐渐缩小,美国人不仅生育越来越少的孩子,而且显然待在家抚养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这里,作者的论证明显过于牵强,是给一个巧合的事件强加了联系。虽然作者所举的例子看起来都符合其观点,但是也存在可以推翻其观点的事例。原始部落的俾格米人在8岁就生儿育女,他们的童年不是结束得更早?他们生活的地方都是一些与世隔绝的群岛,可以说电子媒介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但他们的童年比受到电子媒介影响的童年结束的更早,这就动摇了作者的论证。

虽然尼尔·波兹曼夸大了电子媒介对童年的破坏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子媒介确实对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儿童节目中,儿童被塑造成小大人的形象;广告大量使用十一二岁的女孩作为性对象等。这些都对心智发育还未健全的儿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如果正确使用电子媒体,会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电子媒体时代下童年的重生

童年没有真正消逝过,它只是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虽然童年从来都是存在的,但我们也要警惕电子媒介对童年的影响,让童年在电子媒体时代下重生而不是消逝。

上文提及到,电视会向儿童传递一些关于暴力、冲突、性爱等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信息。其实,用图像手段传递信息本身没有对错可言,但是传递什么内容、传递给谁却是需要控制的。儿童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缺乏辨识能力,因此我们要保证我们传递给儿童的信息是经过过滤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家庭、学校、媒体都应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这样,童年不仅不会消逝,還会被再创造,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而相应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童的生理、心理和智力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需求在提高,他们身上会产生带有时代文化特征的新的性质。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在的儿童像尼尔·波兹曼所描述的18世纪的儿童一样生活着。面对电子媒体的时代,儿童有着接触新的电子媒介的渴望和需求。如果我们强行把儿童与这些新的媒介隔开,那么这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偷偷地去尝试。没有成人指导的接触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更糟糕的,成人要对儿童进行媒体教育,培养儿童的媒体素养。就像帕金翰所说“我们再也不能让儿童回到童年的秘密花园里了”,“儿童溜入了广阔的成人世界——一个充满了危险与机会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电子媒介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能够保护儿童免于接触这样世界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们对付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按照自身的特点积极地参与这个世界”。电子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事实,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阻止儿童接触它或指责它对儿童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而是要帮助儿童建立驾驭电子媒介的能力,使他们在电子媒介所传递的众多信息面前不会迷失了自我。这样,在电子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童年不仅不会消逝,还会浴火重生,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2]大卫·帕金翰著、张建中译.《童年之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徐爱杰.童年的发现与发明——浅析尼尔·波兹曼的“童年”概念[J].中国德育.2009(9).

猜你喜欢

尼尔
一个小奖品
信任一个贼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的现代性倾向批评研究
泰山夜望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