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物运动场的景观元素配置

2016-10-21崔雅芳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摘 要:动物运动场是城市动物园中动物饲养、观赏的重要区域,动物运动场的景观元素配置是营造动物运动场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动物运动场进行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用景观设计手法塑造动物运动场需遵循的原则;对国内外动物园动物运动场的主题、地形、植物、丰容物、保护教育等景观元素进行了配置分析和总结,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保护教育;环境丰容;植物元素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90

引 言

动物园是进行科学教育、生物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动物室外活动的运动场包括背景、地形、植物、环境丰容物等等景观要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运动场大小、地形起伏、水体深度、植物种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动物运动场要在满足动物生理和行为需求的基础上,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景观手段进行设计。

1 遵循原则

配置动物运动场景观元素要充分考虑适用、经济和美观的需要,其中适用的需要特指满足动物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需要。景观元素配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主景突出

设计动物运动场景观时要主次分明,以突出主景为主。在视觉交汇点上布置主景,往往可以起到突出主景的作用[1]。而动物运动场的几何构图中心往往就是视觉交汇点,将遮荫乔木、栖架、饲喂点等景观元素安置在这样的区域,能够起到吸引与突出展示动物的作用。

1.2 对比与调和

通过布局形式、景观材料等手段的协调统一来表现运动场内各景观元素的调和关系。利用空间、疏密、虚实、高低、曲直等对比手段突出动物和展示主题。例如色调浓重的背景植物与华丽明亮的动物形成明暗对比,细纹理草种与大叶型背景植物形成疏密对比,这样的组合会给游客带来轻松愉快的体验。

1.3 节奏与韵律

同样的景观元素重复出现,如重复出现的土丘、码放的石块等,就是节奏与韵律的应用。韵律又可分为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等。配置带有韵律感的丰容物不仅可以满足动物行为学需要,同时兼顾游客的美学欣赏。

1.4 尺度与比例

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运动场景观元素的尺度。如两栖爬行动物展箱内的石块、洞穴、植物与背景材料,均是按照野外空间等比例微缩配置,形成了大小对比,感官上扩大了展示空间。

2 配置分析

2.1 主题元素(主题与布局)

为了更有效地引起游客的共鸣,提高环保责任感,甚至主动采取实际行动关注和支持动物园的综合保护事业,主题式展区设计是更先进、更有效的展示线索应用[2]。因此动物运动场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每个运动场的展示都需要有一个暂时或长期的主题,并通过配置景观要素来烘托和加强。例如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刚果大猩猩丛林”展区,通过种植大猩猩、山魈等动物赖以生存的植物,营造出了赤道非洲低地热带森林的外观。其中设置有“雨林小径”、“刚果活珍宝走廊”、“雨林威胁与保护展示”、“保护剧场”、“大猿走廊”等多种元素烘托主题。又如美国国家动物园“亚洲小径”展区,其内设有喷雾系统,模拟中国被云雾覆盖的山脉以及游客步道下的小溪。再加上竹子、地形、山石等景观元素,成功地塑造出了“亚洲小径”的感觉。

运动场的布局从整体到局部,都要围绕既定的中心命题安排,使主题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来[3]。通过合理布局,游客欣赏的动物运动场即非一览无余又非千篇一律,在有限的空间内,每一个景观元素都在为展示主题服务。布局形式还要符合动物的行为习性,如鸵鸟善于长途奔袭,它的运动场通常是狭长“雪茄型”的。

2.2 安全元素(背景与隔离)

游客和动物的安全是运动场景观配置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安全元素的高度、体量、色彩等要与运动场主景观相协调。运动场的背景是塑造展区性格的重要元素,利用大体量的假山石、圆木、泥土、植被等构成的运动场背景,不仅塑造了展区特点,更是为动物提供了攀爬与躲避的空间。

应用壕沟、实体墙、栅栏、玻璃、土坎等在运动场边缘隔离,能起到防止动物出逃,保护动物与游客安全,划定动物活动区域,限定展区范围的作用。通过地形、植物、山石等元素隐藏隔离材料,同时在观赏区域内布置与展区相似的景观材料,可以营造“沉浸式”展示,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中。北京动物园非洲动物展区运动场依据分离原理,利用栅栏进行隔离,降低了动物间对视的概率,减少了优势动物对劣势动物的心理压力。不同动物隔离材料的宽度、深度和高度由动物的奔跑、弹跳以及力量、年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决定[4]。

2.3 地形元素(山石与水体)

作为自然栖息地的必要组成,地面是多数动物活动的重要空间。运用水体、沙子、土壤等材料可以塑造地形元素。地形要保证一定的坡度和坡向,形成地势的起伏和空间变化。地面上布置山石、枯木树干、洞穴、供动物晒太阳的空地等元素丰富美化运动场。部分动物运动场内部设立喷灌系统,在炎热季节降低环境温度、灌溉土地。水体造景有溪涧、自燃式瀑布、水池等,水池形状要呈自然曲线,边缘码放石块和木材点缀。根据动物种类控制水池深度,池壁材料应平整、光滑且不易脱落,便于清洁打扫。

经过景观工程手段处理的地形元素會有效引导动物活动区域,降低清洁打扫的工作量。例如在动物运动场的水池周边种植地被,能够防止动物携带过多泥土污染水源,增加过滤系统的负荷。冬季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展示,可以通过预埋的热力管线有效控制动物活动范围。例如有动物园的狮子展区就将一条热力管道埋藏在假山石中,而这里刚好是游客的最佳观赏点。这样,在寒冷的冬季,狮子常来此取暖,而游客则可以轻松地观看到狮子。

2.4 植物元素(材料选择与保护)

植物是模拟动物自然生境的主要景观元素,他们调节运动场内小环境的温湿度,为动物提供遮荫、攀爬及建造巢穴的空间。慎重选择、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还将更加直观的向公众传递保护教育信息。种植植物要考虑到气候、立地条件、空间容量等条件。植物应选择无毒、少刺、萌发力强、病虫害少,盖大荫浓的中慢长树种。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灌木,生存能力强,枝条分布多在动物身高以上,动物与树互不妨碍,场地又能得到良好的庇荫。大型动物,如亚洲象运动场选用乔木宜高大,枝下净空不低于3.0m。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在攀缘能力较强的动物运动场内植树,要防止动物缘树木攀登逃跑。

植物材料对于动物运动场浑身都是宝,夏季动物可以饮用植物叶片上所结的露水,秋天的落叶又是运动场天然的垫材。它所营造的躲避空间在任何展区都更为重要,因为它既能有效避免游客活动为动物带来的视觉“压力”,又能在拥有多头雄性动物的运动场里,向繁殖期内劣势的雄性动物提供躲避空间。

虽然动物对植物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但同样可以通过采取保护措施解决部分问题。例如利用铁栏杆围挡树干到一定高度,使动物啃咬不到树皮;或是用安全塑料将植物幼苗及嫩芽保护起来,当植物生长到对于动物的撕咬能够自愈的程度时再撤去保护等。

2.5 环境丰容元素(栖架与巢穴)

设计再优美的动物运动场,如果没有活跃的动物也是不吸引游客的。因此运动场内要制作和安置一系列的丰容元素来鼓励和刺激动物,使其尽可能地表现出在野外环境下的自然行为,从而有效避免刻板行为[1]。栖架是动物运动场中最重要的环境丰容元素,搭建栖架的原则是安全、实用与灵活多变。在封闭的空间中,利用垂直的平面可大幅增加可利用空间[5]。例如北京动物园长臂猿运动场面积相对狭小,但考虑到动物喜爱攀爬运动的习性,搭建了栖架与绳索,充分地利用了垂直空间,增加了动物的活动范围。巢穴是动物躲避、休息、繁殖和生活的空间,它可以由实体构筑物、草棚、地洞、树枝、枯草等材料构成。如果材料充裕,动物往往会在运动场中展现天然的筑巢行为。例如在运动场内随机放置的小树枝和干草会让动物园里的红毛猩猩像在野外一样的建造巢穴,而巢穴每隔几天就会被它们拆除,因为它们不愿意多日睡在同一个巢穴里。这样,红毛猩猩们一直忙碌着,游人也可以目睹动物真实的筑巢行为。

2.6 保护教育元素(展示与课堂)

动物运动场不仅要满足动物行为的需要,还要向公众传达保护教育信息。经过严谨思虑、合理配置的动物运动场中的所有元素都会向游客展现食物链以及栖息地环境,例如动物脚下的树叶声,昆虫钻入灌木丛、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流水滴落水潭的声音。常见的保护教育元素包括原产地图腾、动物雕塑、动物说明牌等,而设立望远镜、开设观察孔、设置互动游戏、开放动物厨房等精心配置的保护教育元素则为游客提供了不同视角与深度的体验方式。

观看动物进食对于来动物园的游客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的灵长类动物运动场里,饲养员在一根长木头上挖出几个小孔,在里面塞满食物,动物运用小树枝将食物取出,这不仅锻炼了动物,同时直观地向游客讲述了动物进化论。又如黑猩猩运动场的白蚁穴每天投喂时间一到,它里面的定时投喂器就会喷投出无数供黑猩猩取食的食物碎片。这些看似简单的应用,却饱含了设计者对动物和游客的保教深意。

3 结 语

应用景观元素配置动物运动场可以提高动物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有利于游客对动物的观赏和了解,进一步加深游客对动物的了解,从而鼓励和引导游客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城市动物园占地空间有限,合理的配置景观元素可以使动物运动场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动物活动的野外微缩环境,对于提升城市动物园的整体品质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 唐学山,李雄,曹禮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张恩权.动物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孙筱翔.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叶枫.动物园规划设计概述[J].风景园林,2007(04):117-119.

[5] 周璐.城市动物园生态展示区设计初探——以大猩猩展示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崔雅芳(1981-)女,大学本科,园林工程师,现供职于北京动物园,主要从事动物园景观设计。