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016-10-21唐建军
唐建军
摘 要:自我国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以来,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究,以期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苏科版;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也在逐年加大,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评价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尺。在新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行下,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目标,而对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分析,将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促进多学科课堂效率的全面提高。
一、实用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编辑与版面设计上更加注重实用性与适用性的结合,相关案例与内容更加符合生活实际,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启迪了学生智慧,解放了学生思想。
1.以启迪智慧为核心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编辑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数学教材中的案例全部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学生对基础能力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之后,引导学生研究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题目,从而实现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启迪学生智慧。以“丢弃了多少塑料袋?”这一教学活动为例,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等过程,在了解数学概率统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课堂教学答案并不具有唯一性,然而,区别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启迪了学生智慧。
2.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脑,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检验课堂所学知识,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学生能够从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通过教材内一系列的开放性题目发散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处理能力,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锻炼。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與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该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究领域。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1.从趣味性中要效率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手段,由于数学课程自身特点,因数学内容较难理解而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当以加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针对提高数学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进行了创新,而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要目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应当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评价指标。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除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外,还需要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以教学目的为指导,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相同周长的图形比较面积大小为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比较,对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有新的认识,加深学生印象。
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其实用性与适用性,数学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自我发挥平台,使学生能够自我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景课堂教学
情景课堂教学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情景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以讲述追及问题为例,教师把讲述追及问题的课堂搬到了操场,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追及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种情景课堂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是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教师在使用该教材的同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建立更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进一步修正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瑞英.反其道而行求两类数列的前n项和:从苏教版教材一道例题谈起[J].中学数学研究,2015(23).
[2]郭吉成.遵体识文,循文而教:教出课文的“个性”[J].语文学习,2015(11).
[3]陈伟.苏教版教材习题的使用现状与特点剖析[J].考试周刊,2014(9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