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6-10-21罗雪元
罗雪元
[摘要]对新疆建设兵团七十二团冬小麦高产栽培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冬小麦生产上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品种选择、台理密植、科学施肥、植物保护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指导七十二团冬小麦生产。
[关键词]兵团 七十二团 冬小麦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96—01
冬小麦是七十二团的主栽农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比较稳定胆栽培水平和产量表现却一直比较固定,没有新的突破。笔者近年来一直研究冬小麦的生长特性并长期实地指导冬小麦种植户.逐渐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适合于七十二团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希望能对相近于七十二团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区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现将浅薄经验整理如下。
1播前准备
冬小麦播种季节偏紧,为不误农时,必须根据地块的前茬作物、肥力状况,做品种选定、种子处理、基肥深施、土壤耕作等播前准备工作。
1.1选用良种
良种是冬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是高产栽培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一般能增产10-20%。依据当前的生产水平、耕作制度、自然和栽培条件等,适合于七十二团的冬小麦品种有伊农18和新冬29。尤其是伊农18,在七十二团已经大面积种植多年,丰产性、稳定性非常好。所用种子质量必须达到纯度≥99%、净度≥99%、水分≤12%、发芽率I>85%的良种标准。
1.2种子处理
1.2.1播前晒种
晒种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使出苗整齐,生长势强。一般选择晴天晒种,把种子摊晒在场上2-3厘米厚,晾晒1-2天即可。晒种时应避免中午大太阳在水泥地上晾晒,以免温度过高伤害到种子胚芽,反而影响了田间出苗率。
1.2.2种子包衣
为了防止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同时也为提高发芽率及出苗率,应在选好种子的基础上,于播前7-10天,用种子重量2‰的适乐时进行包衣处理。
1.3播前土壤准备
冬小麦生育期间,特别是苗期,除要求土壤中有充分的营养外,还要求土壤中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和上虚下实的耕层及充足的底墒。因此,要求在深耕和施足底肥的同时,搞好播前整地。
犁地15天前要灌好播前水,墒情适中时进行全层施肥,施肥应根据测土数据配方施入,一般亩用磷酸二铵10-15公斤,尿素8-10公斤即可,然后及时犁地、整地。犁地要求深浅一致,犁垡平整,不重不漏,不留暗埂,到头到边;整地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的六字整地标准。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2.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不仅关系到苗齐、苗匀、苗全、苗壮,而且还有利于冬小麥健壮生长,培育壮杆大穗。通过多年生产实践,七十二团最佳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0日,此期播种一般能分蘖1-1.5个,拼;形成壮苗。播后及时修补地头地边及小埂子。尽量避免重播、漏播,及时查苗补种。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冬小麦栽培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通过控制播种量的方式(结合播种时期)调节群体密度。播种时用24行条播机播种,平均行距15厘米,亩播量应控制在20-24公斤之间,播期早用相对小量,播期晚用相对大量,播种深度3-5厘米,下籽均匀,种肥每亩带磷酸二铵5-8公斤,也可带少量尿素(以2-3公斤为宜),肥、种分箱,更有利于形成壮苗。冬前基本苗数应达到35-42万株,冬前分蘖应达到1-2.5个,这样越冬总茎蘖数才可达到60-80万株的壮苗群体结构,最终确保亩收获穗数达到42-46万株的高产密度;按千粒重42-45克,平均穗粒数25-30粒计算,亩产可达450-550公斤。
3田间管理
3.1返青后至拔节前的管理
早春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早返青、稳发苗,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分蘖,合理调节群体密度,培育壮株,争取多成穗、成大穗。此期间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应是突出三个“早”字,即:“早春耙、早化控、早灌水”。
3.1.1早春耙:开春后机车能进地时,立即进行耙地追肥,耙地深度3-5厘米,每亩追施尿素18-25公斤,以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幼穗分化。
3.1.2早化:返青至分蘖初期及早进行第一次化控,每亩用矮壮素200-250毫升,兑水15-30公斤叶面喷施,群体大用量小,群体小用量大(抑制主茎伸长,促进分蘖增加),达到合理控制群体密度的作用:拔节初期进行第二次化控(与第一次间隔5-7天),亩用矮壮素150-200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以达到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的作用。
3.1.3早灌水:第二次化控结束,相隔5-7天灌头水。尤其是盐碱地,因地温偏凉,更应及早灌水,促进幼苗生长。
3.2起身拔节后管理
结合苗情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后期在浇好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的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与叶面施肥的喷施工作。
3.2.1对一类苗即壮苗应促控结合,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倒伏,如前期底肥充足,地力又较肥沃时,可适当推迟追肥和浇水。
3.2.2对二、三类苗即播种偏晚、冬前分蘖少,拔节期苗情较差的苗应以促为主,一般可在拔节前追施适量尿素,并在二水前再补施少量尿素最好。
3.2.3结合化控及时化除,在拔节前杂草2-3片叶时,选择无风晴天进行化除,亩用2.4-滴丁酯80克兑水喷雾(周边如有阔叶作物则应小心使用)。
3.2.4本着“头水早、二水赶、三水缓”的灌水原则,合理灌好起身拔节水、抽穗扬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全生育期灌水3-4遍。在中后期,应避开大风、暴雨天气灌水,以防止小麦倒伏。
3.2.5病虫害防治: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取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伏翻冬翻等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
化学方式最好结合化除、化控(节约机力费)每亩用粉锈宁80克加叶面肥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喷雾,主要防治冬小麦白粉病、锈病,连续进行两次以上防治,每次都必须结合叶面肥同时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壮杆强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适时收获
千粒重一般以蜡熟末期至完熟期为最高,此期是冬小麦的最佳收获期,因此要根据品种、天气条件和机力情况等,在蜡熟末期,适时收获,力争做到减少破碎、损耗,确保颗粒归仓,实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