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的策略
2016-10-21黄秋
黄秋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激趣”教学策略,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该策略,则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策略的实施途径”。以期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策略;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和锻炼,对于数学知识死记硬背,在做题时不会灵活变通,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因此,只有采取科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策略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开展问题解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要求。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将问题巧妙融入课堂互动环节中,鼓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甚至可以通过大胆猜想来创新解题方法,使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大大提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设计,过难过易都不适合,如果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但如果问题太过于简单,学生很快便能够解答出来,也不易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循序渐进。例如,以讲解“图形周长计算公式”为例,大家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边长×4(C=4a);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长+宽)×2,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公式的时候,可能无法理解此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此,为了让学生对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把握,就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教师要予以学生适当的协助和指导。而在已经掌握了这些公式原理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举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具体应用于解题过程,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二、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案例进行举例,并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不再陌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测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测量及其单位这方面的内容,可能缺乏较清晰的认识,导致学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尺子以及一些可测量的生活物品,并带入课堂,然后给学生讲解基本的测量知识,包括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测量,并要求将不同被测量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要求学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奥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构思起来有点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几何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媒体给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对其进行真实再现,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扇形、圆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总之,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创新型教学,以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华.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文理导航:中旬,2013(12).
[2]张秀良.真互动,才能演绎真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低效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4(10).
[3]应志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思维多走一步:谈一个基本图形的运用与创新[J].考试周刊,2011(2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