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创造”,如何奏响时代强音

2016-10-21

决策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创造精益求精工匠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经过多年的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创造”有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永无止境,挑战永不止息。

放眼全球,时与势在变化,艰与险仍交替,中国身处大国竞争的新赛场,站在创新发展的新起点,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中国制造怎样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中再造比较优势?

谋良策,抢抓“中国创造”时代机遇

鼓励创新创造,激励机制要奏效。

“如何有效培育创新驱动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打掉“拦路虎”,铺好“快车道”。他认为,推动创新,一方面,要继续简政放权,简化企业办事流程,降低办事成本;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加“容错度”,“企业家的信心建立起来,预期稳定下来,创新之水才能活起来”。

实现创新创造,保护机制要跟上。

“一些尖端科技成果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习惯于热炒概念,却忽视了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李玉光认为,创新型国家应当崇尚原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警戒作用。

此外,还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要鼓励企业创造创新,凡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企业,都应当予以最大力度的支持,引导所有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迈向“中国创造”,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北京中关村,去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同比增长近四成。全年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8%;深圳南山,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

“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实践带来启迪,如海尔打开市场销售渠道、打开零部件资源渠道、打开制造服务的做法既推进众创的发展,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脚踏实地,只有每个企业认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创新,在迈向“中国创造”的进行中,脚步才能走得更稳、更扎实。

“工匠精神”,驱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大耗能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必然遭到淘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大势不可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工匠精神”这把利器来驱动“中国创造”。

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弘扬“工匠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工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与共产党人凡事讲认真的品质是一脉相承的,要坚决把胡适所说的“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打倒在地,把“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深入到全国人民、尤其是技术工人的骨髓之中,这是关键一招。

誠然,弘扬“工匠精神”不可一蹴而就。西方几百年走完的路,中国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要走完,道阻且难。然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号角已然吹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一流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甚至“创造强国”的目标,已然是当代中国不容绕过且必须完成的命题。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只是一字之异,却折射出我国制造业价值取向发生的根本变化。仅靠廉价取胜的“中国制造”传统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已成为共识,并悄然蝶变。

猜你喜欢

中国创造精益求精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