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2016-10-21陈道生
陈道生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初中物理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以“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为例。课堂上,我给大家介绍了我的新发现“魔幻许愿瓶”。这个玻璃器皿,器皿中盛放着紫色的小颗粒,“这便是固态的碘颗粒了。”随后,我点燃酒精灯,将“许愿瓶”在灯焰上方晃动,加热。不一会,“许愿瓶”中紫烟缭绕,学生惊奇地瞪大双眼瞧着,“好神奇,好漂亮。”顺势,我便讲解了碘从固态到气态的现象,称之为升华。打开窗户,让它接触冷气,固态的小颗粒又出现了,这便是凝华现象。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变得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而且还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从中直接获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丰富感性认识。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實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有的演示实验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磁场”这一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磁场”的认识,还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二、做好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课前,首先要让学生弄清实验田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免学生课上盲目做实验,或看一步做一步,甚至出差错。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原理才能发挥主动性。实验前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主要该观察那些现象,记录哪些主要数据。若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实验中将是手忙脚乱,毛毛糙糙的,甚至得到不正确的结果。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三种方式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时,我设计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设置情景:“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究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各用电器间的关系不断地设置问题情景。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一些电路识别的专题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三、发掘生活中的实验素材,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在平常的许多实验课中,我大胆尝试着用一些普通用品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竟然可以验证物理规律、推导物理原理。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发现物理不再是枯燥的“纸上谈兵”,而是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有趣且有用的知识。如:双掌互击产生痛感、两同学互相力推同时后退等现象可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按喉头发声感到声带振动,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使相同大小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产生的痛感强,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两同学掰手腕比赛,随着握对方手臂的不同部位胜负会发生变化,证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臂大小有关。凡此种种,尽可在课堂上边讲边做,省时、直观、简便易行。教师要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瓶瓶罐罐当仪器”,如:使相同的力用小刀的刃和背分别试切削土块、裁纸,帮助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然后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使鸡蛋悬浮,再加盐使鸡蛋最后浮到水面上。通过此实验可使学生直观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较好地解决了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参与试验的困难。适当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种活动本身就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试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了密度的测量一节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测量自行车、人体的密度。有的学生不具备排水法测量设备,采用了几何图形计算法,将各部分看作相近似的几何体,再测量计算,虽然不够精确,但具有探索创新意义;有的同学在容器内安置要测量的不规则对象,填上谷物仿阿基米德实验进行测量……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德高.《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