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自学”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016-10-21薛艳云
薛艳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但这种讲授应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开展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引导—自学”教学模式,是对教和学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实实在在做到教勿越位,学要到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引导—自学关键是教勿越位,即学生能读懂的不要教,学生能说的不要说,学生能做的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不要代替。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一节课,我们中心组老师在一起议课时,起初设计是先认识什么是对边,再猜想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小棒摆一摆验证,再用钉子板围一围,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最后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多种形式加深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听课后我们发现起初设计是忽略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来说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图形拼摆一节已经认识了对边,而在教师一步一步精心引导,却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在我们的暗示下操作学习。这样反思我们感觉到是把教师的思维强加给学生——教学越位了。随后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调整,也是先让学生猜想,猜平行四边形4条边的有关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了猜想的范围),然后让学生想一个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设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方式量一量、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的方法主动去操作验证,得出的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正是他们做出来的结果。对比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第二种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建构,教师把握住了操作活动的关键,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两种思路反映是两种学生观,达到两种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实践教勿越位,才能正确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我们的高效课堂才能有保障。
2.实实在在做到两角度两条线研读教材,生成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
教材是众多教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路“航标”,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教师只有亲身经历“自学”体验,站在两种角度、把握两条线上钻研、驾驭教材,才能真正领会编者的思想,从而形成机智的教学策略和巧妙的教学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明线是初步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摆一摆、读一读、围一围、画一画、拉一拉、剪一剪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暗线是从生活实践抽象出空间图形,用数学角度观察的是事物的图形问题,首先,张老师让孩子回忆四边形,从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入手引入本节课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随后借助衣帽架画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模型。让孩子带着这种初步的感知,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而后老师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些丰富的图片资料推拉门、楼梯扶手、篱笆、衣帽架、等等藏着我们要研究的四边形,这些图形有些是木头做的,有些是铁做的、有些是塑料做的、还有些泥巴做的。我们学数学不管这样的图形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或者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只看它们的形状,脱去这些图形的花外衣,留下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数学图形。这样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让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感悟数学。让数学课与生活实际衔接,从而拉大数学课的“长度”和“宽度”,这样抓住数学的本质教学,从生活实践抽象空间图形,让孩子建立空间图形的表象,为我们今后的空间图形课教学指明研究方向。
只要教师在备课中,站在两种角度、把握两条线上吃透教材,熟悉“学情”,才能在动态的课堂中提高我们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针对课堂万变的信息,思维敏捷,反馈灵活,应变有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实实在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会读书是自学能力的核心,但它不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再去自我培养的,而应着眼于未来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早早拿到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通行证”。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课文看作是未涉猎的新知识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对于学生讲,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感受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才能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或问题,从而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例如李艳君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在概念教学这一环节,挖掘了两个重点即“对折”和“完全重合”。老师深层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难以辨别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设计问题: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相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从而把“完全相同”与“完全重合”进行辨析,通过指导学生操作最终发现:完全重合的两部分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不一定能通过对折达到完全重合。从而体会到“完全相同”不足以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体会到“完全重合”用词准确性。这样采用去掉或改变文本叙述中个别词语的方法,看准时机、把握火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会关键词的意义,品味其字字千金的作用。
引导自学不是一阵风,而是实实在在的课改,走进引导自学是一种责任体验引导自学是一种人生,实践引导自学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