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地铁车站相关联的地下商业空间建筑设计初探

2016-10-21耿子纯

低碳地产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换乘物业

耿子纯

北京华优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038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流动和机动车数目也随之增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已经成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重要议题。与地铁车站相关联的地下商业空间与其它商业空间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一是大都位于地下空间环境中;二是具有突出的交通可达性。本文主要对与地铁车站相关联的地下商业空间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地下商业;设计初探

一、前言

地铁是一种可以独立运行的交通系统,是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典范,它节能、节地、抗干扰、无污染、运力大,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地铁工程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与其沿线地面、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与结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经济以及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合理的综合开发不仅为建设方谋求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商业、房地产和旅游观光等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香港地铁物业开发使地铁投资收回达15%。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车站与周边环境及物业开发的结合已经逐渐成为地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而地铁车站、物业开发、周边环境的结合方式及开发模式值得研究。

二、开发实例

本文以地铁苏州街站一体化项目设计为例,对城市地铁车站相关联的地下商业空间建筑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

1、站位:中关村西区西南角,苏州街和人大北路交口

2、规划:周边以住宅、办公、教育用地为主

3、两线出入口可实现共用。改造10号线东南出入口地面亭,接入合建建筑;16号线出入口与开发建筑整合为一体;两个出入口分别朝向东侧和南侧,服务范围大;

4、变通道换乘为扩大厅换乘,增加安全性提高换乘舒适性

5、优化地下空间环境。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二层交通节点空间及地下换乘厅;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商业空间;

6、通过一体化设计提升地区品质、实现新增绿地用地超过1000平米;

7、提供地铁苏州街站西北、东南象限的拆迁房源,降低拆迁成本;

8、利用地下空间增加该地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三、结合地铁建设进行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地下经济”的优势

通过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的开发,可提高城市便利性。地铁站可以连通各个商业空间,将商业空间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型商业设施,改善购物环境。即使天气恶劣,人们也可以出行购物,为商业提供稳定客流,促使商业运营良性循环。例如,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及瑞士的苏黎世等城市,在地下穿越道的两侧、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铁枢纽站的地下空间发展地下商业设施,进行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有效发挥了地下空间的经济价值。

2、有利于地下商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地铁车站与城市建筑相关联,提高城市回游性。地铁的建设运营会带来大量的人流聚集,从而给地下商业空间带来大量客流量。依照加拿大和日本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经验发现,地下通道的客流量一般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20年后趋于稳定。所以地铁的建设为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契机,有利于地铁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组织缓解地面地下的交通压力

香港地铁站点商业空间的开发便是成功的范例,市民可以在地下商业空间穿行,通过地下空间甚至可以穿越几条街。既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人流、客流,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逛街享受。因此,香港的机动车数量虽然较多,但地面交通却井然有序。

4、承载社会公益

地铁交通与城市建筑的无缝接驳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们出行与配套服务水平。承载了人流疏散、便民服务、优化换乘环境的社会功能,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立体复合功能于一体,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减轻环境负荷。

四、结合地铁建设进行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模式分类

根据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是以站点为中心,在200米半径范围以内商业服务用地为主,形成商业商务核,向外逐步过渡的商住和居住用地,在国内外有许多比较成功的模式。

1、台湾

台湾采用多中心圈层的空间发展形态,通过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以地铁建设为中心,聚集商业据点、零售服务、宾馆娱乐、地下停车场等建筑形态,创造一个融合运输、艺文、休闲的舒适环境,地铁车站成为此片区的邻里中心。例如,线形公园、艺文走廊以及地下街等特有的生活空间等。

2、香港

香港山多地少,可以开发的土地有限,但香港却是商业、金融业以及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因此,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也显得极为重要。其地铁和物业的开发计划是由地铁部门与政府部门共同制订的,以“地铁+物业”作为主要的战略机制,将站点的商业开发与地铁建设运营结合起来,主要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地下站与物业结合的形式。其形式内容多样,可以与商业、居住区、城市中心、文娱设施结合;二是地铁出入口与物业结合。可以为物业提供便利的地铁出入口,方便物业方向的客流,提升物业市场价值,形成物业因地铁而便于人们使用,地铁客流因物业而增加的双赢局面;三是车站周边发展模式。一般车站位于城市道路下时,车站通过出入口、天桥、地道等与道路两侧物业结合。这些模式使港铁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赢利的地铁公司,也是全世界地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3、日本

地铁作为日本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之一,往往在地铁站点附近进行高强度开发,形成高层建筑与地铁站的一体化发展。围绕地铁站点和其他大型地下空间,将地下商场、过街地道等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停车场、各幢其他功能的建筑物、周边街区等步行系统连接的末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站点自身的交通功能、客流量的预测、周边用地功能定位,确定站点与周边空间的综合开发模式:一、将相邻建筑与车站统一规划设计城市综合体的模式;二、将站点出入口与城市过街通道、周边建筑进行连接的模式;三、依托站点内部通道,拓展开发地下商业街的模式。

五、商业空间与地铁站结合的一体化设计

1、站内的空间设计

(1)利用光设计改善地铁站及商业空间环境

光的射度,照度调节可以改变空间内色彩的纯度,色相及明度,进而改变空间体量感,调解和改善空间。光甚至可以限定和划分空间。而在营造商业气氛时,更可以使用光源形成的虚空间来改变心理感受,创造环境意境。改变光源来完成环境设计比改变建筑的结构成本低,也更加灵活。而光源创造出的虚空间的可穿透性也是其特别之处。在地下商业和地铁站空间中,利用自然光及人造光可以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改善地下空间环境。 例如地铁10号线和16号线换乘站苏州街站一体化项目设计中,结合地铁通风井为地下空间引入了多个采光井,改善地铁换乘和地下购物环境,是北京地铁一体化设计的先驱。

(2)引入自然景观

在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利用中庭引入自然景观是常用的手法。在中庭等大型节点空间中引入植物,使其形成一定的視觉中心。在通道、门厅、楼梯、台阶、自动扶梯等处适当设置小型盆栽,或在墙面设置攀援类植物,以增添空间趣味性。除此之外,绿色植物还能平衡空间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释放负离子清新空气避免人们产生“空调综合症”。 在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的设计时,就将地铁、商业、地面交通换乘通过下沉庭院组织在一起,将绿色植物引入了各个功能空间,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的空间感受。

(3)合理的面积配比

地铁站与商业综合开发设计中,有三种功能的面积配比需要注意,一是营业面积,指商业实际可供出租面积以及休息厅面积;二是交通面积,包含行人过道、机动车道、楼梯和电梯面积;三是辅助面积,主要指仓库和机房。设计中要把握好这三种面积的比例配比,必须保证地铁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换乘物业
地铁大空间地下多线换乘站建筑设计探究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物业服务
对地铁换乘站对远期线路换乘条件预留影响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梧州传统骑楼商业空间的发展更新研究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