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动”起来

2016-10-21陈雨华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火柴盒塑料杯保温杯

陈雨华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系列可喜变化,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并学得轻松愉快。都说数学好玩、数学有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数学,许多学生仍是处于一种苦学、死学、厌学、惧学甚至于恨学的一种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注重传授知识、强调死记硬背,片面追求课堂效率,讲究课堂容量,枯燥无趣、死气沉沉,呆板模仿外加题海战术,等客观现象并未因教师观念的转变而消失。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只有让数学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才能改变这一状态。让课堂动起来的办法很多,动嘴、游戏、实践操作等都不失为良策,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不同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粗浅想法与做法。

一、让教材“灵动”起来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方程》一课时,先让学生去自学教材,并指出教材中的四幅图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的,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同学们通过看连环画来弄懂方程。自学后,黄老师找了四个同学上台来讲解这四幅连环画。并提出分别要用上“平衡”、“如果”、“式子”、“等式”,而且还引导每人用上过渡语。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四位同学进行了电视连续剧的表演。

生1: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杯子和一个10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两边,女孩子发现天平正好平衡,男孩子说空杯子重100克。故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看下集。

生2:女孩子又在空杯子里加满了水,男孩子说如果水重X克,那么杯子和水共重100+X克,这时天平两边出现了倾斜的现象,那怎么办呢?请看下一集。

生3:我们就这么办吧!男孩子在天平的右边加了个砝码,用式子是这样表示的“100+X>200”。这时,男孩子又在天平的右边加了个砝码,这时发现右边的300克比左边的更重了,列出算式是“100+X<300”。我添了两次砝码,可还是不能解决X等于几这一个问题,怎么办呢?请看下集。

生4:这个男孩子把100克的砝码换成了50克的,他惊喜地发现,天平再一次平衡了。我们可以写出等式“100+X=250”,可以知道X=150。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静态的教材被学生给演活了。这节课,因为有了这么精彩的连续剧表演而熠熠生辉。

二、让学具“翻动”起来

温州鹿城区的季纯纯老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把推导公式时搭成的“近似长方体”故意推倒,让其后面着地,由此推出圆柱的体积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得出。并带领学生进行公式化简,V= S×r= ×2πrh=π h=sh。并再次将这个“近似长方体”换个方向推倒,让其侧面着地,得出圆柱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侧面积(半径乘高)乘底面周长的一半来计算,又带领学生推导得出V=rh× ×2πr=π h=sh。学生在惊叹声中感受三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体会圆柱和长方体的密切联系,感悟事物的和谐统一,真心觉得数学有意思。

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道计算火柴盒用料的题目。由于家里找不到火柴盒,前一天,我布置了两名学生带火柴盒。结果,一名学生忘带了,另一名学生带来的是宾馆提供的火柴盒,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那种。没办法,也只能将就用了,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要制作这样一个火柴盒需要多少面积的用料呢?”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也分别演示了火柴盒的外壳和内匣,并帮助学生测量了数据,长5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有个习惯,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都会去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法。由于材料的特殊性,这道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巧办法,我的心情也从对学生带来的学具的不满意中走了出来,重新审视这个火柴盒,我觉得越看越可爱了。于是,我再次拿出火柴盒的外壳,并将它竖放,问学生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物体吗?由于这个火柴盒的特殊性,学生比较容易联想到了烟囱、下水管等物。接着,我又将外壳放平,并再次发问,这一次学生更容易地答出了通风管、学校装修用的走线盒等物。接下去,我拿出了内匣,将其平放,并提问: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抽屉、游泳池等。再将火柴盒的底面朝向学生,开口对着我,并发问,学生想到了空调罩、橱柜等物件。最后,我将火柴盒倒放,学生想到了粉刷墙壁、游泳池等等。

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在我的手中不停地翻转,带动了学生思维的翻转和课堂气氛的翻转。

三、让问题“滚动”起来

执教《体积与容积》一课,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来统领本课。

一是引出体积。课始谈话:陈老师今天来上课有点郁悶,昨天家里的一块玻璃被砸碎了,这块玻璃很大,只比我们教室的玻璃稍微小了点,你们知道老师说的稍小点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答面积小了点。)陈老师家住在菜市场楼上,比较吵闹,因此房子里装的都是厚厚的隔音玻璃,这么算来,我发现其实我们家的玻璃比我们教室的玻璃还要大得多,你们知道陈老师这里说的大得多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一些有经验的学生立即就提到了体积这一概念,而对于一些后知后觉的学生,矛盾冲突也引发了他们的积极思考。我顺势带领学生开始了对体积的探索。

第二个大问题是为了引出容积这一概念。当学生对体积经历了直观、丰富而又深刻的理解之后,我拿出一个保温杯和一个塑料杯,学生立即说到保温杯的要大一些,因为保温杯又粗又高。这时,我提出,昨天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发现保温杯其实比塑料杯要小一些,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强烈的矛盾冲突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生活经验自然将学生引向了对茶杯功能的思考,容积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全课总结时,我又拿出了这两个问题,陈老师家的玻璃比学校玻璃稍小一些,这里比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陈老师家的玻璃更大呢?保温杯比塑料杯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保温杯实际上比塑料杯小呢?在连续“滚动”的两个系列问题中,学生历经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既联系、又难以区别的三个概念:面积、体积、容积,在学生头脑中变得清晰、明确。

总之,真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数学有趣,就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变苦学为乐学、死学为活学、厌学为好学、恨学为爱学,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中学习。

猜你喜欢

火柴盒塑料杯保温杯
设计保温杯
自动翘起的火柴棒
保温杯里,该不该泡枸杞
消失的小鱼
幽灵火箭
火柴盒里的人
杯子“抓”气球
保温杯托贴
火柴盒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