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转变观念,实现和谐育人
2016-10-21骆天星
骆天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小学生接触社会、感知事物面的广而杂,中小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过早的成人化,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自立”心态,表现得非常自信,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实践能力极差,不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差。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素养,对基础道德的要求越来越低,特别是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欠缺,一味强化智力训练,孩子在学校得高分便给他们奖励。反之,则加以谩骂,更为甚者,棍棒加身。这样,便导致孩子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去“捞分”,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拿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这种思想和教育方法,常常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变得消极,失去自信,引起學生的对抗情绪。学生的逆反心理,会使其由对教师的反感上升到对学校的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反抗心理。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不够,有些再婚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动辄大骂,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近年来,不道德的网吧、不良的社会风气,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部分学生失去上进心、亲情感,变得野蛮粗暴,甚至发展到犯罪。所以,对此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更新观念,聚众之力,共同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我认为主要可采取下面几种应对措施。
一、以理解、关爱、尊重为基础,善待每一个学生
我们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特长,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也就是说,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教育者,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关爱、被信任,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有了爱心,学生就会更加爱戴教师,有利于加深师生感情,充分进行情感教育。
二、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
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要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犯罪;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一个成功的学校和班级,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校风、班风建设,有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就会使学生积极向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求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以及德育室、黑板报、图书室这些德育基地,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及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教育,在教育时既要注意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现实,更要保证思想道德建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利用校、班、团队组织研讨会、辩论会和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长是基础,教师是关键,社会是立足点。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言行、习惯等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和动向,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开展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培训班,召开家长会,及时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和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肩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教师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者,其教育智慧体现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细腻洞察和灵活的教育策略上,要通过一些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细节入手,常抓不懈,突出实效。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社会的支持,例如博物馆、图书馆、青年宫、科技馆、文化站等,让名人的形象、榜样的力量时时熏陶学生,启迪未成年人的心灵,形成全社会人人抓教育、无处不教育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凤华.转变育人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J].北京教育:普教,2011(12).
[2]杨丽芳.转变家长观念 优化育人环境[J].宁夏教育科研,2005(3).
[3]张希俊.更新观念 和谐育人[J].甘肃教育,2007(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