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2016-10-21陈治金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正街城市交通步行

摘 要: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街道的活力丧失,“车本位”的交通规划理念在不断被反思。以西安北关正街为例,分析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兩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清关联的基础上,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提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建设中应该进行平衡空间资源分配、完善步行设施、开辟公共空间节点及整顿沿街停车设施等措施。

关键字: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人性化

长期以来,在“车本位”思想牢牢占据道路系统建设过程中,城市的道路尺度越来越大,但在高峰时段,依然通行拥堵;停车设施虽然全面配备,但仍然供不应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占据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可对城市机动交通压力的缓解并不理想。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车本位”的设计理念开始被不断反思。在满足高机动性要求的同时,如何提升对城市街道的社会性关注,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增加城市活力、促进现代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本文的研究范围取南起陇海线铁路桥、北至北关正街与振华路的交叉路口,被自强路、振华路分为两部分。研究分析该地段的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现状,提出以完善交通设施为重要手段,来提升地段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策略,也为其他城市街道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一、交通设施现状概述

(一)道路等级及尺度

北关正街属于城市主干道,全长742米,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道路交叉口处为10车道,其余路段为双向8车道,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中央绿化分隔带;道路交叉口处有人行斑马线,机动车道、非动车道、人行道间都有金属栅栏隔离。作为两侧以商业设施为主的城市主干道,其过街设施相对不足,仅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有过街人行道。

(二)公共交通系统

北关正街地段的各个交通系统包括公交和轨道交通,公交站为北关站A、B站台,共有22条公交线路途经这里,覆盖范围基本囊括了西安主城区,出由北关为中心线路密度呈现向外围由高到低的特征,总体来说具有良好的公交可达性。轨道交通方面,地铁2号线在这里经过,站点为安远门站,有四个出入站口,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结合使该地段公共交通系统有较大的承载力。

(三)停车设施

在道路两侧沿街建筑底层前,都有划定的专门停车位,在个别建筑庭院空间内有设置的集中停车场。但沿街的停车设施多是商业建筑物业单独划定,缺乏统一规划,这种自顾自的停车位设置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停车设施散乱,空间拥挤,对步行空间的秩序产生破坏。

二、土地利用现状概述

(一)开发现状

北关正街道路两侧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同时包括行政办公、医疗卫生等用地,沿街地块功能较为混合,多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内部大多为居住用地,居住人口多;沿街商业建筑密度大,建筑层高以高层和多层为主,且大多伴有低层裙房。高强度的开发遵循了土地的客观市场规律,但是没有制约、缺乏统一规划的建设活动对城市传统文脉的传承将显得力不从心。

(二)公共空间

从街道尺度分析,将北关正街以及两侧地块建筑围合的空间视作一个整体。该尺度下的公共空间,由于道路的分割,两侧的沿街空间联系被弱化,两侧带状沿街空间虽然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呼应,但缺乏足够的功能联系。从道路单侧的建筑沿街空间尺度分析,东侧带状的公共空间秩序布局均匀,但与之伴随的问题是缺乏中心公共空间,对人流的吸引能力不足;而西侧的在局部地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于建筑侵占人行道路,挤压人行空间产生的。

三、关联分析

城市更新需要提升城市活力,重点立足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的街道综合体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特性,一方面具备城市交通功能,另一方面承载了土地的用地功能。因此街道是城市活力体现的主要空间之一,街道有了活力,城市也就有了活力。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道,“街道及其人行道、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器官”,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促成了街道人性化空间的形成。应当从人性化设计的的视角下,探索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提供重塑街道活力。北关正街处于西安的城市中轴线上,其现状从交通道路的高机动性和作为商业街道的生活性上达到了一种平衡,基于这种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

(一)城市道路割裂公共空间,功能联系弱化

城市街道的商业价值依托于密集的人流活动。拥有人气,才有带来商机的可能。强调交通机动性促成的宽尺度街道与巨大交通量,像隔墙一样割裂了两侧的空间联系;行人过街设施不足,减弱了道路两侧的人流关系,间接弱化了商业之间的功能联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沿街商业价值增长的空间。

(二)公共空间被挤占,场所感缺失

道路两侧的沿街面相对整齐,后退道路红线留出了相当可观的公共空间,但绝对大多数沿街商业门前划为停车位,留给行人的步行公共空间大打折扣。其次,步行交通环境是消费者选择商圈的重要考虑因素。良好的步行环境能形成特色鲜明、人性化的场所,在许多的步行街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构建容纳并适应多种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些活动能体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动商业氛围,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吸引力,而北关正街步行空间秩序相对单调,沿街缺乏承载多样化活动的核心公共空间,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在应对复杂的人流活动时仍显滞后,在必要的遮蔽、休憩等设施配建上存在一定缺失。

(三)商业设施距公共交通站点呈现规律性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站点区域人流量大,是人流活动密集区域,公共交通的完善为周边土地的改造升级提供了保障。以道路交叉口和公共交通站点等这些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区为核心,商业设施的分布大体呈现为:距离道路交叉口和公共交通站点距离近,商业业态更高端,土地利用集约性强,建筑容积率高;距离道路交叉口和公共交通站点远,商业业态相对低端,土地利用集约性差,建筑容积率较低。这也说明按照客观市场规律,土地价格形成以路口和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梯度的圈层级差分布。

(四)步行交通与商业环境缺乏联系

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步行交通相比机动交通更具灵活性,步行是一次交通出行过程中最后结束的方式,其可达性是否完善主要体现在城市道路中的过街设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上,人行横道的间距宜为250~300米,而且根据相关城市经验统计,行人可接受的最大绕行距离为150~250M。而北关正街的地面过街设施只有在路口设置人行横道,自陇海线至自强西路路口间距约为300米,自强西路路口至振华路路口间距约为440米,自地铁站的地下通道至振华路路口间距约为300米,对于需要绕行的行人来说较为不便。其次,环境良好的公共空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为周围的商业提供密集的人流保障,北关正街在公共交通站点处就缺乏相应的公共空间来组织人流并与商业环境衔接,公共交通站点的辨识性不强,对人流的组织能力不足。

四、應对之策

在城市土地上的各项建设和空间的设计布局,本质就是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满足人的需要,所以人是城市的主体。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简单化的结果,往往使城市缺少活力。提升城市街道的活力,就是要从人性化的设计出发,重新平衡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城市交通设计应该更贴近于人性化设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目标是实现城市机动交通与人性化空间的和谐,重点增强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对土地功能和公共空间的影响。

(一)公交优先,平衡资源分配

公共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方式之一,在人流密集地区具有可达性强、运力强,对缓解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交通管理成本都有重要意义。遵循公交优先,保障并适当提升公共交通在机动交通中的路权资源;对机动车道以外的交通设施合理、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分配空间资源。

(二)完善步行设施,提升步行空间品质

针对现状的行人过街设施匮乏,依据合理科学的预测行人需求,增设过街人行道甚至过街天桥;对沿街的侵占步行空间的商业活动进行规范整顿,限制非机动车(电动车等)对步行空间的挤压;对沿街的步行空间进行梳理,增设树池、凉亭等街道家具,满足行人的多样化需求,健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步行空间品质。

(三)开辟公共空间节点,营造空间网络和人流组织中心

公共空间中的广场、中庭等空间形式对交通组织起着关键作用,在道路交叉口、地铁口以及大型商业设施的沿街处,塑造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片区的空间网络节点或者中心,增设景观设施;增强空间联系,串联周边现有的公共空间环境,构建一个与城市相融合、承载多元复杂功能的公共空间网络;创造承载行人多样化活动的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吸引人流,盘活商业氛围。

(四)整顿沿街停车设施,开辟集中停车场

针对停车设施的散乱、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在空间富余地段保留部分沿街停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规划;整合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建设大型集中停车场,并加强停车场到大型公共空间的联系。

五、结语

城市的活力体现于其交通和土地利用。对于北关正街,密集的商业活动和富集的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合理、高效的交通设计对土地利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布局对交通发展也有着指导作用,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密切关联的。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手段促进增强土地利用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问题分析仍然不够全面,需要后续研究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06):22-25.

[2]肖艳阳,陈晓明,叶强.城市交通机动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8,(10):14-18.

[3]连亚平.基于慢行交通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4]钟旭东.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

[5]杨震,徐苗.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J].城市规划学刊,2011,(03):87-95.

[6]马俊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

[7]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陈治金,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正街城市交通步行
校园穿新衣
将英烈记心间
步行回家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