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管控”初探
2016-10-21谭友利
谭友利
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是教育发展薄弱环节,教师不会做研究、不想做研究,不愿做研究、不敢做研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科研如何才能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课堂?教育科研怎样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参与,都愿参与?教育科研怎样才能从务虚转向务实?通过广泛调研,我们提出了通过推进微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微课题研究具有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周期较短、倾向平民等特点,使教育科研“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它对课题研究的专业性要求不高,特别适合一线教师做校本研究。这样,微课题就面广、量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广、角度多,课题涉及的学校和参与研究的教师数量多、层次复杂,课题数量大。
因此,在促进微课题的深入研究、广泛开展、充分应用等方面面临较大的管理难题,或者说对微课题的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在微课题研究管理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以“成果管控”来激发一线教师参与微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微课题研究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育一线服务。
一、成果多元
微课题成果形式应不拘一格,成果多元就应该成为微课题成果的重要特点。成果必须剔除形式,必须务实,必须特别重视微课题研究成果的“微”“实”“效”,突出实践性成果。微课题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但更希望它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模块、光盘、课件、微课、自制教具等。同时,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微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自编童谣、教育心得和教育个案呈现成果,微课题“小学中段作业习惯矫正”以条目、图表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以作业记载、辅导记载、问卷调查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建筑力学》‘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研讨”以课件、提纲、课纲、评价标准、说课稿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儿童彩墨画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作品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艺术地批语孩子”以个案随笔呈现课题成果,微课题“网格中几何图形的画法”以课堂模块和微课呈现课题成果。正是丰富多彩的微课题成果呈现形式,才真正体现微课题触及了我们课堂真正需要的东西,体现了推动微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二、成果公开
在区级教育网中建立微课题成果专栏,并在专栏下设置相关的子栏目,以发布区级教研机构备案的不同形式的微课题成果。只有在指定网络地址中公开的微课题,才会得到教研部门的正式认可,才可以参与微课题成果展示、推广与评奖等。通过网络,将不同形式的微课题成果呈现出来,可供全区教师选择分享、参考甚至参与。这样,就彻底改变课题研究针对性差、实效性不强、形式主义盛行的痼疾,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运用。
微课题成果公开,长时间的公开,也是促进参研教师进行真正微课题研究的最好形式。微课题成果的公开,促使参研教师偷不得懒也没有偷懒的机会,不得来虚的也来不得虚的,不得来假的也不敢来假的。把研究的真实性展示了出来,避免了课题研究的假、空、虚。课题得到了真研究,教师得到了大成长。
三、成果展示
为促进微课题深入研究并卓有成效,区教委每年都将进行不同形式微课题成果展示。微课题成果展示,由微课题主持研究的老师自愿报名,呈报微课题成果。我们尽最大的努力,让报名参与展示微课题成果的老师都有机会展示。参与展示的微课题成果会根据不同的微课题成果形式,参加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
1.课堂展示
对适合进行课堂成果展示的微课题成果,由区教研机构组织,在相关学校进行课堂展示。当然,课堂展示的微课题成果,要经过严格筛选。对微课题课堂展示效果,应记录在案。
2.集中展示
利用相关教学研讨会、现场会、教师培训等机会,对一部分适合集中展示的微课题成果,由微课题主持人或主研人员在教师培训会上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微课题成果进行讲析、解读。同时,通过不同方式去获得微课题成果展示的效果,并记录在案。
3.答辩展示
每年下半年,对一部分微课题成果,组织部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向微课题主持人或主研人员提问或要求对相关研究成果或研究过程进行陈述。
只有通过展示的微课题成果,才能得到教委认可,才有机会参加一年一度的微课题成果的评选活动。微课题成果展示的效果,也是获得优秀微课题成果的重要依据。
毫无疑问,通过这样的展示,能促使微课题研究更真、更实、更有效。
四、成果激励
激励,总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微课题成果激励同样非常重要。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优秀微课题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得奖勵的微课题成果,一定要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包括展示性激励和评价性激励制度,并适当给予科研补助金。
1.展示性激励
获得区优秀微课题成果奖并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的微课题成果,进入年度“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在全区予以推广,让教师体验到微课题研究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2.评价性激励
评价性激励则渗透于学校和教师的各种评优领域。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微课题研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并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考核和选拔的重要依据。
3.奖补性激励
凡是获得区优秀微课题成果的研究小组,都将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补助。这既是一种激励,又是微课题研究的补偿,毕竟,在微课题研究中,老师们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还可能付出一定的金钱。
五、成果推广
课题成果的运用一直是教育科研的难点。一是部分教育科研课题务虚,没有推广价值,二是一部分老师只重研究,不注重实效,不注重运用,三是没有建立推广机制,即使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也难于推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情况下,教育科研课题都停留在研究上。微课题,就是聚焦一线,聚焦课堂,实效性强,推广应用价值相对较高,这就有利于微课题成果的推广。为促进微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在教育一线发挥作用,教师应着力建立并逐渐完善微课题成果的推广机制。
1.建立推广名录
每年度都要进行“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遴选,形成“优秀微课题成果推广名录”成果集,通过专业制作形成精美的可复制、可阅读的电子图书,以方便教师学习、借鉴、分享、运用。
2.课题成果推广
每年度遴选部分优秀微课题成果进行行政推广。以这种方式推广的课题要精而实,推广效果要明显。推广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可深入学校推广,也可在相关的教育培训上推广。可以课堂推广,也可讲座式推广,座谈会式推广。
实践证明,以“成果管控”推动微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能促进微课题研究在“希望的轨道上”运行,能使微课题研究达到“希望的目的”。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