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有效教学

2016-10-21杨娥媚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性课文文本

杨娥媚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不是“缺乏知识”的人,而是有着自己的知识但却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发展这些知识的人,学生及其学习现状对其学习行为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可以利用观察法、资料法、问卷法、实验法、参与活动法等方法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设计最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向前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深刻解读文本,用好教材。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体‘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抓住教材的特点,以便作为教学的主要着眼点。比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在明确教材的这些特点,才能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对于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中提取文本中的养分,拉近与教材的距离,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2)把握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

三、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往复,自下而上,全局在胸;由下而上,步步紧扣,就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从横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来设计。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分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

因此,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要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要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要实施达成,在教学中落实的可行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主要讲民间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

四、注重运用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优秀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乐章。有了科学性,就能保证知识的正确传授、智力的合理发展、能力的逐步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只强调科学性的课堂教学,又往往显得呆板生硬,这多是因为科学性的严肃和论理成份太重的原因。这就要强调教学的艺术性,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前一个“法”,指教学的原则、原理;第二个“法”,指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三个“法”,则指教学的艺术,是科学性与独创的教学方法的结合。

五、充分落实训练内容,讲练结合。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以往的语文教育中的“训练”,很快遭到了否定,似乎以前语文所有的问题都是“训练”惹的祸。现在,人们谈及“训练”一词,几乎是避而不谈。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去实际训练,仅仅是让他学习游泳的理论,听讲解,看示范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要体现新课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的思想,语文课堂就必须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七歪八扭,书读得支离破碎,说话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词不达意、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这些都必须加以训练。否则,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就拿合作探究性学习来说,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程序:(1)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3)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归纳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4)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同时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了他人的观点之长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是“写”,将小组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这些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花上半节课的时间,而不是现在的花几分钟,讓学生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学习效果的。

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性。

猜你喜欢

科学性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背课文的小偷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